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知识点扫盲——位运算

前言

这个在日常开发中并不是很常用,但是巧妙的使用也能够使得大量减少代码的运行开销,实现优化代码和算法的目的。比如,要实现翻转:假设初始值为1,操作一次变为0,再操作一次又变为1。一般可能的做法是实现一个三目运算符
a == 1?0:1
如果是使用位运算,直接这样运算就行
1^num //num为原始值.
当然,单纯就语句而言,采用位运算还是三目运算区别都不太大,但是在高重和大数据量情况下,位运算会比较占优势。下面来看看java有哪些位运算。

java支持的位运算

  • &:按位与
  • | :按位或
  • ~ :按位非
  • ^ :按位异或
  • << :左移位
  • :右移位

  • <<< :无符号右移运算符
    位运算中,除了~,其余均为二目运算,操作数只能为整型和字符型数据。

补码、原码,反码

机器数

一个数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形式, 叫做这个数的机器数。机器数是带符号的,在计算机中,一个数的最高位用来存放符号, 正数为0, 负数为1。比如,十进制中的数 +3 ,计算机字长为8位,转换成二进制就是00000011。如果是 -3 ,就是 10000011 。那么,这里的 00000011 和 10000011 就是机器数。

真值

因为第一位是符号位,所以机器数的形式值就不等于真正的数值。例如上面的有符号数 10000011,其最高位1代表负,其真正数值是 -3 而不是形式值131(10000011转换成十进制等于131)。所以,为区别起见,将带符号位的机器数对应的真正数值称为机器数的真值。比如:0000 0001的真值 = +000 0001 = +1,1000 0001的真值 = –000 0001 = –1。

原码

原码就是符号位加上真值的绝对值, 即用第一位表示符号, 其余位表示值. 比如如果是8位二进制:
[+1]原 = 0000 0001
[-1]原 = 1000 0001
因为第一位是符号位, 所以8位二进制数的取值范围就是:[1111 1111 , 0111 1111],即[-127 , 127],原码是人脑最容易理解和计算的表示方式。

反码

反码的表示方法:正数的反码是其本身,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个位取反。如:
[+1] = [00000001]原 = [00000001]反
[-1] = [10000001]原 = [11111110]反
可见如果一个反码表示的是负数,人脑无法直观的看出来它的数值。 通常要将其转换成原码再计算。

补码

补码的表示方法:正数的补码就是其本身,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取反 最后+1 (即在反码的基础上+1)。如:
[+1] = [00000001]原 = [00000001]反 = [00000001]补
[-1] = [10000001]原 = [11111110]反 = [11111111]补
对于负数, 补码表示方式也是人脑无法直观看出其数值的,通常也需要转换成原码在计算其数值。

为何要使用原码, 反码和补码?

