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一个3岁半的小孩解释「做自己」是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如何跟一个3岁半的小孩解释「做自己」是什么意思?如何帮助孩子做自己?

今天深圳天气很热,单独带儿子出去玩,3岁半的儿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吃冰激凌,馋到流口水的样子,我就问他你想吃吗?(我已经100%确定他很想吃了)。他回答:我不吃,妈妈说小孩子吃冰激凌不乖。(老婆是全职太太在家带儿子。我因为工作忙,基本一个星期只陪儿子半天)

说实在话,听到这个"很乖"的答案,我感觉很难过:一个3岁半的小孩为了取悦大人,都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了。长大后他哪里有勇气做自己?

然后,我蹲下来很慎重的跟儿子说:吃不吃冰激凌跟乖不乖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爸爸希望你做自己而不是做一个"乖孩子"。如果想吃,只要说出来,爸爸会答应你的要求。

结果是他吃到了冰激凌,用那种很满足很开心的样子吃完了整个冰激凌。我看着他的样子非常开心,即使脸上和胸口衣服上都是奶油。

我给他冰激凌的那一刻跟他说:儿子,这个冰激凌是奖励你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问了一句:爸爸,什么是做自己?

我用他能听懂的话说:像你刚才那样勇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就是做自己。但是,我知道,做自己远远没那么简单。晚上躺在床上,我发现,30多岁的我也跟难回答这个问题。


寒竹回答:感谢@猪很享瘦邀请创作

开心宝爸看了这个过程非常感动!也非常开心:又在前进的路上发现了同行的另一位宝爸!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最难实现的,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因为传统的父母总是会提前把自己预设好的思想体系直接套在孩子身上,而不去管孩子真实的想法。

在家庭的结构中,孩子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并且在中国传统的权威式教育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把自己的“真我”隐藏在权威强加给自己的“超我”后面。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讨好”些的人格物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在公益活动中,看到这样的孩子时,莫名地会有些隐隐的“心疼”,就好像回到了自己小时候讨好父母、讨好老师的场景。

题主表述的过程,让开心宝爸的感动,就在于能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了很好的强化“这个冰激凌是奖励你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在鼓励孩子能够继续尝试着正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很有效的办法之一。

至于“如何向孩子解释什么时‘做自己’”,好象已经不怎么重要了,因为题主已经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在做自己。这也是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家长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影响孩子的成长。

“做自己”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读,小的时候只要能把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就已经是在做自己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也随着题主亲身示范和引导的陪伴,开心宝爸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拥有轻松快乐的亲子关系!

===========

如果你认可寒竹的观点,可以留言或私信,和寒竹一起探讨亲子关系的问题,希望所有家庭都拥有轻松快乐的亲子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跟一个3岁半的小孩解释「做自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