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坚持最久的一件事

我理解的“坚持”,应该出于个人意愿而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外界的压力去做的事,是个性化的活动,同时需要一定的付出和毅力,而不单单是享受。所以首先跳入我脑海的都是类似于某项运动,演奏乐器,阅读,写作这样的“爱好”,或者像坚持用环保袋,每周为所爱的人做件暖心的事这样充满责任感的行为。这些事我几乎都做过,但可惜谈不上坚持。在我开始惭愧自己缺乏恒心,甚至为怀疑自己活得太散漫有点心慌时,一个答案安抚住了我。

我坚持最久的一件事就是做饭。这件事我坚持了十年,依然没有厌倦。

最开始做饭其实是“生活所迫”。跟所有留学生一样,身在异国他乡,没有比熟悉的味道更能抚慰自己的胃和漂泊感。幸运的是,第一次下厨,我就知道这个地方是属于我的领地。慢慢地,我会做饭这一点传遍了宿舍楼的华人群。后来我买了一个大锅,经常炖满满一锅红烧猪蹄,酱牛肉,酸菜鱼......也是在一年,我给楼里的中国同学做了一顿年夜饭,我的第一桌大菜。现在想想还是颇有成就感,那种满足感不仅仅是味道来衡量的。

有人就说会做饭是一种天分,我倒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热情。我的这种热情来自家庭:爸爸很会烧,妈妈嘴很“刁”,别的孩子都憧憬着时不时下个馆子,我从来都只爱在家吃饭。记忆中爸爸的身影永远在厨房里忙前忙后,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和着切菜声和下锅的油爆声,随着爸爸哼着客厅电视传开的轻快小曲儿,香味就飘了出来。厨房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爸爸做饭时,我喜欢凑在他身后看,常常看到我妈以为我不在家。就这么看着看着,从跟灶台差不多高,看到跟我爸齐头了。但在家的时光,爸爸总不让我亲自动手,说怕我烫着自。但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厨房,才懂得他只是太习惯了这片小天地只属于他,包括这里的每道秩序和规则--比起他人的合作,他更享受完整的过程。没错,现在的我有他的影子,我妈经常这么说。

留学回国后,饭做的就少了。因为置身于大都市茫茫人海中,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被工作的节奏所左右。而且公司有一日三餐的食堂,回家有五花八门的外卖,无论从人力成本还是消费成本,做饭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每到周末,当神经松懈下来,身心重新属于自己,我的厨房又会热闹起来。开始我还给自己找了个充足的理由:外卖和食堂总有吃不到的美味,比如珍馐的食材,耗时的菜肴。所以我经常煲汤,或者买点高质量的羊排海鲜等犒劳下自己。有兴致的时候,我又开始翻着花样做,西式的,日式的,东南亚的...取悦自己的味蕾和心情。去年疫情的前半年,当所有人都被迫“禁足”在家时,我却意外地收获了一段自娱自乐的厨房时光。日复一日地做饭,并没有让我感觉枯燥和倦怠,反而在探索和尝试中,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一定比我有限的生命更宽广。所以,我应该会一直做下去。

我有一种预感,如果我未来保持写作,做饭会成为我文字里一个重要的主题。它绝不仅仅是过程和美味,它是生活,它有生命。它会是我坚持最久的一件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22 坚持最久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