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拖拉、磨蹭怎么办?只用一招,孩子从磨蹭到积极

✍️首先了解孩子的拖拉磨蹭现象:

孩子拖拉磨蹭问题,一直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重点,学习拖拉问题更为严峻。从早晨起床、刷牙、吃饭到学习等一系生活或学习日常中都能体现,可是细心观察,孩子是真的做每件事情都慢吗?好像也并不是,例如:吃冰激凌慢吗?不慢,游乐场去玩,慢吗?不慢,看手机慢吗?这些事情孩子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速。那么引起孩子学习拖拉磨蹭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引起孩子学习拖拉磨蹭的原因,有三大类:

✍️一、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动力,被动学习,缺乏自信心;

✍️二、缺乏时间观念,自律性弱;

✍️三、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

针对这几种不同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一、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动力,被动学习,缺乏自信心;

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很多,缺乏学习动力, 被动学习了,什么原因导致不自信?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任何家庭都会有矛盾,有争执,尽量不要把矛盾和争执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当出气筒,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悦,做事才有动力。(我们大人是这样的,心情不好时,什么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明确孩子的作业行为与责任意识,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孩子年龄小,还没有一定的排干扰能力,在孩子学习时,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出现声音大的家务避开孩子学习的时段,关掉电视,电脑,陪他们一起看书读报,营造一个全家共同学习的氛围。(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扑克,玩麻将,孩子是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的。)

2.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善待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抱以支持欣赏的态度,即使有偏差,需要我们做的是积极引导,耐心指导,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样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如:孩子玩电脑游戏,我们应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用讲故事(最好是有根据的故事)的形式给他灌输暴力游戏的危害,并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强,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当孩子带着问题问父母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亲自去试验,去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装做不懂,向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过程。)

3.孩子压力大(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所有的家长都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孩子的学习跟不上,做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外,有的家长还要布置大量的智力型作业,学习时间长,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疲于应付,边学边玩,失去学习兴趣。(咱们应尽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失时机的向孩子请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声“老师”,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带来的快乐和被人请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问题,怕丢自己“为人师表”的面子,就会很自觉的去寻求答案。) 

二、缺乏时间观念,自控力差

好的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前提。我们应帮助孩子克服由于淡薄的时间观念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指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1.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的原因:

① 本身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概念。                       咱们说一分钟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长,那就需要我们平时做事情时,经常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如:我们早饭用了20分钟;这首歌曲有4分钟,我们打了30分钟的球,你喝这杯水只用了10秒钟等等,经常灌输,孩子对时间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时间。

②  孩子没有为浪费时间付出代价

 做作业前我们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根据孩子的做题情况,如果10分钟能够完成,那就给他规定20分钟,并把小表放在书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时间就把作业收起,(当然事先要和老师说明情况)。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做不完作业对孩子来讲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贴画或小红花了,甚至还要挨老师的批评。吃饭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较慢,给他多留出几分钟,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饱,即使吃不饱到点就不准吃了。(所有这些情况,事先要和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2.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表(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

      时间表上的内容应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作业、休息以及休闲娱乐、读书的具体时间,教育孩子认真遵守、持之以恒。(等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时间表,他自己就会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务)

②时间安排上要有张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尽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时间,如果孩子喜欢,尽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保证孩子的睡眠,六七岁的孩子一般睡眠时间要保证9—10个小时,8—10岁小朋友也要保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这样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学习。

③利用零碎的时间

    茶余饭后的时间现在主要是听英语,偶尔也会一起读报、猜谜语或聊天。坚持下来,孩子慢慢也成了习惯,一坐到餐桌旁,就会自觉的打开CD机播放英语歌曲,细算下来,这段不起眼的时间还学了不少东西。

④鼓励为主,给予奖励,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做事的习惯  

      无论那个时段表现好,就画一颗红星,如果自觉完成,就奖励两颗红星,为了鼓励孩子遵守时间,偶尔也会夸他是超级棒,就得三颗外加一个优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红星,更想让我在爸爸和来访的朋友面前夸他,每天都会很自觉的按照作息时间表生活学习,渐渐已养成了习惯。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了生活规律,我一般会在表格上注明,表示不是孩子的过错。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当然得不到奖励,有时为了不打击孩子,怕他丧失信心,我会画个特殊的符号,表示妈妈依然相信儿子会做的很好!这样就能保持孩子高涨的生活学习热情,把惜时、守时看成很自然的生活习惯。

三、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

1.家庭成员的影响

      所谓天生,实际上人在性格上遗传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后天的影响。观察一下和孩子经常接触的人是不是这种性格,孩子从小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样作用,暂且不谈,)设想如果大人干事利落,有条不紊,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怎么会成了“慢性子”呢?

2.孩子缺乏锻炼

大人为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时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胆的去做,惟恐做错,甚至根本就不会做,故而行动迟缓。

3.对孩子的信任不够

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在家和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快点。”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管用了,但并没有起到长期的效果,对这种没有时效的话还不如不说,说多了,孩子听疲了,几乎没反应,还会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气。换一种表扬的方式,夸赞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还要好,如果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先奖一个小贴画,如果明天不用妈妈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两个小贴画,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会为明天的两个小贴画竭尽全力。

4.家长的说话方式问题

 孩子玩的正尽兴,忘记了写作业的时间,这时父母轻说几句孩子可能还是照玩不误,根本不听您的。您要是大发脾气、严肃地对孩子说“赶紧写作业”,孩子一定会很不开心,耷拉个脑袋坐在书桌旁写作业,那种状态肯定让人不舒服。那么不防折中一下试试,你可以对孩子说:“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你再玩三分钟还是玩五分钟?”不管孩子怎样选择,都是开开心心地坐在书桌旁。孩子该休息了,孩子却还想玩一会,对孩子说:“休息时间已经到了,你说再玩五分钟还是八分钟?” 对孩子不要说陈述句(你该做什么了),而是对孩子说选择句或疑问句(什么时候去做呀?)试试看,或许您会收到奇效。



爱是一种素质,而挫折则是这种素质的试金石。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断探索,孩子的成长,某种程度更是我们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学习拖拉、磨蹭怎么办?只用一招,孩子从磨蹭到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