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65]11.25姚坤出使不辱国 太后用计杀酋长

11月25日

姚坤出使不辱国

太后用计杀酋长

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出兵进攻勃海国。

当时的勃海国在今天的沈阳以东,占有东北大部和俄罗斯远东的部分土地。契丹在它的西边,契丹国王先把勃海国的夫余城(今四平市)夺取过来,改名东丹国,派长子耶律突欲镇守,号称“人皇王”。次子耶律德光驻守京城西楼(今赤峰附近),称“元帅太子”。【〔926.6〕契丹主攻勃海,拔其夫馀城〔今四平市〕,更命曰东丹国。命其长子突欲镇东丹,号人皇王,以次子德光守西楼,号元帅太子。】

唐明宗派出使者姚坤到契丹去,将庄宗李存勖的认告送给阿保机。阿保机听说庄宗是乱兵杀死的,痛哭道:“我的好孩子啊,我应该去救援他的!只为勃海没有平服,脱身不得,才叫老朋友遭难了。”【〔926.6〕帝遣供奉官姚坤告哀于契丹。契丹主闻庄宗为乱兵所害,恸哭曰:“我朝定儿也。吾方欲救之,以勃海未下,不果往,致吾儿及此。”哭不已。虏言“朝定”,犹华言朋友也。】

转身又质问姚坤:“现在的天子明知洛阳有急难,为什么不去救助?”姚坤告诉他:“当时相隔很远,来不及了。”阿保机逼视着姚坤;“为什么又自立为天子呢?”

姚坤反复地说明情况,阿保机听得很不耐烦:“汉人总爱花言巧语,别啰嗦了!”【〔926.6〕又谓坤曰:“今天子闻洛阳有急,何不救?”对曰:“地远不能及。”曰:“何故自立?”坤为言帝所以即位之由,契丹主曰:“汉儿喜饰说,毋多谈!”】

长子耶律突欲站在一旁,倒是斯文地问了一句中国《左传》里的话:“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可乎?”【〔926.6〕突欲侍侧,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可乎?”】

这是楚国大夫申叔问楚庄王的话:有人牵牛从别人田里蹦过去,当然是不对的,可是田主竟把牛也抢走了,行不行呢?当然不行,因为惩罚太重了。突欲认为新天子抢了庄宗的天下,是过分的。

姚坤只得耐心解释:“中国当时没有天子,明宗才不得不担当起这个责任来。好比天皇王阿保机在建国初期,开创帝业,难道也是抢夺别人的帝位吗?”【〔926.6〕坤曰:“中国无主,唐天子不得已而立;亦由天皇王初有国,岂强取之乎!”】

阿保机听到这话,心里平静了,接着问起庄宗:“听说这孩子喜欢玩乐,歌舞游猎好放纵,才落得这样的。当我知道他因此而死时,不许全家人饮酒,把伶人遣散,鹰犬也放了。学这个孩子,是要亡国的。”阿保机和李克用曾经约为兄弟,共同对付朱全忠,是庄宗的前辈,才开口闭口称庄宗为“孩子”。【〔926.6〕契丹主曰:“理当然。”又曰:“闻吾儿专好声色游畋,不恤军民,宜其及此。我自闻之,举家不饮酒,散遣伶人,解纵鹰犬。若亦效吾儿所为,行自亡矣。”】

没等姚坤回答,阿保机又说:“这孩子虽说跟我几代人有交情,却经常和我打仗。新天子和我毫无仇怨,可以互相友好。如果他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划给我,我就不会打到南边来了。”【〔926.6〕又曰:“吾儿与我虽世旧,然屡与我战急,于今天子则无怨,足以修好。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

这胃口也太吓人,姚坤心里暗暗吃惊,只得按外交礼节表示:“这不是使臣能作主的拿呢。”阿保机火了,立即把姚坤关押起来,过了十多天,又召见姚坤:“河北恐怕难得割让,把镇州以北的地方送给我也行。”镇州就在今天的石家庄一带。又叫人拿来纸笔,要姚坤写个字据。姚坤当然不能同意。阿保机大怒,揎袖挥拳,开口要杀人。左仆射韩延徽耐心劝说,才把姚坤再次关押起来。【〔926.6〕坤曰:“此非使臣之所得专也。”契丹主怒,囚之,旬馀,复召之,曰:“河北恐难得,得镇、定、幽州亦可也。”给纸笔趣令为状,坤不可,欲杀之,韩延徽谏,乃复囚之。】

