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

第一部分:整体性学习策略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策略?

  • 是什么?

    • 整体性学习与机械记忆正好相反。

    • 整体性学习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综合学习。而不是在大脑中复制一个完美的copy。

    • 整体性学习在于创在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互相关联。

    • 整体性学习意味着知识不是孤立的,都需要联系。

    • 整体性学习,也是一种用来解释信息是如何被存储的理论。

  • 是一种存储知识(=>理解应用)的方式

    • 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 那么该如何存储信息呢?

    • 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
  • 基于三个主要观点

    • 结构

      • 是什么?

        • 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

        •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

        • 建立知识结构时,目标是在各个知识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学习每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和其他知识关联。

      • 如何实现?

        • 整体性学习策略,有很多具体的技术用于自觉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 有什么作用?

        • 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 模型

      • 是什么?

        • 是简化的结构

        • 是一种压缩形式,把多个关键思想压缩至一处。

          • 模型的目标是压缩信息
        • 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全部的知识。

          • 例如:本书的目录就是本书的模型。
      • 有什么作用?

        • 模型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
    • 高速公路

      • 是什么?

        • 在不同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的联系。

        • 这种联系,实际上就是比喻,跨度大的比喻,比如以生活常识的结构比喻新的知识结构。

      • 有什么作用?

        • 不同专业间的比如,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知识结构。

        • 使学习更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的死记硬背。

    • 成熟的结构(总结出来的成熟结构)

      • 感知结构(当你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就会联系到你的认知。)

        • 大量图像、声音和感情的相互交织,综合起来构成了你的生活经验。

        • 感知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是其他结构的基础。

        • 是结构的基本单元、概念、模型。

      • 关系结构(通过关系,关联认知。)

        • 通过故事、任务、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清楚的现实我们的实际生活。
      • 基础数学结构(关系的数学体现)

        • 基础数学结构可以作为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

        • 也可以用来简化其他学科里的各种关系。

      • 以这三个结构作为联系的基础。

        • 例如:感知结构中,“狗叫声(听觉)” 和 “狗(视觉)”,就是一种关系。

        • 例如:关系结构中,“邻居”,就是一种关系。

        • 例如:数学结构中,a + b = c ,就是一种关系

  • 以模型为骨架,构建知识结构,并通过结构间的高速公路帮助丰富知识结构。以结构为基础帮助理解和获取知识。

    • 假如说整体性学习是一条龙的话,结构、模型和告诉公路就是龙的脊柱。
  • 信息在大脑里如何存储的?

    • 就是这么整体性存储的。
  • 知识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以一定的结构以及一定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大脑之中。

对信息的理解的三个层次

    1. 理解解读
    1. 拓展阶段
    1. 应用阶段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 6 个阶段

      1. 获取
      • 目的:获取简化的压缩的信息。

      • 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1. 简化信息
          1. 信息容量
          1. 获取速度
      1. 理解
      • 目的:理解在上下文的意思。

      • 这个阶段只是了解信息的表面意思。

      •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细化问题,深层分析道最小单元,然后逐步理解。

        • (就比如看代码,一个函数不懂什么意思,那么看具体实现,一步步看,总会懂得。)
      1. 拓展
      • 目的: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 扩展阶段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

      • 拓展的三种主要方式:

        • 深度拓展

          • 知识背景的探究

          • 比如:

            • 知识从何而来?

            • 结论来自何处?

            • 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来的?

            • 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

        • 横向拓展

          • 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将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建立联系。

          • 比如:将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件事与另一件发生在中国的事联系起来。

        • 纵向拓展

          • 方式:找出两个事件的相似之处。

          • 方法:

            • 比喻法

            • 内在化

      • 纵向拓展事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难,但是也可能会比另外两种方式更简单高效。

      • 并不只有以上三种方式,拓展的关键在于保持好奇心,不断追问和探索知识。

      1. 纠错
      • 目的: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删除不恰当的结论,或者新增更好的结论。

      • 方法:

        • 阅读与你观点相反的书籍内容

        • 将结论放在现实中验证

        • 终极方法还是实践

      1. 应用
      • 大部分知识都无法被应用,那么创造机会,应用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1. 测试
      • 上述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反复的测试。

      • 各个阶段的测试:

        •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者听过这个知识吗?

