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人14

十四    筒子楼里的生活故事



这里是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处面积非常大的老旧小区。在小区的周围的老房子大多数都已经被拆迁,街道当中都是几百层的摩天大楼。立交桥在摩天大楼下方来回穿梭,宛如高原蜿蜒的河流形成了人造的九曲十八弯。

从外观看去,新城区的一切都是高端大气的,这里有数不清的如同热带雨林食堂大叔一般的水泥森林,各种各样具有现代气息的写字楼与商业街,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这座水上之城变成了一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

但是如果你进入城市的中心,当你漫步大都市的每一个区域的某个街道的的时候,你居然新奇的发现,在大都市繁华的地方永远有几处阳光无法射入的小区域,这些看起来非常老旧的小区,与豪华的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反差。阳普区一带的筒子楼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位于杨浦区西街一带的筒子楼始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最老的老城区,一共居住着300来户的人家,也是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当中老城区改造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一片破旧的筒子楼,如同掩藏在高大而茂密的

这里是杨浦区的一处老旧小区,小区里,到处是高低不齐的电线,房屋的外墙处安放着挂式空调的外机。筒子楼的过道里永远挂满了人们的衣服,被单、床单。院内的墙壁上、电线杆子上都用油漆刷着各种各样的小广告。而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一片老旧小区开始。

进入这个老小区,你的眼前仿佛进入了上个世纪60 70年代的中国城市的模样,这是上海最老的居民区之一。这里的建筑应该是上海最老实的楼房群。

进入小区,眼前的的一一切仿佛只生育电影城市巷战的场景,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破旧建筑。小区当中的院子里杂乱无章的停放着各种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在院子的周围随意放置着基础高大的绿色垃圾桶,有的垃圾桶上堆满了生活活垃圾,夏天从这里走过,一群苍蝇在垃圾堆中间徘徊,时不时地出现几只老鼠在垃圾堆里觅食。 路边的马路上小商贩出摊用的三轮车随意停放。 

这是一座典型的筒子楼,从院子的一处单元楼进去,进入眼帘的是一处漆黑的暗箱式的楼梯。楼梯狭小且陡峭,由于时间过于的久远,楼梯的栏杆早已是锈迹斑斑,有的栏杆与楼梯的焊接处已经掉落。墙壁上的石灰墙也出现了大面积的脱落,整个墙壁成为一个不择不扣的大花脸。

上了楼梯就是一出长长的过道,过道的左侧是居民楼,右侧是公摊的阳台,在过道的顶部,密密麻麻地悬挂着居民晾晒的衣服,过道两边各有一处公共卫生间与洗澡间。

在筒子楼的公共走廊上,零散堆放着日常用品,煤气灶、煤气坛,夏天的竹床与躺椅。

随便进入一家的房子,内幕的成摄都大同小异。客厅里放着老式的八仙桌、沙发、电视。两间狭小的卧室当中各有一张单人床,衣柜与书架。这个面积只有50平方米。这就是这一栋筒子楼的整个布局。

夏天的晚上,居民们下班回来,上楼回家的这一段距离当中,是筒子楼当中子忙碌的时光。

在过道里充满了人们炒菜散发出来的油烟,狭小的走廊上是不是有骑自行车的小孩在过道里穿梭,大人们进进出出在过道外的水池里洗菜时候发出的哗啦啦的流水声音,案板上有节奏地切菜声音。屋里是不是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女人与男人打情骂俏的撕逼声。这就是最接地气的小市民生活交响曲。

住筒子楼,洗衣做饭上厕所都是有着一套不成文的规矩,特别是上厕所,由于没有独立的单独卫生间,大家要上厕所的时候只有去楼道的公共场所排队。

筒子楼的人员结构复杂,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有白领阶级,也有干小买卖的,有退休干部,也有在外天卖艺的露天艺人。他们在筒子楼当中居住生活,形成了亭子楼独有的生态圈

