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向Skew和正向Skew有什么区别?

负向Skew和正向Skew有什么区别?_第1张图片

二、对时序窗口的影响对比

1. 对建立时间(Setup Time)的影响
  • 正向偏斜
    延长后级时钟到达时间,扩大后级建立窗口的结束时间,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多时间,降低建立违规风险。
    • 案例:前级时钟到达时间 0.5ns,后级 0.6ns(Skew=0.1ns),后级建立窗口结束时间为 0.6ns - 0.1ns = 0.5ns,若数据到达时间 0.45ns 则满足。
  • 负向偏斜
    缩短后级时钟到达时间,压缩后级建立窗口的结束时间,可能引发建立违规。
    • 案例:前级时钟到达时间 0.5ns,后级 0.45ns(Skew=-0.05ns),后级建立窗口结束时间为 0.45ns - 0.1ns = 0.35ns,若数据到达时间 0.4ns 则违规。
2. 对保持时间(Hold Time)的影响
  • 正向偏斜
    缩短后级保持窗口的起始时间,可能引发保持违规(数据信号未及时稳定)。
    • 案例:后级时钟到达时间 0.6ns,保持窗口起始时间为 0.6ns + 0.05ns = 0.65ns,若数据到达时间 0.6ns 则违规。
  • 负向偏斜
    延长后级保持窗口的起始时间,降低保持违规风险。
    • 案例:后级时钟到达时间 0.45ns,保持窗口起始时间为 0.45ns + 0.05ns = 0.5ns,数据到达时间 0.48ns 则满足。

三、典型应用场景对比

1. 正向偏斜的适用场景
  • 流水线设计:通过正向 Skew 延迟后级时钟,允许前级数据路径使用更长组合逻辑,提升吞吐量。
  • 长数据路径优化:在数据路径延迟较大的寄存器对间,用正向 Skew 平衡建立时间。
  • 有用偏斜(Useful Skew)策略:工具(如 Innovus 的 CCOpt)自动调整 Skew 以优化全局时序。
2. 负向偏斜的适用场景
  • 短数据路径优化:在数据路径延迟极小的寄存器对间,用负向 Skew 避免保持违规。
  • 时钟树重构:当后级寄存器位于时钟源附近时,负向 Skew 是自然结果,需通过缓冲器调整避免时序问题。
  • 低功耗设计:减少后级时钟缓冲器驱动强度,有意引入负向 Skew 以降低功耗。

四、工具实现与优化策略

1. 正向偏斜的控制方法
  • 拓扑调整:延长后级时钟路径(如增加绕线长度)或插入更多缓冲器。
  • 命令示例(Innovus)

    tcl

    set_ccopt_property useful_skew true  # 启用正向Skew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innov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