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思维导图,的确很受用

最近在学习一门课程《结构化思维》,网络授课,入群学习,可以讨论。课程已经学了一半,今天尝试就最近学习的内容,做了思维导图。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等,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要内容及相互隶属关系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法。

思维导图最近几年特别火热,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各个体系,各个进程当中。比如,课程授课,日常总结,学习输出等。

思维导图绘制及表现形式

目前有很多思维导图app,直接下载就可使用。各App已预设了一定的模板,框架及表现形式都很清晰明确,直接添加内容并进一步编辑即可,并且可以就相关内容采用一定符号概括总结,如同ppt一样。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很多元,比如结构图,主要表现上下结构间的纵向逻辑递进关系;逻辑图,主要表现横向逻辑的递进关系;树状图,顾名思义像一棵大树一样,围绕主干,萌发很多枝条;鱼骨头,就像一条鱼一样,更适用于针对一个产品或现象进行的各种原因分析,比如质量管理体系中常用的“人料机法环”。

为什么思维导图这么流行

思维导图之所以这么流行,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它的普适性。

首先思维导图很好的展现了整体框架及各层级间的隶属关系,一目了然。不管是用户向对象介绍产品还是汇报工作,自我总结,条理性、延展性及逻辑关系都非常明确;

其次,思维导图有一定模板可以借用并且是图文并用的形式,看起来不枯燥。这点远好过word,word虽然也可以制作图文格式,但创建的时候要麻烦的多;

最后,思维导图的绘制非常简单,这点很重要。手机就可以编辑一份思维导图,非常快捷,而且在展现横纵向逻辑关系的时候,不需要手绘,直接添加就可以。人本性懒惰,新事物诞生的其中一个要素就是简化了之前的繁重劳动。比如洗衣机解决了手洗衣服的问题,比如炒菜锅解决了人工翻炒又不易掌握火候的问题等。

用后感悟:

阅读文章的时候,经常遇到思维导图,但之前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一直草率的认为,思维导图和“列大纲,画框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因为我对图画类东西不太感冒,所以一直未曾尝试。

但是今天尝试用思维导图,画了最近学习的“结构化思维”之后,发现还是很受用的。在我梳理知识框架的时候,它快捷的逻辑递进关系,的确促使我不停的自问“然后呢,还有没”,从而使得能够一步步回忆起所学内容,加深了理解及应用。

20200117,下午16:05
(用时1h,期间接了一个10分钟的电话,喝了一杯代餐,一杯茶)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用思维导图,的确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