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SoC 架构信息 (SAI) 创建自动网表的解析

基于 SAI(SoC Architecture Information)创建网表是在无完整电路网表时启动物理设计的关键技术,通过解析架构描述并生成等效网表,使 Innovus 能够执行布局规划与分析。以下是核心功能与实现逻辑的详细说明:

一、SAI 自动网表生成的技术背景与目标

当设计早期缺乏 RTL 或门级网表时,SAI 自动网表生成通过抽象模型具体化的方式,将架构描述转换为物理设计工具可识别的网表结构,实现:

  • 提前启动物理设计:在网表完成前 2~3 个月开始布局规划,缩短项目周期;
  • 架构级设计验证:基于等效网表评估模块划分、接口时序及布局可行性;
  • 多方案快速迭代:通过修改 SAI 参数(如模块面积、总线位宽)生成不同网表,对比设计方案。
二、自动网表生成的核心功能与实现机制
  1. 部分网表与 SAI 的融合解析

    • 技术逻辑
      • 解析 SAI 文件中的模块定义、连接关系及时序约束;
      • 若存在部分网表(如自研 IP 的门级网表),将其与 SAI 的抽象模块集成,形成混合精度网表。
    • 示例场景

      tcl

      # SAI文件中集成部分网表
      read_sai arch.sai
      read_verilog ip_core/netlist.v  # 加载IP的部分网表
      create_auto_netlist -output sai_netlist.v
      
  2. 虚拟单元(Dummy Cells)的自动添加

    • 模拟模块尺寸(RFQ)
      • 根据 SAI 定义的模块面积,添加等效尺寸的虚拟单元(Dummy Cells),确保布局时的物理占位准确。

      tcl

      # 创建面积为10000门的虚拟模块
      create_module -name cpu_dummy -area 10000 -add_dummy_cells true
      
    • 模块间边界连接模拟
      • 添加虚拟触发器(Dummy Flop)模拟跨模块的时序边界,确保时序分析的路径连续性。
  3. 存储单元与流水线的处理

    • 存储器模拟与集成
      • 根据 SAI 定义的存储器参数(容量、端口),自动添加虚拟存储器或集成真实存储器模型:

      tcl

      # 添加2MB的L2缓存
      add_memory -name l2_cache -size 2MB -real_model true  # 使用真实存储器模型
      
    • 流水线寄存器插入
      • 按连接文件(Connection File)的规格自动插入流水线寄存器,优化时序路径:

      tcl

      # 在总线连接中插入2级流水线
      connect -src cpu -dst ddr -pipeline_stages 2
      
  4. 时序约束与物理参数生成

    • SDC 约束文件创建
      • 基于 SAI 的接口时序定义(如时钟频率、输入输出延迟),自动生成 SDC 文件并加载至 Innovus:

      tcl

      create_sdc_constraints -file sai_constraints.sdc
      read_sdc sai_constraints.sdc
      
    • 芯片尺寸与布局参数定义
      • 将 SAI 中的 Die 尺寸、核心区域划分等物理参数转换为 Innovus 可识别的布局约束:

      tcl

      define_die_size -width 8000 -height 6000
      create_core_area -margin 500
      
三、自动网表的关键应用场景
  1. 异构计算架构的早期验证

    • 场景:评估 CPU+GPU+NPU 的异构架构布局可行性。
    • 实现:
      1. SAI 定义各模块面积与接口;
      2. 生成包含虚拟单元的网表;
      3. 在 Innovus 中执行布局规划,验证模块间距与布线通道是否充足。
  2. 跨时钟域设计的时序评估

    • 流程:
      • SAI 定义多时钟域及时序约束;
      • 自动网表添加跨时钟域的虚拟触发器;
      • 使用timeDesign分析异步路径的建立 / 保持时间。
  3. 存储器子系统的布局优化

    • 操作:
      • SAI 定义存储器容量、端口位置;
      • 自动网表集成真实存储器模型;
      • 在 Innovus 中优化存储器与 CPU 的物理位置,缩短数据路径。
四、自动网表与传统网表的对比
维度 SAI 自动生成网表 传统门级网表
数据来源 SAI 架构描述 + 部分网表 RTL 代码综合后生成
模型精度 抽象模型 + 虚拟单元(精度适中) 门级电路(精度高)
设计阶段 早期架构探索与布局规划 后期物理实现与签核
迭代成本 低(修改 SAI 文件后重新生成) 高(需重新综合与布局)
存储需求 小(虚拟单元占比高) 大(包含所有门级单元)
五、自动网表生成的典型命令流程

tcl

# 1. 初始化设计环境
setUserDataValue init_lef_file tech7nm.lef
setUserDataValue init_top_cell top_design

# 2. 加载SAI文件
read_sai arch.sai

# 3. 生成自动网表(含虚拟单元与约束)
create_auto_netlist -output auto_netlist.v \
                    -add_dummy_cells true \
                    -include_memory_models true

# 4. 生成SDC约束并加载
create_sdc_constraints -file sai_sdc.sdc -clock_freq 2.5GHz
read_sdc sai_sdc.sdc

# 5. 启动物理设计
createFloorPlan -die_size 8000x6000
placeModule -all
六、技术优势与注意事项
  1. 核心优势

    • 时间效率:提前 2~3 个月启动物理设计,整体周期缩短 30%;
    • 风险规避:早期发现架构级问题(如存储器接口拥塞),返工成本降低 50%;
    • 灵活性:支持快速切换架构方案(如单核→四核 CPU),网表生成时间 < 1 小时。
  2. 注意事项

    • 精度控制:随设计推进逐步替换虚拟单元为真实网表,避免精度不足;
    • 约束同步:确保 SAI 定义的时序约束与后续 RTL 设计一致,避免集成冲突;
    • 增量更新:使用update_auto_netlist命令增量修改网表,保留已完成的布局规划。
总结

利用 SAI 创建自动网表是芯片设计早期阶段的关键使能技术,通过抽象模型具体化与虚拟单元模拟,在无完整网表时实现布局规划与时序分析。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复杂 SoC 的架构探索与多方案评估,通过 “SAI 定义→自动网表生成→物理设计验证” 的流程,将物理实现风险提前暴露,为设计的高效收敛提供支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innov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