现在我们知道了计算机可以有三种编码方式表示一个数。对于正数因为三种编码方式的结果都相同:[+1] = [00000001]原 = [00000001]反 = [00000001]补。所以不需要过多解释. 但是对于负数:[-1] = [10000001]原 = [11111110]反 = [11111111]补。可见原码, 反码和补码是完全不同的。既然原码才是被人脑直接识别并用于计算表示方式, 为何还会有反码和补码呢?
首先, 因为人脑可以知道第一位是符号位,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会根据符号位, 选择对真值区域的加减 (真值的概念在本文最开头)。 但是对于计算机, 加减乘数已经是最基础的运算, 要设计的尽量简单.。计算机辨别"符号位"显然会让计算机的基础电路设计变得十分复杂! 于是人们想出了将符号位也参与运算的方法。 我们知道, 根据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一个负数, 即: 1-1 = 1 + (-1) = 0 , 所以机器可以只有加法而没有减法, 这样计算机运算的设计就更简单了。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将符号位参与运算, 并且只保留加法的方法。
首先来看原码:
计算十进制的表达式: 1-1=0 ==> 1 - 1 = 1 + (-1) = [00000001]原 + [10000001]原 = [10000010]原 = -2。如果用原码表示, 让符号位也参与计算, 显然对于减法来说, 结果是不正确的。这也就是为何计算机内部不使用原码表示一个数。
为了解决原码做减法的问题, 出现了反码:
计算十进制的表达式: 1-1=0 ==> 1 - 1 = 1 + (-1) = [0000 0001]原 + [1000 0001]原= [0000 0001]反 + [1111 1110]反 = [1111 1111]反 = [1000 0000]原 = -0。发现用反码计算减法, 结果的真值部分是正确的,而唯一的问题其实就出现在"0"这个特殊的数值上.。虽然人们理解上+0和-0是一样的, 但是0带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且会有[0000 0000]原和[1000 0000]原两个编码表示0。
于是补码的出现, 解决了0的符号以及两个编码的问题:1-1 = 1 + (-1) = [0000 0001]原 + [1000 0001]原 = [0000 0001]补 + [1111 1111]补 = [0000 0000]补=[0000 0000]原。这样0用[0000 0000]表示, 而以前出现问题的-0则不存在了,而且可以用[1000 0000]表示-128:(-1) + (-127) = [1000 0001]原 + [1111 1111]原 = [1111 1111]补 + [1000 0001]补 = [1000 0000]补。-1-127的结果应该是-128, 在用补码运算的结果中, [1000 0000]补 就是-128. 但是注意因为实际上是使用以前的-0的补码来表示-128, 所以-128并没有原码和反码表示.(对-128的补码表示[1000 0000]补算出来的原码是[0000 0000]原, 这是不正确的)。使用补码, 不仅仅修复了0的符号以及存在两个编码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多表示一个最低数。这就是为什么8位二进制, 使用原码或反码表示的范围为[-127, +127], 而使用补码表示的范围为[-128, 127]。
因为机器使用补码, 所以对于编程中常用到的32位int类型, 可以表示范围是: [-231, 231-1] 因为第一位表示的是符号位,而使用补码表示时又可以多保存一个最小值。

原码、补码、反码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计算机巧妙地把符号位参与运算, 并且将减法变成了加法, 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数学原理呢?
将钟表想象成是一个1位的12进制数. 如果当前时间是6点, 我希望将时间设置成4点, 需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

  • 往回拨2个小时: 6 - 2 = 4
  • 往前拨10个小时: (6 + 10) mod 12 = 4
  • 往前拨10+12=22个小时: (6+22) mod 12 =4
    第二、三方法中的mod是指取模操作, 16 mod 12 =4 即用16除以12后的余数是4。所以钟表往回拨(减法)的结果可以用往前拨(加法)替代。现在的焦点就落在了如何用一个正数, 来替代一个负数。 上面的例子我们能感觉出来一些端倪, 发现一些规律,但是数学是严谨的,不能靠感觉。
    首先介绍一个数学中相关的概念, 同余。

同余

两个整数a和b,若它们除以整数m所得的余数相等,则称a和b对于模m同余,记作 a ≡ b (mod m),读作 a 与 b 关于模 m 同余。比如:
因为4 mod 12 = 4,16 mod 12 = 4,28 mod 12 = 4,所以4, 16, 28关于模 12 同余。

负数取模

正数进行mod运算是很简单的,但是负数呢?下面是关于mod运算的数学定义:
x mod y = x - y∟x/y」 for y !=0
上面公式的意思是:x mod y等于 x 减去 y 乘上 x与y的商的下界。以 -3 mod 2 举例:

-3 mod 2
= -3 - 2x∟-3/2 」
= -3 - 2x∟-1.5」
= -3 - 2x(-2)
= -3 + 4
= 1

所以,可以推出:
(-2) mod 12 = 12-2=10
(-4) mod 12 = 12-4 = 8
(-5) mod 12 = 12-5 = 7

证明

上面具备了理论基础,现在开始回到时钟问题上:
回拨2小时= 前拨10小时
回拨4小时= 前拨8小时
回拨5小时= 前拨7小时
注意, 这里发现的规律!结合上面学到的同余的概念,实际上:
(-2) mod 12 = 10
10 mod 12 = 10 ===>-2与10是同余的。
(-4) mod 12 = 8
8 mod 12 = 8 ===>-4与8是同余的。
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要实现用正数替代负数, 只需要运用同余数的两个定理:

