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之软件架构概述及质量属性

软件架构之软件架构概述及质量属性

  • 第 9 章:软件架构设计
    • 9.1 软件架构概述
      • 9.1.1 软件架构的定义
      • 9.1.2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 9.1.3 架构的模型
    • 9.2 架构需求与软件质量属性
      • 9.2.1 软件质量属性
      • 9.2.2 6 个质量属性及实现

第 9 章:软件架构设计

像学写文章一样,在学会字、词、句之后,就应上升到段落,就应追求文章的“布局谋篇”,这就是架构。通俗地讲,软件架构设计就是软件系统的“布局谋篇”。

人们在软件工程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软件架构的重要性,从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软件架构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软件架构描述、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风格、软件架构评价和软件架构的形成方法等。

软件设计人员学习软件架构知识旨在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整体地解决好软件的设计、复用、质量和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9.1 软件架构概述

软件架构是软件抽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编程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软件抽象层次和表达工具的发展历史。

20 世纪 60 年代是子程序的年代:出现了原始的软件架构,即子程序,并以程序间的调用为连接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是模块化的年代:出现了数据流分析、实体—关系图(E-R 图)、信息隐藏等工具和方法,软件的抽象层次发展到了模块级。

20 世纪 80 年代是面向对象的年代:基于模块化的编程语言进一步发展成面向对象的语言,继承性地增加了一种新元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20 世纪 90 年代是框架的年代:标准的基于对象的架构以框架的形式出现了。如电子数据表、文档、图形图像、音频剪辑等可互换的黑箱对象,可以相互嵌入。

当前(最近 10 年来):中间件和 IT 架构作为标准平台出现,用可购买可复用的元素来构建系统,同时,基于架构的开发方法和理论不断成熟。

9.1.1 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仍在不断发展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这里仅举出几个较权威的定义。

定义 1:软件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架构是该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而结构由软件元素、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定义 2: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定义 3:软件架构是指一个系统的基础组织,它具体体现在: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指导其设计和演化的原则上。

前两个定义都是按“元素—结构—架构”这一抽象层次来描述的,它们的基本意义相同,其中定义 1 较通俗,因此,本章采用这一定义。该定义中的“软件元素”是指比“构件”更一般的抽象,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是指其他元素对该元素所做的假设,如它所提供的服务、性能特征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架构的定义,特作如下说明:

(1)架构是对系统的抽象,它通过描述元素、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及元素之间的关系来反映这种抽象。因此,仅与内部具体实现有关的细节是不属于架构的,即定义强调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

(2)架构由多个结构组成,结构是从功能角度来描述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具体的结构传达了架构某方面的信息,但是个别结构一般不能代表大型软件架构。

(3)任何软件都存在架构,但不一定有对该架构的具体表述文档。即架构可以独立于架构的描述而存在。如文档已过时,则该文档不能反映架构。

(4)元素及其行为的集合构成架构的内容。体现系统由哪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各有哪些功能(外部可见),以及这些元素间如何连接与互动。即在两个方面进行抽象:在静态方面,关注系统的大粒度(宏观)总体结构(如分层);在动态方面,关注系统内关键行为的共同特征。

(5)架构具有“基础”性:它通常涉及解决各类关键的重复问题的通用方案(复用性),以及系统设计中影响深远(架构敏感)的各项重要决策(一旦贯彻,更改的代价昂贵)。

(6)架构隐含有“决策”,即架构是由架构设计师根据关键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质量属性及项目相关的约束)进行设计与决策的结果。不同的架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架构是不一样的,为避免架构设计师考虑不周,重大决策应经过评审。特别是架构设计师自身的水平是一种约束,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是摆脱这种约束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

在设计软件架构时也必须考虑硬件特性和网络特性,因此,软件架构与系统架构二者间的区别其实不大。但是,在大多情况下,架构设计师在软件方面的选择性较之硬件方面,其自由度大得多。因此,使用“软件架构”这一术语,也表明了一个观点:架构设计师通常将架构的重点放在软件部分。

将软件架构置于商业背景中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软件架构对企业非常重要。
(1)影响架构的因素。软件系统的项目干系人(客户、用户、项目经理、程序员、测试人员、市场人员等)对软件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开发组织(项目组)有不同的人员知识结构、架构设计师的素质与经验、当前的技术环境等方面都是影响架构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约束条件及相互冲突的要求,影响架构设计师的决策,从而影响架构。

(2)架构对上述诸因素具有反作用,例如,影响开发组织的结构。架构描述了系统的大粒度(宏观)总体结构,因此可以按架构进行分工,将项目组为几个工作组,从而使开发有序;影响开发组织的目标,即成功的架构为开发组织提供了新的商机,这归功于:系统的示范性、架构的可复用性及团队开发经验的提升,同时,成功的系统将影响客户对下一个系统的要求等。这种反馈机制构成了架构的商业周期。

9.1.2 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从技术角度看,软件架构的重要性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项目关系人之间交流的平台。软件系统的项目关系人分别关注系统的不同特性,而这些特性都由架构所决定,因此,架构提供了一个共同语言(公共的参考点),项目关系人以此作为彼此理解、协商、达成共识或相互沟通的基础。架构分析既依赖于又促进了这个层次上的交流。

(2)早期设计决策。从软件生命周期来看,软件架构是所开发系统的最早设计决策的体现,主要表现为:架构明确了对系统实现的约束条件:架构是架构设计师对系统实现的各方面进行权衡的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架构之软件架构概述及质量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