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211年),潼关之战,曹操击败关中诸部。
次年五月,由于马超的叛乱,曹操处死了马超的父亲马腾,夷三族。马超的兄弟马休、马铁皆死。
潼关之战时,曹操击破关中兵马,追击马超至于安定。期间,曹操听闻苏伯、田银反于河间,打算回军。凉州参军·杨阜当时在曹营,他闻得此讯,对曹操说:
杨阜意在提醒曹操,回军后,对于凉州的军事部署不可放松,以防马超卷土重来。曹操对此非常赞同。但仓促之间,军事布防安排得并不周密。
之后不久,马超果然联合羌、胡之众,再次发起了攻势!
这次行动声势浩大!马超尽起陇右之众,汉中张鲁也派遣大将杨昂助之。很快,陇上郡县纷纷响应马超。只有凉州州治·冀城固守不降。
杨阜率领当地官员,以及自己的宗族兄弟参与作战。从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到八月,冀城被马超的军队围攻,援军迟迟不至。
时任凉州刺史的韦康见援军不到,心急如焚。为了尽快解除危机,他派遣别驾·阎温秘密出城,向夏侯渊求救。
马超的兵马有万余人,围城严密。阎温只能在夜晚潜水出城。第二天天亮,阎温的踪迹被发觉。很快,他就被马超的手下抓住,绑缚至马超面前。
马超得知阎温出城的事,亲自为其松绑,劝道:
马超打算断绝冀城守军的希望,所以他让阎温配合自己,去城下告诉城里的守军:援军不会来了。若是阎温背叛了冀城,那冀城就真没救了。可怕的是,阎温真的答应了马超的请求,他表示愿意配合马超。
马超很高兴,就带着阎温来到冀城之下,让阎温喊出事先设计好的台词。此时,只听阎温朝着冀城大喊:
阎温的喊声激励了冀城的守军,大家齐呼“万岁”!马超发现自己被耍了,在交涉无果后,杀死了阎温。
援军迟迟不至,求援的希望也就此破灭。若是再抵抗下去,恐怕城破之时,一城百姓都要遭到屠戮之灾。韦康和冀城太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他们打算开城投降马超。杨阜对此坚决反对。
韦康最后没有采纳杨阜坚持守城的建议,开城投降了马超。马超入城后,命杨昂处死韦康和冀城太守。这一操作实属雪上加霜,凉州众对此极为愤慨。
夏侯渊的援军于此后到达,但被马超击败。百顷氐王·千万及兴国氐王·阿贵在这时起兵响应马超。马超的军势逐渐强大。
杨阜内怀复仇之心,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不久后,杨阜的妻子去世,他以丧事为由,告假回了历城。杨阜的表兄·姜叙屯兵于历城,杨阜从小在姜叙家长大。这次回到历城,他见到了姜叙和姜叙母亲,说起发生在冀城的事情,杨阜涕泪横流。姜叙问他“何以如此悲伤?”杨阜答道:
杨阜指责马超背父叛君,凉州人士皆恨之入骨!希望姜叙可以带兵讨伐马超。杨阜指出:
姜叙的母亲听了杨阜之言,很是感慨。并敦促姜叙,听从杨阜的计划。
杨阜明白,现在正是反击马超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定下计谋,并联合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等,结盟共讨马超!参与此计划的还有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
这年九月,杨阜、姜叙正式起兵对抗马超。马超闻之大怒,亲自率兵出击。赵衢、庞恭见马超出军,立即占据了冀城,并关闭城门,杀死马超妻小。
马超失去冀城,只得袭击历城,抓住了姜叙的家人。姜叙的母亲怒斥马超:
马超杀死了姜母,还杀了赵昂之子赵月。
杨阜率领人马亲自同马超交战。这一仗,杨阜身受五处创伤,宗族兄弟死者七人,壮烈至极。
杨阜的反击,使马超失去了根据地。马超进退狼狈,只得向南逃奔,投张鲁而去。
……
THE END
……
补充:
历史上被马超杀死的赵月,是赵昂和王异的儿子。马超席卷凉州时,赵昂送其子赵月为人质,以表示不背叛马超。后来赵昂决定参与杨阜、姜叙的计划时,曾对妻子王异说:“吾谋如是,事必万全,当奈月何?”王异厉声回应道:“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不可谓不决绝。
《三国无双》利用这层关系,将马超和王异塑造成不共戴天的两人。但若说舍命与马超对抗的,杨阜是首当其冲者。他与马超交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实在是悲壮!
马超在当时背负着不忠不孝之名。杨阜对姜叙说:“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三国志·杨阜传》)姜叙的母亲怒斥马超说:“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三国志·杨阜传》)王商对刘璋说:“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益州耆旧传》)
所谓“背父”,是说马超不顾马腾的性命,掀起叛乱。最终导致马腾被夷三族。
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被征为卫尉,举家来到邺城,独留马超在凉州,统领马腾旧部。此时此刻,马腾一族仿佛处在人质地位,马超在外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马腾一族的生死存亡。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韩遂联合关中诸部发动叛乱。韩遂的儿子亦在朝廷做人质,为了坚决韩遂的反叛之心,马超对他说:“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魏略》)
这里说的很明白,马超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父亲。之后,潼关之战爆发。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马腾被赐死,夷三族。这便是马超“背父”之名的由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衣带诏事件的败露,马腾一族被曹操处死。之后,韩遂、马超以为马腾报仇为名,掀起了叛乱。这与史实完全不同。历史上是先有韩遂、马超的叛乱,才导致了马腾一族的全灭。
《三国演义》突出了曹操与马腾一族的矛盾,将马腾描绘为忠义之士。又通过塑造马超复仇武神的形象,来达到贬曹的效果。但史实的记载,却与之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