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深处》之北京折叠

前几天看了下郝景芳《孤独深处》里的“北京折叠”这篇小说,该作品曾获得雨果奖,我简要的说下该小说的主要内容。

空间背景介绍:大地总共有三面空间,第一空间500万人口,可以享有从清晨六点到次日六点的时间。第二空间2500万人口,可以享有次日六点到晚上十点。第三空间的人享有晚上十点到次日六点。空间是24小时一个翻转,第一空间在一面,第二、第三空间在一面,当空间翻转后,下面的空间自动进入休眠状态。

本书的主人公老刀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每个月的工资一万元,但一顿饭就需要花一百元,而他希望能染自己捡来的孩子能够去上一万五/月学费的幼儿园,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因为只要送个信就有几十万的费用。

起因也是因为第二空间的一位研究生在工作期间遇到了从第一空间来的阔太太(和研究生差不多年纪,刚订婚)来担任总裁助理,工作半天,拿半薪,其余时间自己安排,工作没过多久就回第一空间了。这种情况的人在第一空间有很多很多,过来工作也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然后就喜欢上了这位助理,在去第三空间做管理的时候遇到了主人公,让主人公为他送信到第一空间给那位姑娘,如果姑娘有回信,则再多给钱这位主人公。

看完这篇小说后,其实我对此还没有太深的感触,但是看了一些外部的评论才发现,虽然短短的几万字的小说,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担忧。

首先,空间翻转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则去翻转的,但是第一层空间的人可以去控制翻转时间、停止和开启,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其次,就是人工智能大面积发展后,很多机器可以替代人来做机械性的重复工作,第三层空间的垃圾工也可以不用,但是考虑到社会稳定和那么多人无处安置,就没有让机器来替代他们。

另外就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只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改变自己的命。第二层空间的那位,他也是从第三层空间过去的,所以才会认识第三层空间的那位垃圾工,既然他可以从第三层空间到第二层空间工作,那继续努力也可以从第二层空间去第一次空间,只不过需要更加努力才行。这何尝不是现实社会的写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深处》之北京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