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那点事儿

图片发自App

      【志正书院】 

      对错那点事儿

            闫贵忠

      问:孔子说的不一定全对吧?

      答:你觉得谁说的全对呢?这样说大概是为自己想起点儿引领作用以获取暂时的存在感找根据、作铺垫吧。

      ″不一定全对"的现实意思是"孔子一定是有问题的",一个人一旦这样面对孔子,大概儒家思想对他来说也只剩下说辞上的意义了。一个集体一旦形成这样的风气,那儒家的路肯定是走不下去了。

      人人都会这样发问以体现自己有脑子了,能识别能判断了。你知道这样想、这样说的后果吗?

      没脑子的人也懂得世界上就没有全对的人,上帝都没办法造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问题的关键不是孔子是否全对,而是我们对孔子的信的程度和我们的操心!

      如果我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价值深信不疑,那我们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而是坚定不移、一门深入在孔子思想的指引下走这条路。最后我们是亏了呢?还是赚了呢?

      如果我们总是带着"孔子不一定全对"的想法去学习儒家思想,大概最多也就是记住一些说辞,一辈子恐怕也走不到儒家的路上。

      这样的思维只是一个肤浅的庸俗说辞,根本谈不上是认识。一个肤浅的说辞一旦在自己的主观世界蔓延,你觉得会把自己理顺了呢?还是搞乱了呢?另一方面,人无信不立,这样的思维一旦在心中拋锚,习惯了带上″不一定全对"的思维面对这个世界,这辈子还可能遇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吗?可能与人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吗?

      客观上的问题更麻烦。

      如果你身在孔子的学校,却到处散播"孔子说的不一定全对"的言论,久而久之,学校的每一个大人、孩子心中都有一句″孔子说的不一定全对",那这个学校的风气中因为有这样的声音会越来越显出兴旺之象呢?还是会越来越显出衰败之象呢?

      孔子不会在乎世人怎么评判他,他深知"尽人事与知天命"的关系,要命的是这样的言辞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小心思!

      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和自己所在的这个集体走向衰败,但这样思考、这样言行会走向兴盛吗!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问一个人,都是因为一个“信”字,相信他的价值而不是因为他全对!沿着孔子开创的儒家之路走下去是因为我们相信孔子相信儒家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因为孔子全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错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