区块链食品溯源

大家周末好[玫瑰]本周日分享主题: 巨头入场,区块链落地食品领域的应用畅想。分享嘉宾为区块链应用资深从业者卡隆: 2015年进入链圈,区块链+农业实验室发起人;Ifood Chain创始人,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区块链顾问。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拥有多项区块链相关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018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奖评委.

溯源是区块链的大场景之一也是大家都看好的容易落地的应用场景。

我个人从2015年开始带队做区块链食品安全溯源的项目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食品溯源是面向B端企业来做解决方案,区块链现在在企业端认知还比较浅,成本上来考虑也会比较多,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溯源参与主体比较多,需要考虑的数据来源方很多,需要形成闭环保障可信数据上链,那么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区块链+物联网来实现区块链+物联网能够比较好保障可信数据上链,也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1、物联网要全流程实施,会有操作难度;2、成本比较高,这个是相关行业企业在用区块链来操作的时候,就会有考虑。

如果做溯源,不用物联网来做,那基本上是虚的,大部分场景都不适用,还不如现有的溯源方式食品溯源对资源和硬件实力要求都比较高,都是巨头在操作,比如,沃尔玛、IBM、京东、阿里。

大家可以看下,鲸准研究院的区块链溯源报告,真正能做溯源的区块链企业不多,很多都是巨头,,那么现在排第一的根源链和第七的Ifoods chain,都是我带队开发的,根源链是做面向B端企业的溯源,Ifoods chain是做面向C端的食品检测面向B端的溯源需要,我的判断是还需要时间来做市场培育,同时可操作性和成本降低也需要时间来推进。不过区块链发展太快了,Ifoods chain做一个能够给消费者直观判断食品品质的区块链智能硬件,通过消费者购买选择来推动食品品质的提升或许更迫切,Ifoods chain目前可以说是领先的区块链科技企业,从市场容量角度来说,市场有多大,中国食品检测市场大概是1000亿人民币,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Ifoods chain关注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有多个消费痛点及市场瓶颈需要通过区块链来解决,传统化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方式难以满足检测专家、检测者、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消费者食品相关知识不足;食品检测消费端缺乏信任;食品检测费用过高,计费支付方式中心化、个人难以长期承受;传统检测方式时间长、手续繁琐;食品检测供给端缺乏手段、科技创新;食品检测知识产权难以保护等等问题。

Ifoods chain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硬件超极探针的食品检测及挖矿;分布式数据保护及价值传递;分布式食品检测网络及生态治理;分布式有机食品电商网络;而Ifoods chain的技术架构由中国千倍币缔造者NEO团队来自斯坦福的NKN创始人李彦博及trinity首席技术官张广峰联合领衔打造,作为应用于全球食品生态的公链性能肯定是世界前列了。

图片发自App

这是我们的超极探针的检测的原型图,和圆珠笔差不多大小,可以随身携带,60秒给出结果对用户来说是很方便的目前我们刚做完牛肉的检测数据库,猪肉检测数据库和鸡肉的数据库正在我们的食品大数据实验室解析,预计明年初猪肉的全球样本数据库能完成,鸡肉的全球样本数据库要到明年下半年羊肉的还在寻找合作方,群里有相关,专业机构,也可以合作。

今年所有人都说是公链年,目前很多公链主网上线,包括今天EOS上线主网,其实做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也是同步进行的,食品领域始终缺乏信任,也是区块链最适合的场景,但是需要考虑的就是尽可能贴近用户溯源离用户比较远并不能助推消费者直观判断食品品质去中心化的食品检测,让用户随时使用,是内在我们叫基因层的食品溯源之前我们跟华大基金也在探讨,可以针对食品来开发相关基因检测技术,用户可以用到的食品检测也有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检测时间要短、现场出结果、便于携带、成本低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在数据不可篡改、时间戳的基础上[微笑]从易到难,比如:肉类注水、瘦肉精、细菌超标、激素、农残超标、抗生素、食品配方打假,包括我前段时间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在探讨,他们也有食品安全相关的科研机构,可视化现场化食品检测解决方案不过区块链做食品检测 对单个创业创队的资源及技术要求太高,就需要大家来做共同推进包括区块链底层、硬件、食品大数据、智能算法、标准制定等等我们的食品检测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基础大数据库的牛肉全球数据库由我们林汝吉博士与科尔沁、品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南方检测中心一起探讨的解决方案,并做为基准,后面都是通过用户的检测的数据来进行算法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食品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