这天一大早,住在二楼的刘大爷起床之后提着粪桶到去上厕所,刘大爷额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工厂退休工人,虽然年过六旬,身体很好,新陈代谢大小便还很利索。每天刘大爷总是第一个去上厕所的人,刘大爷上完厕所以后,就用厕所里的自来水龙头清晰粪桶,经过半小时以后,刘大爷从厕所当中拿着空桶出来了。

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从二楼的走廊上往下看,已经清晰地可以看到院子里的一切,花坛里的树木,空地上停放着的私家车全部都依稀可见。时不时从树梢上传来几声鸟叫声,一个崭新的工作日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刘大爷早锻炼回来了,一楼卖早点的王大妈已经做好了早点,推着沉甸甸三轮车晃晃悠悠地出了院子。

此时是六点一刻,正是小商贩们出摊做生意的高峰时期,渐渐地通知楼也变得热闹起来。

老王回屋干刚准备拿着牙刷、脸盆、毛巾到过道的洗脸池洗漱。过了不久只听到对面一户人家里响起起了收音机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1.8兆赫,为您广播,现在是国内新闻,中共中央主席胡景涛同志今日在广州视察亚运会的相关情况。”

“你门两个赶紧吃饭,快到点了,我今天送你们去上学。大龙,你书包收拾好没有?你每天总是丢三落四的,让人家怎么说你?”

从中间的房门当中传出来一个女子尖锐的声音。这是张扬的媳妇吴丽丽在伺候独生子张大龙上学前的场景。吴丽丽是一个歌舞团的演员,她的丈夫是一位机修厂的技工。大龙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每天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但是大龙是一个非常贪玩的男孩子,每天放学之后,都会在筒子楼的院子里踢球,有时候父母下班了,大龙还在院子里踢球导致晚上作业做不完被父母训话。

  很快到七点半了,吴丽丽看到儿子张大龙还在磨磨唧唧的吃饭,而且当吴丽丽去卧室发现儿子根本没有收拾后自己的书包,课本、作业本依然散落在桌子上的时候,吴丽丽的情绪彻底暴怒了:

“大龙,你这个狗东西。老娘和你说了多少次让你收拾书包,你就是不听。看看几点了?天天让我给你收拾书包,一点自律意识都没有,这个臭小子真让人闹心。”吴丽丽一边给儿子收拾书包一边呵斥儿子。她看着儿子依然在一边不紧不慢地吃饭又一次火冒三丈地说;“还磨磨唧唧地干什么,还不快点。”


听到母亲的呵斥,成大龙加快了咀嚼食物的评率,会分钟以后饭吃完了。这个时候吴丽丽慌里慌张地给孩子收拾好书包以后,匆忙的送孩子上学去。因为楼梯口的空间狭小,而住户的人也很多,筒子楼的楼梯通道十分阴暗狭窄,早上上班的人群纷纷在拥挤的楼道内进进出出,下楼的脚步声、情侣的谈话声、在楼道当中回荡。

  这段时间,筒子楼拆迁的事情已经在人们的舆论当中议论纷纷。居民们对于筒子楼的拆迁问题表现得十分的亢奋。

事情的起源应该在半个月之前的某一天,街道办的王大妈突然接到市区街道办通知单,说这个区域的老旧小区需要拆迁,当地政府与开发商对该区域的居民发出来了拆迁协议调查问卷,并且给了当地居民一系列的补偿方案。当地政府也对于这一块的拆迁给与一定的补偿。

但是,这一带的居民对于政府的赔偿方案十分的不满,大家对于拆迁各自有各自的算盘。

小马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准备结婚的上班族,他与父母三代人都居住在筒子楼当中,因为房子小,早几年小马就希望在市区买房,自从得知筒子楼要拆迁的消息之后,小马改变了注意。小马一家兄弟三个都把发家致富的念头一股脑压在这筒子楼拆迁上。

这天小马下班开车回家,进入小区之后,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坐在院子里吃着西瓜喝着凉茶。

 “早就听说这一带的老房子要拆迁,就是不直达奥什么时候拆迁?这个消息在区里讨论了很久了一直没有个着落,这一次又在议论这个问题八成这一次又不靠谱。”老万头穿着短裤在院子里的水池处一边洗菜一边说。