        • 理解阶段的测试:至少理解字面意思

        • 拓展阶段的测试:知识从何而来?为什么?

        •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更改了什么?是否正确?

        •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了吗?

      • 测试过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要做,以及要做什么?

  • 过程并非固定的,可以跳过可以反复。

  • 薄弱环节

    • 获取阶段

      • 问题表现

        • 阅读和听讲速度慢

        • 需要反复阅读

      • 原因

        • 阅读习惯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阅读。

        • 不好的笔记习惯

        • 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

      • 解决办法

        •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记习惯。
    • 理解阶段

      • 问题表现

        • 无法理解主旨
      • 解决办法

        • 放慢速度,结合后续阶段实现理解
    • 拓展阶段

      • 问题表现

        • 缺少灵活性,无法应用,无法举一反三。
    • 纠错阶段

      • 问题表现

        • 错误联系太多
    • 应用阶段

      • 问题表现

        • 无法很好的应用所学知识
      • 解决办法

        • 只能是多用,多实践
  • 整体性学习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如果发现有薄弱环节,一定要多练习克服问题。

信息结构

  • 为什么需要知道了解信息结构?

    • 虽然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类似,但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会导致每一个过程的具体实现不同。这时候就需要了解不同的类型需要用什么具体实现方式了。那么首先要了解内容的不同之处和归类 - 信息结构
  • 五种类型

    • 随意信息

      • 特点:

        • 缺少逻辑分类,比如:日期,定义或规则。

        • 通常需要死记硬背

      • 处理方式(三种)

        • 联想法

        • 挂钩法

        • 压缩法

      • 难点

        • 由于无需理解,又没有关系,所以容易遗忘。可采取上边的三种方法加深记忆。
    • 观点信息

      • 特点

        • 争论的信息
      • 难点

        • 最大的难点在于获取观点
      • 处理方式

        • 无需记忆细节,在于寻找其中的模式
    • 过程信息

      • 特点

        • 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

        • 可以对概念理解的不好,但必须实际的掌握动作

      • 难点

        •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练习实际动作
      • 处理方式

        • 不断练习,反复去做。

        • 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

        • 正确的模型可以帮助提高学习速度。

          • 改进模型的技术

            • 内在化

            • 比喻法

            • 图表法

            • 模型纠错

    • 具体信息

      • 特点

        • 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比如:医学上的 视、触、听。

        • 大多数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

    • 抽象信息

      • 特点

        • 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例如 数学、物理、心理学。

        • 不容易马上想象出图像来。

        • 抽象信息和随意信息正好相反。抽象信息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而随意信息意思简单,但是逻辑性差。

      • 应用

        • 处理抽象信息时,需要将之移动到具体的层次。

        • 内在乎和比喻法对于将知识简化至关重要。

      • 难点

        • 难以理解和拓展

        • 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

  • 这五中类型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基本信息类型。然后会组成更复杂的类型。

  • 如何使用这五种结构

      1. 判断信息属于什么结构
      1. 确定信息类型,决定采用什么技术。并估计记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 弱结构、强结构

    • 知识结构有强弱之分,应当优先使用强结构。

    • 随意信息是最弱的结构

    • 具体信息和过程信息是最强的结构。

    • 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弱结构转为强结构。

其他

  • 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附加好处是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到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 整体性学习的关键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知识只有获得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知识。

  • 结构不只是为了让知识看起来更完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知识。为了更好的应用知识。为了实践。

第二部分:整体性学习技术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一些具体的学习技术,这些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整体性学习框架中。

为什么需要这些技术? 如何得到的这些技术?又该怎么用?和整体性学习的关系?

