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 .

        万物有灵,要说生命几许,兴许每一个生灵,如今曾经,都诉说着意义。

        兴许无穷的时间以前,一切都不曾有意义。我们从不知道时间是什么,它与熵诉说着相同的单向性,却无从知晓,这洪荒的规则究竟来自哪里。

        它仿佛数轴上的点,无法穷尽。零至一上的点便与整个数轴上的点有这相同的数量,仿若时间,瞬间便是永恒,而永恒,存在于个体诉说它的一瞬。

        个体怎会知晓究竟生命何许,便去抓住那时间里的意义。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

        就这样,逆热力学第二定律下的奇迹出现,生命终究凝结了时间。如物理学家所言,生命以逆熵为食,或者说,以凝聚时间为使命。

        就这样,生命诞生在物质的海洋里。蓝色的星球上,生命开始了更狰狞的旅途。凝聚时间的物质为生命所凝聚,而生命又繁衍生息,终究走向生命间的争斗。

        古类人猿食象,终于,猎物越来越少,巨象的灭绝,才给了智人超越类人猿的机会。那便是文明的起点,那是一场野蛮。之所以需要文明,仅仅是因为资源的稀缺,而文明,无非分配有限资源的一个局部最优解。

        人们追寻文明,追寻超脱世俗的高贵。可心理学却一再说明,面临绝境,人所能保有的,恰恰是味觉,嗅觉,听觉,视觉,乃至性感受,是那些彻骨的世俗。

        兴许,世俗是高贵的必要基础。

        仿若植物,向阳生长,向下扎根,向往光明,扎根黑暗。

        也最终枯萎,兴许枯萎是用来证明,它曾经存在过。

        生命终究还有多少意义,会让个体多几分期许。宁愿一叶障目,生命的轨迹,与那叶的纹理,兴许并无最本质上分别。

        于是哲学的人们追寻着逻辑,理智的人们追寻着科学。

        科学与逻辑试图找出物质过程背后的因果与联系,找出物质带来的必然。只是这份追寻到最后,无非发现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也受着物质世界所决定。

        这给了个体巨大的虚无,然而人类却并没有进化到能够置身于如此巨大的虚无之中,而是活在幸福的幻觉里。

        终究我们爱生活,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几分迷醉,几分清醒,又有几人真能平衡那物性的神奇,留有人性的可爱,追寻神性的光辉。

        最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或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才发觉自己无非万千生灵的一员。

        才发觉万物有灵,无论生命几许,都诉说着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