“也不见得,这红头文件虽然下来了,当下的问题就是一个赔偿款的问题,在如何赔偿的问题上个子有各自的算盘。开发商希望以最廉价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报酬。我到要看看这帮人到时候可以玩出什么样的华早来。”赵艳红在树荫底下一边喝绿豆汤一边说。

不一会的功夫院子当中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在一起讨论拆迁的事情。

“我们先按兵不动,等开发商派人与我们协商先看看他们开什么条件?这个拆迁来的好,我儿子谈了三年恋爱正希望买房结婚,听说我们这一代的上平方在八千到一万左右,一套一百多平方的的房子呀一百多万,我们这个地段如果拆迁,日后的价格肯定会涨价。”孙大龙抽热闹地对大家说。

“这是明白的事情,我们这个地方本身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在我们的周围有完善的城市公交与配套设施,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前景是不可想象的。既然要拆迁,作为居民我们一定要使得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大家在大院子当中讨论得热火朝天。

 小马在院子里听着大家的讨论拆迁,内心当中暗自欢喜,他不吭声的上了楼。上楼的时候出返利做菜的热浪滚滚而来,小马被着一股热气熏得大汗淋漓。

小马发现妻子在过道上炒菜。进屋之后放下公文包,然后到里屋看看小孩,当他看到儿子正趴在床上的衣柜前面写作业的时候她淡淡地对儿子说;“马敬,作业写完了没有?数学作业有没有地方不会的地方晚上我来和你讲。”小马一边说,一边在里屋整理东西。过了一会妻子的饭菜做好了,只听到妻子在外面对儿子说了一句;“你把书包收拾一下,作业晚上写,马上要吃饭了,动作快点,我马上要上菜了。”

听到妈妈的话,马敬立刻把自己的作业本收拾好之后,把自己书包放到小房间里的小床上,因为室内空间狭小,卧室里床,柜子,写字台,把空间占据的满满的。

小马的妻子很快把饭菜拿到客厅的桌子上之后,一家三口在客厅里吃了起来,妻子给儿子夹菜,然后自己端着碗不停地拿着筷子把碗里的饭送入嘴里。

“刚才上楼的时候我听下面的几个大爷说,我们这一代的筒子楼可能要拆迁,听说今天区里的人下了调查问卷了,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实的。”小马一边吃饭一边对妻子说。

“这个消息没准是真的,你想想看,我们这一代的筒子楼的周围的老旧建筑都拆了,尤其是最近几年这一代的新建楼盘拔地而起,各大商场、会所、电影院都在这一片扎了根。我们这一带要拆迁是早晚的事情。拆了也好,反正我们家正打算在外面买房,正好节约一笔开支。何乐不为呢,在筒子楼当中生活了几十年,这下终于有自己的新房子了。”妻子开心的说。

“拆迁归拆迁,不过进度不见得很快。你想想看,拆迁这个问题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走一步看一步吧,再说这栋楼会打算盘的人多了去了,到时候谈判起来不见得那么顺利你等着瞧吧。”小马冷淡地对妻子说。

“我们这一栋的人脑子里打的算盘一个比一个精,大家恨不得把开发商的便宜占尽。看看我们这里的人口结构,有三代同堂的,哪一家没有七八口人,如果房子拆迁,个个都想打算赔偿款与还建房的注意,你仔细想想,现在这个房子是棚户区,一旦被开发商买下日后就是商品房,在加上如今房价上涨得如此迅速,不让人多想都难。好戏还在后头。”马凯又对妻子说道。

“不管怎么说,我们到时候听从上级的安排,不第一个与开发商签订合同,也不最后一个签订,咱在中间很好。”听到筒子楼要柴洽,马静的妻子在脑海当中爆发出无线的联想,她敏敏之中意识到这一次是他们这个家庭视线阶级跨越与财富自由的最佳时期。

筒子楼拆迁的话题,如同偷到居民心中的一颗金蛋很快在群众们嘴里闹开了花,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的在对待拆迁问题上展现出千奇百怪的人性的弱点。如同核物理反应堆一样,一旦启动就永远不会停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与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