  • 反身性:
    a ≡ a (mod m),这个定理很显而易见。
  • 线性运算定理:
    如果a ≡ b (mod m),c ≡ d (mod m) 那么:
    (1)a ± c ≡ b ± d (mod m)
    (2)a * c ≡ b * d (mod m)
    该定理证明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79282.htm
    按照上面两个定义,可以得到一些实例:
    7 ≡ 7 (mod 12)
    (-2) ≡ 10 (mod 12)
    7 -2 ≡ 7 + 10 (mod 12)
    现在我们为一个负数, 找到了它的正数同余数。 但是并不是7-2 = 7+10, 而是 7 -2 ≡ 7 + 10 (mod 12) , 即计算结果的余数相等。
    接下来回到二进制的问题上, 看一下2-1=1的问题:
    2-1=2+(-1) = [0000 0010]原 + [1000 0001]原= [0000 0010]反 + [1111 1110]反
    先到这一步, -1的反码表示是1111 1110. 如果这里将[1111 1110]认为是原码, 则[1111 1110]原 = -126, 这里将符号位除去, 即认为是126。发现有如下规律:
    (-1) mod 127 = 126
    126 mod 127 = 126 ===>
    (-1) ≡ 126 (mod 127)
    2-1 ≡ 2+126 (mod 127)
    2-1 与 2+126的余数结果是相同的! 而这个余数, 正式我们的期望的计算结果: 2-1=1。所以说一个数的反码, 实际上是这个数对于一个模的同余数。而这个模并不是我们的二进制, 而是所能表示的最大值! 这就和钟表一样, 转了一圈后总能找到在可表示范围内的一个正确的数值!而2+126很显然相当于钟表转过了一轮, 而因为符号位是参与计算的, 正好和溢出的最高位形成正确的运算结果。既然反码可以将减法变成加法, 那么现在计算机使用的补码呢? 为什么在反码的基础上加1, 还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2-1=2+(-1) = [0000 0010]原 + [1000 0001]原 = [0000 0010]补 + [1111 1111]补
    如果把[1111 1111]当成原码, 去除符号位, 则:
    [0111 1111]原 = 127
    其实, 在反码的基础上+1, 只是相当于增加了模的值:
    (-1) mod 128 = 127
    127 mod 128 = 127
    2-1 ≡ 2+127 (mod 128)
    此时, 表盘相当于每128个刻度转一轮. 所以用补码表示的运算结果最小值和最大值应该是[-128, 128]。
    但是由于0的特殊情况, 没有办法表示128, 所以补码的取值范围是[-128, 127]。至此,关于原码、补码、反码的研究到此为止。

位运算详解

有了上面的理论基础,我们来理解位运算就相当简单了。

按位与(&)

操作数1 操作数2
0 0 0
1 0 0
0 1 0
1 1 1

规则总结:只有两个操作数对应位同为1时,结果为1,其余全为0(或者是只要有一个操作数为0,结果就为0)。

按位或(|)

操作数1 操作数2
0 0 0
1 0 1
0 1 1
1 1 1

规则总结:只有两个操作数对应位同为0时,结果为0,其余全为1(或者是只要有一个操作数为1,结果就为1)。

按位非(~)

操作数1 操作数2
0 null 1
1 null 0

在求负数的源码中使用过。

按位异或(^)

操作数1 操作数2
0 0 0
1 0 1
0 1 1
1 1 0

规则总结:两个ops相同位0,不同为1。

左位移(<<)

算术右移(>>): 符号位不变,低位补0。如:2<<2结果为8。


java知识点扫盲——位运算_第1张图片
20161012133936660.png

当移动的位数超过数字本身的位数时,那么不就都需要补0操作,实际上不是的,java不可能做那么浪费资源的事情。在真正执行位移前,其对要移动的位数做了一些预处理,比如32处理为0,-1处理为31。

右位移(>>)

低位溢出,符号位不变,并用符号位补溢出的高位。如:-6>>2结果为-2。


java知识点扫盲——位运算_第2张图片
20161012133940950.png

无符号右移(>>>)

