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

面包里的肉松是棉花?喝牛奶能致癌?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柿子酸奶同吃致死?市场上的紫菜其实是塑料?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各类食品药品类谣言,其中有一些谣言真的挺浮夸的!快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谣言一

打针西瓜致人中毒?

2016年夏天,正是西瓜热销的季节,一则“只要瓜瓤里有黄白色的筋,就说明这个西瓜打过针了”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张图片

事实上,这则谣言早在2012年曾出现,每逢西瓜热销季节就会死灰复燃。

对此,《人民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曾通过实验告诉公众,打了针的西瓜只会烂的更快,瓜农不会傻到让自己“颗粒无收”,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3张图片

黄筋或白筋是西瓜的营养输送管道(类似人类血管),一般会随着西瓜的成长自然褪去,但如果西瓜生长期遇到了恶劣环境,比如气温忽高忽低,管道褪去就会有残留,但这并不会影响西瓜的品质和口感。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4张图片

如果你还不相信,可以自己找个注射器给瓜“打针”试一试!你就会发现打针的说法到底有多幼稚!首先,瓜蒂太硬戳不进去,注射完又回渗。这么费功夫,瓜农要有这毅力,不用种瓜也能发大财了,一看就是无稽之谈嘛。

而且西瓜被注射后,瓜瓤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蚀,西瓜两天就烂掉了 。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5张图片

谣言二

柿子酸奶同吃致死?

2016年9月以来,网传谣言“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现在是柿子上市的季节……今天刚刚发生一件真事: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6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7张图片

此消息并没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以“柿子+酸奶”为关键词在网络搜索,近期也并未发生公众因食用柿子酸奶中毒、致死的事件。

据了解,类似柿子与酸奶、螃蟹同食中毒的说法早在2012年就曾出现,《楚天晚报》《包头晚报》等媒体曾就此说法采访有关专家,专家们均表示未听说此类说法。

谣言三

笔直黄瓜喷了药?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8张图片

“笔直的黄瓜都喷了药,弯黄瓜才是天然的”“黄瓜买弯,韭菜选短”,每逢黄瓜热卖季节,此类说法就在社交平台疯传。2016年类似谣言再度出现,据了解,“笔直黄瓜喷了药”的说法曾于2015年登上网络谣言榜,环球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媒体曾多次辟谣。

其实关于黄瓜的谣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前就有“黄瓜带花是泡过避孕药”的谣言,那黄瓜长得直到底是不是喷药造成的呢?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9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0张图片

无论是直黄瓜还是弯黄瓜,在自然条件下都可以生长。黄瓜的弯直主要取决于生长条件,品种也会对此有一点影响。温、光、水、肥适宜时,植株生长旺盛,直黄瓜的比例就高,因此,直黄瓜才是正常的形状。

当然了,如果生长条件不好,黄瓜们自然不能好好生长了,于是就有了一些歪瓜残瓜了。

谣言四

胶水面条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1张图片

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上热传一段“面条被水洗后出现一团“胶”的视频,引起众多市民的关注。网友纷纷表示疑问:面条中真的含胶吗?面条洗出胶不能吃了吧?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2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3张图片

小麦面粉及小麦面粉制品如面条、面片、饺子皮等,在用水洗时,淀粉和水溶性成分就会离开,剩下具有黏性、延伸性且不溶于水的东西就是面筋,并非胶水或工业胶,而是食用胶,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营养丰富。

谣言五

皮皮虾注胶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4张图片

一则关于“皮皮虾被注胶”的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一女子称早市上买到的皮皮虾,煮熟后发现每一只里面都有“胶”,很大一块硬邦邦的,她认为这是黑心商家为谋利所为,并愤怒呼吁广大网友:“都别买了也别吃了”。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5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6张图片

