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明智部•剖疑卷•0332虞集•屯田

译文

元朝虞集在元仁宗时任职祭酒。

又一次再为仁宗讲学之余,谈起京师仰仗东南地区的海运其实是损耗民力而进行的危险航运,于是进言说:“京师东方滨海数千里之地,都是芦苇丛生的荒地,北从辽海,南到青州、齐州,潮每日冲积,长期已来已淤积为可供耕种的肥沃之地。如果用浙江人的方法,筑堤挡住潮水使成为耕地,让想做官的富翁分别配领这些田地,由官府加以规定,有办法找到一万人耕田的,就给他一万人份的田地,让他做这一万人的首长;以下一千人,一百人也如此办理。三年以后看结果,由朝廷依土地的肥瘠程度额定课税,依等级征收,五年之后能有积蓄,就任命他做官,就所积蓄的做为俸禄,十年后赐给他符节印信,使他能流传给子孙。这么一来,便可得到数万民兵来对内保卫京师,对外防御海贼,而且又能不必仰赖东南海运,使人民得以休息,又可借着富人求官的心理,让京师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四处游食的人民能有正当的归宿,自然不会做海贼了。”

但因评议的人意见不一致,于是遂不了了之。

[冯评译文]

后来脱脱曾说,京师附近有水源,如果招募江南人前来耕种颇为有利,每年可以收粮食百万余石。这些粮食足够供应京师,不必再依赖海运。

元主依此而行,于是设立分司农司,以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任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到檀顺,东到迁民镇,凡是官地及元朝朝廷所掌握的各处屯田,都听从分司农司立法办理租佃,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由朝廷先投资五百万锭银子。

脱脱又大概使用虞集的方案,在江淮之间招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园圃、堤防的人各一千人,担任农师。又设十二道没有署名的任命书:能招募一百个农民的人,就授予正九品官,二百人的正八品官,三百人的正七品官,由招募者自行领导管理自己所招募的人,所招募的农夫,每人给十锭银子,一年后放他们回去,于是大丰收。

何孟春在《余冬序录》里说:

“明朝叶盛巡抚宣府时,重新建立官牛官田的法令,开垦的土地日渐广大,积存粮食日益增多,用每年节余的钱购买一千八百多匹战马。还着手修复残缺不全的屯堡,不到几个月就整修好七百多个屯堡。如今边境的士兵受权贵之门的役使,整年劳苦,还得不到一点土地来供给自己的衣食,军中所需的一切费用,都依靠中央的供应,太仆支付的费用养战马可能都不太够,哪里还有盈余修理屯堡?长期下来,恐怕将来外患一起就很难应付了。”

樊升之说:

“贾谊的《治安策》,晁错的《言兵事书》,江统的《徙戎论》,都是有利于万世的计划。邺侯李泌的屯田之策,虞集的开垦之策,平江伯陈瑄的漕运之法,则是有利于数代人的计划。李允则筑园圃造浮屠,范仲淹富弼的救济饥荒,也是当时最有利的计划。”

计划能达到尽善尽美,则人情必诚信协和,因此好的计划往往有如天成,命令一出,执行起来便有如流水般的顺畅。

原文

元虞集,仁宗时拜祭酒。

讲罢,因言京师恃东南海运,而实竭民力以航不测,乃进曰:“京东濒海数千里,皆萑苇之场,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久矣,苟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分授其地而官为之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则以地之高下,定额于朝,而以次征之。五年有积蓄,乃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则佩之符印,俾得以传子孙,则东南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之力,内获富民得官之用,淤食之民得有所归,自然不至为盗矣。”

说者不一,事遂寝。

[冯述评]

其后脱脱言:京畿近水地,利召募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百余万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元主从之,于是立分司农司,以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正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及迁民镇,凡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给钞五百万锭。又略仿前集贤学士虞集议,于江、淮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圃堰之人各千人,为农师。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十二道,募农民百人者授正九品,二百人者正八,三百人者从七,就令管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人给钞十锭,期年散归,遂大稔。

何孟春《余冬序录》云:

“国朝叶文庄公盛巡抚宣府时,修复官牛,官田之法,垦地日广,积粮日多,以其余岁易战马千八百余匹。其屯堡废缺者,咸修复之,不数月,完七百余所。今边兵受役权门,终岁劳苦,曾不得占寸地以自衣食,军储一切仰给内帑,战马之费于太仆者不资,屯堡尚谁修筑?悠悠岁月,恐将来之夷祸难支也!”

樊升之曰:

“贾生之治安,晁错之兵事,江统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李允则之筑圃起浮屠,范文正、富郑公之救荒,是一时之至画也。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虞集,字伯生,元朝官员、学者、诗人。他是“元儒四家”,也是“元诗四大家”,封仁寿郡公。

仁宗,即元仁宗,名字太长不写了。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他执政期间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

脱脱,元末政治家,宰相。因治理黄河,被称为“贤相”。

何孟春,明朝孝宗年间进士,文学家。何孟春为人正派清廉,为官颇有业绩。

叶文庄公盛,即叶盛,明英宗时期进士,谥文庄。这个事是他在景泰年间经略北方的成绩。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年少成名,但被周勃灌婴等排挤,为长沙太傅,这就是“曲贾谊于长沙”。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咎,抑郁而亡,时年三十三岁。这里是指贾谊的《治安策》。

晁错,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主张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后被汉景帝腰斩。这里指的是晁错的《言兵事书》。

江统,西晋大臣。这里指江统的《徙戎论》。《徙戎论》十年后即发生了“五胡乱华”。

平江伯,即陈瑄,明朝将领,明朝漕运制度的奠基人,封平江伯,后追封为平江侯。

李允则,北宋将领。澶渊之盟以后经略河北,组织对抗契丹。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明。

这个事件就只停留在“理论上”,不好确定能不能“实践”。

不过从我们的视角,包括这么多类似的例子,“有地”就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把京师附近的这些地进行“再分配”。

 “切蛋糕”比“做蛋糕”要相对容易一些。

可惜,这蛋糕最后也没上桌,没有切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囊•明智部•剖疑卷•0332虞集•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