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奥】阿德勒

个体的追求或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法改善自己的处境,以此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自卑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补偿。

一个人有意识的思想和无意识的动机很多时候都不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个体的生活目标决定着他的生活风格,并反映在他的行动上。

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导致这种追求的根源在于人的自卑感。如果我们没有自卑感,或者不觉得自己处于“下游”状态,就不会产生要有超越当下的愿望。优越感与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忍和自信更重要。

懒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权谋”之术。

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人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但这也同样阻碍了他们努力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如果人们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动作,就会引起功能紊乱。

️千万不要认为贬损或羞辱孩子,就能让孩子做出改变。

怯懦这种性格特征会破坏所有人与人的关系,因为她带来了一种个人主义的、好斗的人生态度。

怯懦的儿童大多会变成挑剔的人。他们不喜欢赞扬别人,也不喜欢看到别人被赞扬。怯懦者的典型表现,就是他追求卓越的方式不是建立自己的成就,而是贬低他人。

在为孩子挑选礼物的时候,一定要挑选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玩具。

维吉尔说:最容易走的路,就是通往地狱的路。

对童话内容,电影以及报纸之类的,父母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其中。

一个人通常会在4~5岁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一个人到了5岁左右,就会形成明确的世界观。

父母的职责就是让孩子尽可能为生活做好准备,以便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轻松自如。

能给人安全感的学科是数学、写作、绘画、体操、舞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教育心理学》 【奥】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