视频中所说的“注胶”呢,其实是人家皮皮虾的虾籽。皮皮虾的繁殖期为4~9月,盛期在5~7月,现在正是皮皮虾准备结籽的时候,所以皮皮虾身体里会有未成熟的虾黄,并不是什么胶。

谣言六

塑料大米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7张图片

微信中疯传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8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19张图片

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泡,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0张图片

网传视频中展示的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

谣言七

棉花肉松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1张图片

前几天,网上热传一个视频,一位大叔将自己买回来的一袋肉松饼拿水浸泡后,发现肉松里面根本没有肉松,而是“棉花”做的,顿时引起网民热议。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2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3张图片

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放入口中是嚼不烂的。若是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造谣当事人林某目前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谣言八

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4张图片

谣言1.0版:世界卫生组织都报道了!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油中往往添加了BHT(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剂)。BHT本身即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引起肝肿大、染色体异常以及降低繁殖率。

谣言2.0版:碗装方便面的碗壁上有一层蜡,常吃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蜡膜。

谣言3.0版:泡面的佐料含有很多人体不需要的物质,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只要人体摄入不需要的物质,都会由肝脏整合排出去,一般32天为一个周期。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5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6张图片

针对方便面“有害”的各种谣言从03年起就反复出现,但每一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首先,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不仅影响油的口味,还会对健康不利。而BHT(全名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只是一种抗氧化剂,现在并无证据能证明它的致癌性。

其次,碗面的碗所用的材质一般是聚苯乙烯,本身已经足够耐热防水,而在高温下融化的蜡会影响泡面的口感。权衡利弊,没有碗面厂家愿意在碗内加一层蜡。

最后,泡面的佐料主要都是盐、油等“常规调味品”和一些香精、色素、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只要用料符合国家标准,就不会危害健康。此外,肝脏也并不存在所谓的“排毒期”。

总之,从健康角度分析,方便面营养成分单一,热量高,确实不是一种健康食品,但这些“泡面有毒”的流言,都是用于制造恐慌的臆测,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

谣言九

猪肉钩虫“水煮不烂”?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7张图片

2013年9月,广西龙胜地区一条“猪肉长钩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的说法疯传网络,并在之后几年陆续出现多个衍生、变种谣言,涉及广东、江苏、辽宁、四川等多地。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8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29张图片

网上流传的猪肉里有钩虫系谣言。

针对这一谣言,广西地方媒体2013年首次辟谣“猪肉钩虫”为虚假信息,《广西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辟谣消息。2016 年6月初,国家总局对此谣言给予了回应,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发布了辟谣消息。

在2016年6月27日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三大食品谣言,其中,所谓的“猪肉钩虫”被证实为子虚乌有。

谣言十

喝牛奶能致癌?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30张图片

2003 年12月12日,美国营养学教授坎贝尔,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中提出大量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的观点。2004 年6月3日,《南方日报》发布一篇英国教授认为乳制品是人体癌变的催化剂的报道。随后几年间大量牛奶对人体危害的国外研究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百度贴吧和 各种社区论坛内被广泛转载,甚至在“生物谷”“健康在线”等网站传播。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31张图片

真相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32张图片

《生 命时报》在2006年12月19日,通过电话采访坎贝尔教授以及国内专家,首次辟谣“牛奶致癌论”属于饮用量和针对西方膳食结构的研究。2007年3月 23日,卫生部网站全文刊登了国内15位权威专家联名撰写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驳斥“牛奶有害论”》,《人民日报》在5月31日, 世界牛奶日前一天发布了整版的辟谣消息及牛奶健康知识。

时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台有关“牛奶致癌”的说法还在蛊惑人心,在朋友圈疯传的文章《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一度又将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大家看到了不要相信哦~

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_第33张图片

以后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了类似的事件,不要第一时间奔走相告,最好是上网查一下或者是等事件水落石出之后再做判断,不信谣、不传谣是对社会、对身边的人起码的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辟谣保智商!这些谣言真的别再传了,记得转发给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