  • 在学习整体性学习概念时,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把它比作成棋首先你要了解下棋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目标,本书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做是介绍了关于整体性学习的一套规则和目标。

  • 一旦了解了下棋的基本规则,你就要开始进一步学习其具体策略和如何赢得比赛了。第二部分就是介绍学习的不同策略。

获取知识

  • 快速阅读

    • 通过不断实践各种不同的阅读技术和改进阅读方法,你可以更快而且理解得更好。

    • 《快速阅读突破》的三个方法

      • 指读法

        • 手指提供的控制和聚焦会大幅提高阅读速度。
      • 练习阅读法

        • 练习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训练自己尽可能快的理解所读内容。

        • 练习方法

            1. 阅读一本从未度过的书,设定一定的时间(3 分钟),重复计算在这三分钟内的阅读量。
            1. 针对理解力。 以一定的速度阅读材料,然后以计算理解量。
      • 积极阅读法

        • 积极阅读与快速阅读是对立的

        • 积极阅读强调深入的理解材料

        • 积极阅读时的笔记内容

          • 这一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

          • 我要怎样才能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 掌握快速阅读这项技巧,需要不断练习

    • 智力挑战

      • [ ] 1. 买一两本适合做快速阅读练习的书。

      • [ ] 2. 确保至少 3 周内,每天 15 分钟进行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联系。

      • [ ] 3. 练习指读法两周。

      • [ ] 4. 每周练习一次积极阅读。

  • 笔记流

    • 一次学会的学习原则

    • 目的

      • 记笔记流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以联系学到的东西。

      • 为了更好的理解所学东西,而非美观

      • 笔记作为工具,以更好的使用其他技巧,比如比喻法、图表法...

    • 如何记笔记?

      • 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

        • 降低了可读性,但是提高了效率
      • 下一步在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 当观点连成一张网,就是结构
    • 笔记流技术涉及两个方面

      • 记录

      • 拓展

    • 传统笔记流

      • 为了当前的理解牺牲随后的可读性。

      • 通过减少笔记内容和增加各种联系或图表

      • 使学习变得更具整体性。

    • 混合型笔记流

      • 相比于传统的规则、和线性的笔记方式。混合型笔记流适用于课上信息量极大的场景。或者准备课下复习的场景

      • 分类

        • 评注流

          • 课上信息太多时选择评注流

          • 首先写下关键信息

          • 然后在信息之间加入联系。

        • 课下笔记流

          • 课上按照常规记笔记

          • 课下再整理成标准笔记流

          • 兼顾了可读性和理解性

    • 识别关键信息

      • 如果记录每一句话,那么这是实录,不是笔记,也不是思考。
    • 练习

      • [ ] 确保 2 周内每天联系一次课下笔记流。

      • [ ] 学习将其他技术融合到笔记流中。

      • [ ] 要习惯以流的方式写下信息。

    • 思考

      • 我的笔记做到这些目的了吗?

      • 对于平时的看书,可以将地铁上的看书作为课上笔记,之后的整理作为课下笔记流。

联系观点

  • 比喻

  • 内在化

  • 图表法

随意信息的处理

  • 联想法

  • 挂钩法

  • 信息压缩技术

只是扩展

  • 实际应用

  • 模型纠错

  •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第三部分:超越整体性学习

第四部分:整体性学习小结

学习整体性学习策略,对我对这这本书的学习的影响有什么?(应用)

读完这本书至少要有什么收获?

读完这本书应该由学习战术专家转为学习战略专家。

站在学习之外看待学习。

主题内容理论1

简单的说,整体性学习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他总是与知识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这里所说的联系比传统的认识走的更远,不只是在你学习导数是想到公式,而是想到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想要走的更远就要从科学内部跳出来。站在外面看知识的本领,这也正是学习知识的意义所在。整体性学习理论更是站在学习之外看待学习。

整体性学习策略和核心习性和具体技术,

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

并为高校学习提供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两个主要学习目标

1. 通过整体性学习策略,获取一个如何学的更好的模型。

  • 基本模型

      1. 获取信息
      1. 理解
      1. 扩展
      1. 应用

2. 学习一系列学习技术

初心&目的

从开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开始体会到学习技巧的重要性,开始更多的关注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开始理解即为方法、技巧,那么就是可以培养和养成的。这本书,是一个具体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系统——整体性学习。希望能从中找到适合我的学习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