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也需有错题本

      我小时候老师没有要学生整理错题本的意识,而我也没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没有使用过错题本。

     读刘媛媛的“人生错题本,最好用的进步神奇你有吗?”简直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自己几十年的人生实在有种虚度的慨叹。二十几岁的女孩看人生如此透彻,进步方向如此明确,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写这本书的27岁的年轻作者:《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已出版《我不惧怕成为这一“强硬”的姑娘》,多个原创课程。“自古英雄出少年”,肃然起敬之余,不再因为作者年轻,把书匆匆翻一遍的想法,开始认真地读她的每一个想法。

       是啊,成年人何尝不需要有一个错话本和错题本呢。我多少年如一日的原步踏地,不过大脑地靠着自己的经验,一遍遍重复着固有的做法,现在想想都为自己的这种“执着”羞愧和惋惜。就如书中所说: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经常跟别人说:我这个人说话很直,很容易得罪别人,你们都别介意。这种很低情商的话,其实我也说了很多年,还曾盲目自欺自以为率直。如果早点能悟到,这种自杀式的只凭经验,不想办法地让自己获得进步有多么的糟糕,何至于今天还懊悔说过的错话和做过的错事,再反复重演。

    去年党小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就有领导给我提:需要学会调控情绪,不能为情绪左右。可我因为没有认真记录在自己的笔记里,认真反思避免再犯。我依然会因为工作中某位老师迟到早退问题,在第一时间恼火地给对方打电话;会因为部门领导利用上课时间,拉学生去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第一时间摆脸色。其实,这种时候我如果可以告诉自己,等一等,二十分钟后再去处理,可能结果会不一样。比如对迟到早退的老师,按制度处理就好,这样对方能接受当天也不会因为受了批评心情不好;对于部门,或许温和一些的私下沟通会好于摆在明面上的对抗。

    想明白了一些事,就开始着手记录自己错话和错事,一记录吓了一跳,只开始两天,似乎每天都有。周五,教研室负责人把竞赛评奖结果发我审核,人人有奖的结果,看似很友好,可显然失去了比赛的初衷,当然也会导致无奖可发,貌似友好的结果是最大的不友好。我和负责人说,总设奖控制在30%,其余若要设奖只有奖状没有奖品。我想当然认为他们会刷掉名单上的一大部分。然后我就看到公布在群里的结果:特等奖、一等奖按比例要求控制,其他的人都在只不过改成了二等奖。这显然不是我要的结果,可记下来细想想和我处理事情的方式有关,我若明确的告诉对方,所有奖项总和不能突破30%,或整理好后再发我看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怪我提要求时时指向不明确。

   上面的两个问题,我想以后再出现的几率会降低很多。反复出现了这么多年的顽疾,很快就有改善,这就是错题本的好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背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悟透其精髓。

    成年人真不妨学学孩子,给自己备一个错事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年人也需有错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