低位溢出,高位补0。注意,无符号右移(>>>)中的符号位(最高位)也跟着变,无符号的意思是将符号位当作数字位看待。如:-1>>>1结果为2147483647。这个数字应该比较熟悉,看两个输出语句就知道是什么了:

System.out.println(Integer.toBinaryString(-1>>>1));
System.out.println(Integer.toBinaryString(Integer.MAX_VALUE));

输出结果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竟然得到了int所能表示的最大整数,精彩。


java知识点扫盲——位运算_第3张图片
20161012133945676.png

除了使用-1>>>1能得到Integer.MAX_VALUE,以下的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System.out.println(~(1 << 31));
 System.out.println((1 << -1)-1);
 System.out.println(~(1 << -1));

说了这么多,下面来说说位运算在工程中的一些妙用。

工程中的应用

m*2^n

可以使用m<

System.out.println("2^3=" + (1<<3));//2^3=8
System.out.println("3*2^3=" + (3<<3));//3*2^3=24

计算结果是不是很正确呢?如果非要说2<<-1为什么不等于0.5,前面说过,位运算的操作数只能是整型和字符型。在求int所能表示的最小值时,可以使用

System.out.println(1 << 31);
System.out.println(1 << -1);

可以发现左移31位和-1位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同理,左移30位和左移-2所得的结果也是一样的。移动一个负数位,是不是等同于右移该负数的绝对值位呢?输出一下就能发现不是的。java中int所能表示的最大数值是31位,加上符号位共32位。在这里可以有这样的位移法则:

  • 任何数左移(右移)32的倍数位等于该数本身。
  • 在位移运算m< 左移是乘以2的幂,对应着右移则是除以2的幂。

判断一个数n的奇偶性

n&1 == 1?”奇数”:”偶数”
为什么与1能判断奇偶?所谓的二进制就是满2进1,那么好了,偶数的最低位肯定是0(恰好满2,对不对?),同理,奇数的最低位肯定是1.int类型的1,前31位都是0,无论是1&0还是0&0结果都是0,那么有区别的就是1的最低位上的1了,若n的二进制最低位是1(奇数)与上1,结果为1,反则结果为0。

不用临时变量交换两个数

在int[]数组首尾互换中,是不是看到过这样的代码:

public static int[] reverse(int[] nums){
        int i = 0;
        int j = nums.length-1;
        while(j>i){
            nums[i]= nums[i]^nums[j];
            nums[j] = nums[j]^nums[i];
            nums[i] = nums[i]^nums[j];
            j--;
            i++;
        }
        return nums;
    }

连续三次使用异或,并没有临时变量就完成了两个数字交换,怎么实现的呢?

int a=3,b=4;
a = a^b;
b = b^a;
a = a^b;

上面的计算主要遵循了一个计算公式:b(ab)=a。我们可以对以上公式做如下的推导:

  • 任何数异或本身结果为0.且有定理ab=ba。异或是一个无顺序的运算符,则bab=bba,结果为0a。参照上面的异或操作运算表,可以发现,异或0具有保持的特点,而异或1具有翻转的特点。使用这些特点可以进行取数的操作。那么0a,使用异或0具有保值的特点,最终结果就是a。其实java中的异或运算法则完全遵守数学中的计算法则:
  • a ^ a =0
  • a ^ b =b ^ a
  • a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d = a ^b ^ c 可以推出 a = d ^ b ^ c
  • a ^ b ^a = b

取绝对值

(a^(a>>31))-(a>>31)
先整理一下使用位运算取绝对值的思路:若a为正数,则不变,需要用异或0保持的特点;若a为负数,则其补码为源码翻转每一位后+1,先求其源码,补码-1后再翻转每一位,此时需要使用异或1具有翻转的特点。
任何正数右移31后只剩符号位0,最终结果为0,任何负数右移31后也只剩符号位1,溢出的31位截断,空出的31位补符号位1,最终结果为-1.右移31操作可以取得任何整数的符号位。
那么综合上面的步骤,可得到公式。a>>31取得a的符号,若a为正数,a>>31等于0,a^0=a,不变;若a为负数,a>>31等于-1 ,a^-1翻转每一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知识点扫盲——位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