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三~六级教科书培训

                统编本教材培训感悟

                第五实验学校  宁燕利

  初秋的天,澄澈透亮,让人心情舒畅。语文统编版教材培训活动在洛龙一实小进行,我们一行五人带着教学中的困惑和对新教材的期待来到会场。看着手里的新教材我迫不及待得翻阅一遍,正如吴忠豪老师所说:统编本教材强化了中华传统教育;单元设置有明显的教学提示;编排了阅读策略和习作单元;口语和综合学习更加合理并提高了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加之使用过两年新教材,心中对这次培训更多了几分期待…

  洛龙二小的付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三上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猜测与推想―预测。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付老师通过三个谜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快速找到正确答案,接下来通过“猜一猜”老屋有多老,让学生们大胆猜测,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一侧的“旁批”顺利解决了课文的核心问题: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学生们意犹未尽,争先发表自己“预测”的故事情节。

  仅是一堂课,仅是出现在新教材里的“旁批”与“猜测”,一种新颖的学习辅助性词语,就凸现了 统编本教材的亮点。曾困惑,为啥数学总是清楚明了一条线,语文则宽如大海,不认真“尺辨”就会连同学生一起迷失在迷茫海面,难以靠岸。难得教学真谛。

  新教材 改变了“不明了”,明确的“核心概念”“双线结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制”体现了教材的人文性,翻开单元页会发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清晰排列。更甚者有专家提出,完成整本书阅读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当然能力之余,还是要尽量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核心目标,整个培训环节,各位指导老师提到最多的就是“阅读”。再回想付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利用“猜想”完成教学目标,而“预测”是阅读重要的辅助方法。衔接“预测”出现在一二年级教材里时应该叫“猜”,是在整本书的最后一单元 ――无注音单元,  整个教学过程是老师引导孩子利用插图“猜”字的读音,联系上下句完成文章阅读。 到三年级设置了策略单元,让学生利用“旁批”猜测与推理文章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预测”学习到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凸显了“实践语言”的重要性。

  新教材把语言教学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做一名语文老师,要始终兼顾常规目标与重点教学及核心目标的有机结合。套用张学伟老师的一句话“新教材有永远完不成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尽可能多的发掘学生的优点,教会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依然说的是阅读的重要性。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洛龙二小的张艳芬老师给予了这样的点拨: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阅读方法,课堂教学要注意精略得当,不要一股脑的全扣。注意走出阅读误区,避免抠字眼,容许学生“连滚带爬”的阅读,当孩子有了阅读面,培养出阅读兴趣,自然会区分哪些书适合囫囵吞枣地读,哪些书是要一字一句嚼烂了地读。读书要倾向于欣赏和感悟,多欣赏,多感悟,能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提高修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不动笔墨不看书”应当作为读书的戒律。

  新教材的螺旋递进模式,在“创造性复述”的设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一实小的田利刚老师的讲解下,我更准确的理解了“创造性复述”,首先,“复述”即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其次,才是“创造”,因此,要求讲述者在不改变课文内容中心的基础上,对表达的形式进行创新。那么,借助提示复述并不是在三年级或后续年级突然出现的,而在二年级第七单元已经编排了。第七单元19课《大象的耳朵》课后题: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是简单的表达。20课《蜘蛛开店》课后题: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是要求孩子在不改变课文中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21课《青蛙卖泥塘》选做:青蛙最后吆喝些什么?如果向同学们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种文具,你会说些什么?根据课文仿写,落实语言实践。22课《小毛虫》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相关词语,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也提现了创造性复述,凸显了语言运用…三年级及后续年级的改变人称复述无不体现了新教材“螺旋递进”的人性化。

  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各位优秀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我一定会好好消化,认真领悟――

  如果说新教材有厚度,不如说新教材有高度!如果说新教材有难度,不如说新教材有挑战性!在未来的教学路上,我会把经验当做基础,走在努力之前,勤学习,勤钻研,做好每一件事,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统编小学语文三~六级教科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