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3看书笔记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智伯要韩康子献地,康子不想给,段规劝道:“智伯贪利还任性,如果不给他,他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他得到了地一定还会向别人要。如果别人不给的话,那么他一定会讨伐别人,到时候我们得以免除祸患,再看看事态的变化。”康子说:“有道理。”于是派使臣把有万户的地给智伯。智伯很高兴。

又向魏桓子要地,桓子想不给他,任章说道:“为什么不给呢?”恒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所以不想给他。”任章说:“没理由来要地,各大夫们一定感到害怕,我们如果给他地,智伯一定更加骄傲,他骄傲了就会轻敌,而我们却因此更加团结,用团结的士兵去攻打骄傲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就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它,就一定要先辅助他,想要得到它,一定要先给予它。’ 主上不如先给他地,让智伯骄横起来,然后就可以选择好的盟友去对付智氏了,何必独自去做智氏攻击的目标呢?”桓子说:“有理。”也送去了万户之地给智伯。

智伯又向赵襄子要蔡、皋狼两座城,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纠合韩、魏的兵马去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逃跑,问道:“我到哪里去呢?”随从的人说道:“长子城近,而且城墙厚实完好。”襄子说:“人们用尽了力气才修好的城,又要让他们舍身为我守城,谁肯和我同心呢?”从人说道:“邯郸的仓库充足,去哪里吧。”襄子说:“要从百姓那里搜刮钱粮用以充实仓库,又要因此受战争之灾,谁会追随我呢?还是去晋阳吧,那是先主嘱托过的地方,尹铎又宽恤于民,百姓一定会与我们共患难的。”于是奔走晋阳。


智伯怎么会无故向三家索地呢?这里有个缘由,待我慢慢讲来。

晋国本来有六卿,他们分别是智、赵、韩、魏、中行、范。可是不久前,中行氏和范氏被灭了,剩下了其余四卿。话说这四卿也没有把晋君放在眼里,晋君早就不满他们的专横了,又碍于这几家势力宠大,后来找了个机会暗暗派人请求齐国和鲁国出兵讨伐这四家,巧了不是?谁想到齐鲁竟然偷偷把这事告诉了智伯,这事就闹大了。

智伯召集其余三家讨伐晋君,晋君逃奔到了齐国。智伯联合几家大夫另立新君,从此晋国的大权就落到了智伯的手里,智伯渐渐萌生了不臣之心,想要代晋自立。

荒唐不荒唐?但是纵观春秋历史,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因此就有了此文中的智伯索地的事件,这样再看这篇文章思路就清晰一些了。智伯索地是为了削弱其余三家,真正的目的是想谋取晋君位,狠子野心哪!

智伯让三家割地是有借口的,什么借口呢?智伯假传晋君之命(胆大包天)兴兵伐越,要三家献地作为军资,如果三家给了呢,智氏就更加强大了,如果不给,就借晋君之名率兵讨伐,看起来真是一举两得,奈何老天不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看此篇,智伯向三家索地,大家都不乐意,谁会乐意呢?最后韩康子和魏桓子即便是给出了地,也只是权衡利弊,想要保全自己的同时看看还能不能再捞点好处。

智伯瑶在上几回说了,太过狂妄骄纵,有才却没有德行,古人说得好:才者德之奴,德者才之主。德行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所有的才华只能是辅助,否则主次不分,必将引来祸患。

想要百姓的拥戴,一定要先实行仁政,体恤下民,宽厚为本,看看赵襄子奔走晋阳就知道,肯为你出生入死的,愿与你同舟共济的,必是那些你曾经用心付出过善意的人,天道如此,得道多助。

那么后来会发生什么,故事有没有什么转机呢?我们下篇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03看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