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驶方程深度解析:从阻力到动力学的完整模型

前言:理解汽车行驶方程与行驶阻力方程的差异,是掌握车辆动力学和能耗优化的关键。
总行驶阻力方程 F total=A+Bv+Cv 2是一个经验或半经验模型,用于描述车辆在稳态(匀速)或准稳态条件下的阻力。各项的统一基于以下原则:
常数项 : 主要来自滚动阻力(近似常数部分),代表车辆在任何速度下都存在的“基础”阻力。
一次项 : 来自滚动阻力的速度依赖性部分和/或传动系统损失(如轴承摩擦、齿轮损失)。虽然滚动阻力常被视为常数,但实际测试显示它随车速线性增加(尤其在低速到中速范围),因此贡献了一次项。
二次项 2 : 完全来自空气阻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
转动惯量的处理: 在稳态(匀速)方程中,加速度 =0,因此转动惯量不影响阻力。但在完整汽车行驶方程中(包括加速),总牵引力 tractive
新能源汽车行驶方程深度解析:从阻力到动力学的完整模型_第1张图片
这里,转动惯量被纳入等效质量 eq,影响加速项,但不改变稳态阻力项的结构。这种统一方式基于实验数据和物理建模:
实验上,通过测功机或道路测试,测量不同车速下的阻力,然后拟合出
A、B、C 系数。
理论上,系数可通过物理参数计算(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 B 通常需拟合,因为它涉及复杂损失)。

目录

  1. 汽车行驶方程:完整动力学模型
  • 1.1 数学表达式解析
  • 1.2 各物理量含义说明
  1. 行驶阻力方程:稳态特例
  • 2.1 匀速状态下的简化形式
  • 2.2 典型应用场景
  1. 关键差异解析
  • 3.1 转动惯量处理差异
    • 等效质量计算模型
  • 3.2 适用范围对比
  • 3.3 能量流表述差异
  1. 新能源汽车特殊考量
  • 4.1 驱动特性影响
  • 4.2 典型场景方程对比
    • 高速巡航
    • 急加速
    • 下坡能量回收
  1. 工程应用指导
  • 5.1 参数获取方法
    • 行驶阻力系数测试
    • 等效质量计算
  • 5.2 控制策略优化
    • 扭矩分配
    • 能量回收
    • 坡道适应
  1. 结论:统一认知框架
  • 6.1 两个方程的关系本质
  • 6.2 新能源车应用意义
  1. 延伸思考
  • 7.1 技术讨论问题
  • 7.2 工程实践挑战

汽车行驶方程:完整动力学模型

汽车行驶方程是描述车辆纵向运动的完整动力学方程,其标准形式为:

F_{\text{tractive}}} = \underbrace{A + Bv + Cv^2}_{\text{行驶阻力}} + \underbrace{m_{\text{eq}} \frac{dv}{dt}}_{\text{惯性项}}

其中:

  • F_tractive:驱动力(电机/发动机输出)
  • A + Bv + Cv²:行驶阻力(稳态阻力)
  • m_eq·dv/dt:惯性力(加速阻力)

行驶阻力方程:稳态特例

行驶阻力方程(F = A + Bv + Cv²)实际上是汽车行驶方程在匀速状态下的特例:

当\frac{dv}{dt} = 0 \quad \Rightarrow \quad F_{\text{tractive}}} = A + Bv + Cv^2

关键差异解析

1. 转动惯量处理差异

方程类型 转动惯量处理 物理意义
行驶阻力方程 不包含 仅考虑稳态行驶
汽车行驶方程 通过等效质量m_eq包含 完整描述加速/减速过程

等效质量计算

m_{\text{eq}} = m_{\text{vehicle}} + \frac{\sum I_{\text{rotating}}}{r_{\text{wheel}}^2}

2. 适用范围差异

方程类型 适用场景 典型应用
行驶阻力方程 匀速巡航、续航预测 能耗计算、续航标定
汽车行驶方程 加速/减速、坡道行驶 动力性分析、控制策略

3. 能量流表述差异

行驶阻力方程描述的能量流:

