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一段时间又放弃,怎么办?

美国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3月,我的关键词,觉醒。

内心震荡,翻天覆地。

纵身跃马,再次跨过成长的一道分水岭。

月初,百无聊赖的我刷完《大明风华》,看完之后,我:?

我特么究竟每天都在干什么?

人是怎么废掉的?

只愿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十几秒看一个短视频,半分钟看一篇热点文章,自认为时刻都在获取信息,却没有积淀下任何有用信息。

沉迷短期快感。做的最多的就是玩游戏、刷短视频、刷剧、看爽文, 从来没有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知自己、去学技能、看书、健身,活在泛娱乐化的生活中,逐渐沉沦。

逃避困难。对自己说的最多的是“等会再做”,可事实是等会也没有做。

浅尝辄止。对任何事情都只能保持三分钟的热度和激情,开始的时候鸡血满满、兴致勃勃,三天两天没看到成果,就草草放弃。

假装努力。从来不去想想应该怎么努力,只是一味地感动自己。


碎片化的流媒体时代,快感诱惑与毒鸡汤齐飞,让绝大多数人陷入平庸,不甘于现状又不思进取,内功尽废。

这时,你可以选择做一些事或者不做,比如改变或者放弃,但是结果必须自己承受。

因为不努力的时候,老天爷是会一点一点把你的天赋收走的。


自己与这个世界已经交手三十年,星辰暗淡,岁月无光。

无数次觉得人生不该蹉跎度日,一个转身,假装忘个干净。

改变的决心千篇一律,跌倒的姿势花样百出。

几度跌倒爬起,还是被打翻在地。


有多努力就有多丧气。

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与其日渐沉沦,抱怨身处黑暗,不如选择提灯前行。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展示了我们是谁,而不是能力。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中这样描述选择,“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选择接受什么样的信息,看什么样的书,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选择哪些人作为自己模仿学习的榜样,这些选择构建了你的认知系统,反过来决定你的意识和选择,组成你的三观,指导你的行为。小到下一顿吃什么、大到事业的选择、伴侣的挑选。这些选择最终会决定你身体健康与否、贫富与否、幸福与否。

对于你选择去做的事,你必须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你知道这一路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会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有时候,你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你一定要相信,就算再贫瘠的土地你日日灌溉,总有那么一天会长出花草来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

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往往来自于坚持,无论多么小的,多么不起眼的坚持,到最后都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不要觉得自己不行,就怕一直误以为自己行,然后忘了努力,不去做。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次成功的改变往往是下定决心→开始改变→改变成功,简单到不行。 所以每当功亏一篑时候,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挫败与自责,导致再度放弃。

改变本身就是反反复复的。失败本就是改变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唯有接受它。

你努力了,状况好像没有多大改观。这并不能证明你没用,而是代表你在赎罪,毕竟你要为过去的懒惰付出代价。这时候你应该更加努力,欠的账总有还完的时候,日子总会阳光明媚的,总会的。

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人生就是这样,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在奋不顾身,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受尽委屈。

3月做的事

重构印象笔记。

知乎刷到欢喜笔记的《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终身受用的写作系统?》,读了好几遍,感觉像是被塞入了一大坨内力,辗转反侧消化大半宿,愣是没睡着。

从3月2日到3月14日,把使用了4年的印象笔记整理重构,并在个人公众号不忘读书分享了《疫情期间,我做了这样一件事》。

汲取了大量概念知识,一度缺氧。

最好的读书笔记法——见感思行。这是一套从客观→主观→思考→行动的思维框架,将看到的一个信息进行一个内化思考,然后变成你自己的知识,然后能够指导你去行动。

①见,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信息或者知识点,不是成段的摘抄。

②感,记录下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没有看到这个观点是怎么想的,得知这个观点后又是怎么想的,得到了什么感悟和想法。尽量结合自身讲清楚这个知识点。

③思,深入思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联系再次提出问题,知识之间有了冲突才能得到独到的见解。

④行,针对见与感思,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拆书公式RIA与见感思行思维框架极为相似。

R=Reading,阅读拆页:即阅读原文;

I=Interpretation ,讲解引导:用自己话复述原文知识,以理解其内容;

A=Appropriation ,拆为己用:联系反思自己的相关经历,然后写出以后需要改进的行动。


我用见感思行知识卡片法拆书,拆解了《学会写作》,得到了6张知识卡片。

文章的写作公式
策划优质选题的五大技巧
拟标题的五条思考路径
如何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
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故事

建立了27张知识卡片。

收藏了200个金句。

买了5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好好思考:如何练就超高学习力》、《思维导图:快速提升写作力》、《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加上3月未看完的《自控力》,4月一共会拆6本书。

月末尾又整了个公众号,拆书刀。用来拆解一直购买,放在角落多年,几度落灰的书籍。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每周一本,一起愉快的拆书呀。

结语

不要以为做过的、走过的、读过的,都过去了,也都不复记忆,没什么作用了。

你认真做过的事,艰辛走过的路,仔细读过的书,可能都会影响你的言行举止。那些经历仍潜藏在内心和记忆深处,会形成你的气质、胸襟,渐渐显示出你的改变、成长和影响你终生。

对于你喜欢的事想去做的事,你必须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这一路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会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有时候,不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但一定要相信,就算再贫瘠的土地你日日灌溉,总有那么一天会长出花草来的,所以一定要坚持。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且挨过三冬四夏,雪尽后再看梅花。


其实,我们做一件事,或许当下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和影响,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在某个时刻我们突然就看到了结果,感受到了影响。

如果回报不是那么快,不要着急,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大都是最好的,用心付出,你应该收获的,时间都会帮你收割好。

苍茫大地胜负,得亏的事情太多,我们付出一点,要求回报一点,这太难。

人生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唯有不断付出,不计得失,才有可能看见更辉煌的明天。


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人生中途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三十岁全力以赴,四十岁好好庆祝。

你可能感兴趣的:(努力一段时间又放弃,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