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笔记(2) TCP―IP模型

CCNA笔记(2) TCP—IP模型

  tcp/ip四层网络模型:                                
tcp/ip模型基本上是OSI模型的一个浓缩版本,它只有 4个层次,而不足7个 ,它们是:
·过程/应用层(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主机到主机层(OSI传输层)
·因特网层   (OSI网络层)
·网络接人层(OSI数据链路层)

 

 1。 应用层定义结点到结点的应用通信协议以及对用户界面规范的控制。
应用层协议:FTP TFTP NFS SMTP LPD XWINDOW SNMP DHCP/BootP TELNET RLOGIN.
  2。主机到主机层定义的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在传输层面上的服务。它主要解决了如何创建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并确保对数据传送是无差错的,它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协议:TCP和UDP
TCP和UDP都必须使用端口号来与其上层进行通信,因为它们需要跟踪同时使用网
络进行的不同的会话过程。发送站的源端口号是由源主机动态指定的,这个端口号将起始于1024,1023及其下面的号码是由RFC3232所定义的这些端口号通常被称为众所周知的端口号。

 3。因特网层
在 DoD模型中,设置因特网层有两个主要理由——路由选择和为上层提供一个简单的网络接口。协议:IP ,ICMP,ARP,RARP,代理ARP。

IP是从主机到主机层接收数据段的,必要时再将它们分成数据报(即数据包)。然,
接收方的IP再重新组合数据报为数据段。每个数据报都被指定了发送者和接收的IP地址。每个接收了数据报的路由器(第 3层 设备)都是基于数据包的目的IP地 址来决定路由的。
4。网络接人层,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问的交换。网络接入层检查硬件地址并定义数据的物理传输协议。

 

为了确保有效的路由,因特网的设计者为不同的网络类别定义了一个首位分段的规则。例如,使用这个规则。 路由器会知道对于A类 网络地址其廾头总是0位 ,这样 ,路由器就可以在只读取了数据包地址的第一位后,就迅速做出判断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它正确的方向上。这就是使用这一地址方案来区分 A类 、B类 和 C类 地址的地方。
A类:以0开头。1—126
B类:以10开头。128-191
C类:以110开头。192-223
D类用于组播:224-239
E类:240-255

私有IP: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广播地址:
第2层广播  用于在局域网上向所有的结点发送数据。
广播(第3层) 用于在这个网络向所有的结点发送数据。
单播 用于向单一目标主机发送数据。
组播 用于将来自单一源的数据包传送给在不同网络上的多台设各。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笔记,模型,休闲,C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