电机能量 → 克服滚动阻力 → 克服风阻

汽车行驶方程描述的能量流:

电机能量 → [克服阻力 + 动能变化(加速) + 势能变化(坡道)]
        → 回收能量(制动)

新能源汽车特殊考量

1. 驱动特性影响

  • 电机瞬时响应:电动车加速时惯性项更显著
  • 单踏板模式:制动能量回收使惯性项为负值
制动时:F_{\text{regen}}} = \eta \cdot m_{\text{eq}} \frac{dv}{dt} \quad (\eta \approx 0.65)

2. 典型场景方程对比

场景1:高速巡航(120 km/h)

F_{\text{tractive}}} = A + Bv + Cv^2 + 0 \quad (\text{匀速})

场景2:急加速(0-100 km/h)

F_{\text{tractive}}} = A + Bv + Cv^2 + m_{\text{eq}} \cdot 3 \text{m/s}^2

场景3:下坡能量回收

F_{\text{regen}}} = -(A + Bv + Cv^2) + m_{\text{eq}} g \sin\theta

工程应用指导

1. 参数获取方法

  • 行驶阻力系数:通过滑行测试(coast-down test)获取
  • 等效质量:通过加速/减速测试拟合
# 等效质量测试计算
import numpy as np

t = np.array([0, 2, 4, 6])    # 时间(s)
v = np.array([20, 25, 28, 30]) # 车速(m/s)

a = np.gradient(v, t)         # 计算加速度
F_tractive = [...]            # 实测驱动力

# 拟合 m_eq = (F_tractive - A - Bv - Cv²)/a

2. 控制策略优化

基于完整行驶方程,新能源车可优化:

  • 扭矩分配:前馈控制补偿惯性项
  • 能量回收:根据减速度调整回收强度
  • 坡道适应:坡度传感器补偿重力项

结论:统一认知框架

  1. 行驶阻力方程是汽车行驶方程的稳态子集

  2. 核心差异在于惯性项处理

    • 行驶阻力方程忽略转动惯量和加速度
    • 汽车行驶方程完整包含动力学效应
  3. 对新能源车的意义:

    续航预测
    控制策略
    能量管理
    行驶阻力方程
    电池管理
    汽车行驶方程
    电机控制
    回收优化

掌握两个方程的关系与差异,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的基础。工程师需在不同场景选择合适模型:能耗分析用阻力方程,动态控制用行驶方程。


读者投票:行驶方程认知调研

您认为哪个因素对电动车续航影响最大?
[ ] A. 滚动阻力(常数项A)
[ ] B. 速度相关损失(一次项Bv)
[ ] C. 空气阻力(二次项Cv²)
[ ] D. 加速阻力(转动惯量相关)

作为工程师,您更关注哪个方程的应用?
[ ] 行驶阻力方程(能耗优化)
[ ] 汽车行驶方程(控制策略)
[ ] 两者结合应用
[ ] 其他特定场景

新能源汽车哪种技术挑战最迫切?
[ ] 降低风阻系数(C项优化)
[ ] 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惯性项利用)
[ ] 减少传动损失(B项优化)
[ ] 轻量化设计(A项优化)

延伸思考

  1. 为什么电动车加速时"推背感"更强?(转动惯量影响小)
  2. 单踏板模式如何通过行驶方程优化能量回收?
  3. 坡度对两个方程的影响有何本质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为技术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
[1] SAE J2263 道路载荷测试标准
[2] ISO 8854 汽车电气负荷测试
[3] Gillespie T.D. 《车辆动力学基础》

学习路径与资源指南

CSDN独家资源包

获取方式

  1. 点击专栏 电机驱动控制技术
  2.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入门指南”
    3.专栏 模型+硬件在环
    4.专栏 新能源三电研发测试老司机的百宝箱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发测试,汽车,数学建模,python,学习方法,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