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的从来不是失去,而是失去后没有更好的替代。

人怕的从来不是失去,而是失去后没有更好的替代。

偶然之间翻到一个话题,上面说的是人怕的从来不是失去,而是失去后没有更好的替代。

原话题是这样的:

如果你丢了一部iPhone5,你妈妈知道了又给你买了一部iPhone6,你还是会很高兴。

如果你的另一半跟你分手了,但是你爱慕已久的女神或男神却向你表白,你还是会不由自主的高兴起来。

如果因为公司裁员,不幸你被安排在了裁员名单中,更巧的是,有另一家的领导恰好很看重你,给出的待遇和薪资丝毫不比原公司的差,于是你还是会满意的露出笑容。


其实人没有那么高尚,至少没有想象力的那么高尚。

一个人的离开,大多数的放不下,只因你的生活中没有人可以替代他的位置。

或者来说,他的离开代价与回馈不成正比,所以他的突然消失,会带走你生活中大部分的快乐,把你的节奏全部打乱,如果你这时候你想把它恢复原样,要么靠时间,要么有另一个人能够替代他的位置,给你足够多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其实对于人来说,自私是本性,尽管我们不会去刻意的在乎那些得与失,但是还是会在无意之间留意到那些得与失。亦是得亦是失,对于得到或者失去,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得到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失去某些东西,失去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要得到某些东西,所以亦是失去,亦是得到,失去意味着要得到,得到也意味着要失去。

患得患失总是难免的,因为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欲望的社会中,我们很难出淤泥而不染,也很难真正能靠自己来满足那些野心和幻想。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最洁白的无尘,变成那些五颜六色的颜色。在这个染缸里,更要学会奔跑,尽管会被染上各种不喜欢的颜色,还是要坚持的去奔跑,停止奔跑意味着会被踩在脚下,会被当成染色不均衬的残次品,会被遗弃,被丢掉或淘汰。

人怕的从来不是失去,那些所谓高尚的名言,不过是为自己穿上一身适合的便装。

虚伪似乎是常用的词汇,虚伪更像是一种面具,让人与人之间即使触碰到皮肤感受到温度也触碰不到心。

其实一直以来这样的话题总会让人陷入沉思或是悲痛,并不令人欢喜。

写到这里,我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三年前,我丢掉了自己,把自己弄的那么卑微。

依稀的记得那天青岛的风很大,我站在栈桥,面前一眼望去见不到头的大海,海水夹杂着海风在呼啸,在呼啸。

我始终搞不懂的是,为什么那些海盟誓言在感情里面如此脆弱,是我爱的太深,还是爱的不够认真?是我用情不够坚定,还是我太过天真。

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忽略了让自己变的强大。

那天她走了,走的那样潇洒自由,走的那样干脆没有丝毫的留恋,正当我在怀疑自己的不够坚定努力时,无意间翻到她与另一个男孩的合照。

一瞬间晴天霹雳,让我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打碎了我最后的倔强。

是啊,我并非不可替代、她也并非非我不可。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告诉你我遇到的那个女孩不够优秀、对待感情不够认真,相反是她太够优秀,是她太够认真,而认真的有些太过理智,这种理智对她是有利的,对我而言却是致命的。

当另一个人的出现,足够比我优秀,比我强大,一切都比我那么适合的时候,再坚定的爱也会动摇。所以我在这里想要告诉你的,不是不要相信爱情,不要相信承诺。

而是要让承诺和爱情旗鼓相当,当你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足够多的价值,就连对方真对你没爱的时候,也是会在乎失去你以后,是否有人能够接替你的位置,是不是真的能够代替你来陪她完成那些梦或是那些海盟誓言。

人没有那么高尚,再无私的人也有自私的时候,这种自私也许是无意识的,也许是刻意的。

毕竟人怕的从来都不是失去,而怕失去后,却没有更好的替代。

要想不够替代,你只能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足够强大。

一直奔跑,一直在路上,也一直闪闪发光。

至少在面对失去的时候,我们能有足够的勇气喊出心中的那句话。

老子并不是非你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怕的从来不是失去,而是失去后没有更好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