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道路工程 1.2 道路路基施工

1.2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1.2.1 地下水控制

1.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1.地下水分类
  • 固、液、气三种形态。
  • 液体水包括: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毛细水可以逆重力上升一定高度,0°以下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 埋藏条件分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分布范围有限,大幅度水位变化给施工带来困难,潜水分布广,干旱半干旱,矿化度较高且埋藏较浅,注意土的盐渍化。可引起路基盐胀和吸湿软化,做好排水,隔离层措施。承压水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一定水头高度,向排泄,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以上升泉形式出露
2.水土作用
  • 路基影响最持久、最大的是地下水。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土体软化,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
  • 地表水积水剂排泄方式、邻近河道洪水位和常水位变化,滑坡、沉陷、冻胀、翻浆
  •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其他形式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因素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2.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1.路基排水
  • 地面 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
  • 地下 渗沟、截水沟。边坡较陡可能流水冲刷时,护坡、护墙
2.路基隔水
  • 地下水接近或高于路床标高时,设暗沟、渗沟、其他设施,排除或截断地下水流
  • 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较高,过湿或强度与稳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潮湿状态,隔离层或采取疏干措施。土工织物、塑料板疏干超载预压提升承载能力与稳定性
3.基层与路面排水
  • 基层严格控制细颗粒含量,水稳定性好且透水的基层。冻深较大的季节冻土,预防冻胀翻浆措施
  • 面层 考虑地表水排放、防止渗入基层。厚度满足防冻要求。不足加垫层
4.附属构筑物防水
  • 过街雨水支管与检查井接合部采用密封措施,防止渗漏水塌陷
  • 管道与检查井、雨水口回填压实达到要求,防止地表水渗入破坏

1.2.2 特殊路基处理

1.工程用土分类

  1. 松软土 0.5-0.6
  2. 普通土 0.6-0.8
  3. 坚土 0.8-1
  4. 砂砾坚土 1-1.5
  5. 软石
  6. 次坚石
  7. 坚石
  8. 特坚石

2.主要性能参数

  1. 含水率: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
  2. 天然密度: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 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土粒体积之比
  4. 孔隙率:土的孔隙体积的体积之比
  5. 塑限:可塑状态到半固体状态含水率的塑性
  6. 液限:可塑状态到流体状态含水率的液性
  7.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之差
  8. 液性指数:土的含水率与塑限之差塑性指数之比值

3.不良土质路基处理

1.不良土质路基处理的分类
  1. 土的改良:机械、化学、电、热手段增加路基土的密度、土固结、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
  2. 土的置换:软土层换填为良质土如砂垫层
  3. 土的补强:薄膜、绳网、板桩等约束住路基土。放入抗拉强度高的材料复合路基
2.路基处理方法分类
  1. 碾压夯实
    • 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振动压实、强夯
    • 碎石土、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杂填土、饱和黏性土慎用
  2. 换土垫层
    • 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矿渣垫层
    • 暗沟、暗塘、软弱土浅层处理
  3. 排水固结
    • 天然地基预压、砂井预压、塑料排水板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
    • 饱和软弱土层,渗透性极低泥炭土慎用
  4. 振冲挤密
    • 振冲挤密、灰土挤密桩、砂桩、砂砾桩、碎石桩、石灰桩、爆破挤密、强夯置换
    • 松砂、粉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
  5. 振冲置换及拌入
    • 振冲置换、深层搅拌、高压喷射注浆、石灰桩、CFG桩
    • 黏性土、充填土、粉砂、细砂。不排水剪切强度<20Kpa慎用
  6. 加筋
    • 土工聚合物加筋、锚固、树根桩、加筋土
    • 软弱土地基、填土及陡坡填土、砂土
3.路基处理常用的方法
  • 土方掺灰、好土改良
  • 土方换填处理
  • 加铺土工格栅、土工布等补强处理
  • 抛石挤淤
  • 打石灰桩挤密土方固化土方处理
  • 堆载预压和加强压实

1.2.3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1.施工特点
  • 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 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
  • 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施工变化多
  • 旧路改造工程,交通压力极大,地下管线复杂,行人树木构筑物保护要求高
  • 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为辅,人工配合,专人指挥。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2.施工项目
  • 涵洞、各类管线、路肩、路边护坡、急流槽、排水边沟、挡土墙
3.基本流程
  1. 准备工作
    • 设施围挡、临时导行交通
    • 技术安全交底。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 建立测量控制网,中线、补钉转角桩、外边桩
    • 地质勘察报告,路基土的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膨胀量
  2. 地下管线及附属构筑物施工和保护
    • 涵洞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同时进行,地下管线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 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拆改、加固保护
    • 修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设施、为后续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3. 路基施工
    • 开挖路堑、填筑路基、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2.路基施工要点

1.填土路基
  • 排除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分层填筑原地面高
  • 事先找平,横向坡度陡与1:5,修台阶,高度不大于300mm、宽度不小于1m。
  • 测量中心线桩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 碾压前检测土层的宽度、厚度、含水率。合格碾压,不小于12t的压路机。先轻后重
  • 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500mm以上才能压路机碾压
  • 填方高度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最后一层,按设计断面和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
  • 性质不同的填料、分类分层填筑压实。高边坡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 路基填筑双向横坡、2-3%。透水性小的可4%
  •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含水率超标的土不能直接使用
  • 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0mm。最后顶面不小于100mm
2.挖土路基
  • 排除积水、疏干、树根坑、坟坑、井穴技术处理
  • 测量中线和边桩
  • 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管线1m以内人工开挖。直埋缆线2m必须人工开挖。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 不小于12t,两边向中间,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 碾压时,根据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换土、晾晒
  • 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砾或设计材料
3.石方路基
  • 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逐层水平填筑石料
  • 修筑试验段,确定松铺系数、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沉降差
  • 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轮胎压路机、2.5t夯锤压路机
  • 管线、构筑物四周回填土料
  • 粒径不大于500mm、且不超层厚2/3.路床底面以下400mm、不大于150mm、小于5mm的不应小于30%

3.路基压实作业要求

  • 合理调整压实机具、压实厚度、压实方法
1.路基材料与填筑
  1. 材料选择
    • CBR填料强度要求
      1. 上路床 0-30cm 8% 6%
      2. 下路床 30-80cm 5% 4%
      3. 上路堤 80-150cm 4% 3%
      4. 下路堤 >150 3% 2%
    • 不能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垃圾土、冻土、有机土、不得含有草树根杂物。大于100mm应打碎
  2. 填筑要求
    • 分层进行、路基填土宽度比设计宽度每侧宽500mm
    • 过湿翻松、晾晒、过干洒水。最佳含水率范围
2.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1. 试验段
    • 确定预沉量值
    • 确定虚铺厚度
    • 压实机具:道路等级、工程量大小、地质条件、工期要求、作业环境
    • 压实遍数:压实度要求
    • 压实方式: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
  2. 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 沟槽的回填土压实符合,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采用轻型压实机具
    • 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加固(360°水泥混凝土全包封)
    • 覆土厚度50-80cm、保护(管沟、套管)或加固
  3. 路基压实
    • 重力压实、振动压实
    •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先低后高、轮迹重叠、不超4km/h
    • 两边向中间,压路机外缘距路基边保持安全距离
    • 碾压不到位置,小型夯压机。重叠1/4-1/3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章 城镇道路工程 1.2 道路路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