不久,阿保机在夫余城死了。

述律后将那些跋扈的酋长和他们妻子召集来,说:“我现在要守寡了,你们也要跟我学!”【〔926.7〕契丹主阿保机卒于夫馀城,述律后召诸将及酋长难制者之妻,谓曰:“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

接着哭问首长们:“你们思念先帝吗?”首长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受过先帝的恩惠,思念得很!”述律后严厉地叫道:“真思念吗?很好!就请诸位去见先帝吧。”当即下令,侍卫们蜂拥上前,将这批傲慢难制的酉长全部杀死,他们的妻子都留下来,只有守寡了。【〔926.7〕又集其夫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

述律后叫小儿子安端少君驻守东丹国,自己带着长子突欲,扶着阿保机的灵枢,回到西楼。她很喜爱次子耶律德光,想立他为国王。【〔926.8〕契丹述律后使少子安端少君守东丹,与长子突欲奉契丹主之丧,将其众发夫馀城。】

她叫两个儿子骑着马,站在大帐前,跟酋长们说:“两个孩子我都爱,不知该立谁为王,你们选择,愿跟谁就去拉住他的马疆绳。”酋长们早已心领神会,争先恐后地抓住耶律德光的马疆:“愿意侍候元帅太子!”【〔926.9〕契丹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楼,命与突欲俱乘马立帐前,谓诸奠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欢跃曰:“愿事元帅太子。”】

述律后松下一口气:“大家的选择,我怎能违背呢?”随即把耶律德光立为“天皇王”。【〔926.9〕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

耶律突欲心里窝火,率领几百名骑士,向南逃奔,要投唐朝,被巡逻队拦截住了。述律后也没有特意处罚,仍派他回东丹驻守。【926.9突欲愠,帅数百骑欲奔唐,为逻者所遏;述律后不罪,遣归东丹。】

天皇王耶律德光尊母亲为太后,军国大事请她决定。太后把内侄女给儿子作“天皇王后”。德光生性孝顺,母亲生病不吃喝,他也不吃喝,在床塌前侍候,照顾稍不如意,母亲眉毛扬起,他就赶忙退下,直到母亲呼唤才进来,完全像汉人孝子一样,尽心尽力。【926.9天皇王尊述律后为太后,国事皆决焉。太后复纳其侄为天皇王后。天皇王性孝谨,母病不食亦不食,侍于母前应对或不称旨,母扬眉视之,辄惧而趋避,非复召不敢见也。】

天皇王请韩延徽当政事令,就是宰相。又将姚坤放出来,回唐朝复命,同时把父亲的死讯带回去。两国间的关系才得到缓和。【926.9以韩延徽为政事令。听姚坤归复命,遣其臣阿思没骨馁来告哀。】

述律太后思念死去的丈夫,身边凡是聪明伶俐的人,她都要亲切地嘱咐:“帮我给先帝传句话吧。”接着带到坟墓前杀死,前后杀了上百人。【〔927.1〕契丹改元天显,葬其主阿保机于木叶山。述律太后左右有桀黠者,后辄谓曰:“为我达语于先帝!”至墓所则杀之,前后所杀以百数。】

一天,轮到平州人赵思温去“传话”了。他不愿死,太后责问道:“你一向侍候先帝,十分亲近的,为什么不去?”【〔927.1〕最后,平州人赵思温当往,思温不行,后曰:“汝事先帝尝亲近,何为不行?”】

赵思温反问道:“和先帝最亲近的人,有谁能比得过太后?太后愿去,我就跟在你的后面。”【〔927.1〕对曰:“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

太后倒很平静,告诉赵思温:“我不是不愿跟先帝一起到地下去,只因孩子们还年轻,国事没人主持,能不留下来吗?”于是砍断一只手腕,放在墓穴中陪葬了。赵思温拒绝太后荒谬残忍的做法,没去传话,救了自己的命。而太后从此也没再杀人了。【〔927.1〕后曰:“吾非不欲从先帝于地下也,顾嗣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乃断一腕,令置墓中。思温亦得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365]11.25姚坤出使不辱国 太后用计杀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