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放不下这对世纪CP

有些句子一看到,总是自带bgm。

就比如——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 动力火车《当》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 邓丽君《甜蜜蜜》

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虽然你影子还出现我眼里,在我的歌声中早已没有你。   

△ 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

当一首歌被传唱几十年。

就不再是它本身。

歌曲入心、入世,隐隐呼应着我们的生活轨迹和心事,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时代心态史的一部分。

同样有一首歌。

时常响起。

但唱的人、听的人、曲中人,已经无从辨别——

《大约在冬季》

又是自带BGM的片名。

马思纯、霍建华主演。

全都是32年前一个巨响的回音——

他,为当时的女朋友写了一首歌,传遍整个华人世界,经久不息。

情到最浓处的句子是: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

当然我们都知道了。

他,就是齐秦。

她,就是王祖贤。

但《大约在冬季》,又何止是他和她的故事。

1987,冬季到台北来看雪

歌与戏的融合,源起于一个17岁的少女。

人在盐都自贡,爱做白日梦,偶像是齐秦。

当得知偶像已经三十岁的时候,她趴在课桌上大哭了一场——30岁这个数字,对花季少女来说如同人生的末日,它怎么能发生在偶像身上?

那些寂寞听歌的夜晚,到底是把痴心付给了谁?

这个少女长大,做了DJ,但从不把齐秦的歌分享出去。

再后来,这个少女成为作家,涉足影视圈,终于打开尘封的心扉,任性又郑重地向偶像发起邀约。

当然我们都知道了。

从前的那个小迷妹,就是今天《大约在冬季》的编剧饶雪漫。

致敬?

追星?

不如说是老歌回放时的黯然神伤:

如果没有人可以挽回时间的狂流,我们该怎么自处。

说清楚,就要从齐秦说起。

同为台湾歌坛的顶级浪子,王杰的命题是“破碎”,而齐秦的则是“错过”。

《大约在冬季》收录于齐秦1987年发行的专辑《冬雨》中。

朗朗上口的旋律,深情却易懂的歌词,出街即红。

为什么要叮嘱“别为我哭泣”?

齐秦接受采访时说:

当时我有一个女朋友,她是演员,常年在香港拍戏,我在台湾做歌手,聚少离多是常有的事。

他看着她在午睡,心中有股说不出的不舍,用15分钟创作出了这首歌。

她是大众的女神。

也是齐秦灵感的缪斯。

△ 早年,两人的合影让人心生感叹,多么漂亮,闪闪发光

两人的情史很长,八卦也很多。

Sir无意重复,更想说的是,八卦与歌、与戏宿命般的暗合。

1987年,两人结识于齐秦的电影处女作《芳草碧连天》,王祖贤19岁,出演女一号。

戏里,演的是相互错过的故事。

主题歌《花祭》唱:

你是不是不愿意留下来陪我,你是不是春天一过,就要走开。

戏外,也并没有一见钟情。

而更像拿到了《傲慢与偏见》的剧本。

王祖贤嫌齐秦矮,齐秦则觉得这个女明星傲慢。

打破僵局,是齐秦借着酒醉的一句“吻我”。

王祖贤上综艺,讲起这段,仍是难掩心动:

你知道 love的那种感觉

后来呢,全华人圈都知道,金童玉女分分合合。

齐秦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有人说,爱上你曾经讨厌的人,最是无法自拔。我和王祖贤之间,谈的就是这种恋爱。

齐秦也习惯了“写歌对话”的模式。

热恋了,他写“这是我的爱情宣言,我要告诉全世界”。

分手了,舍不得,他写“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不让你的唇留着余味”。

1996年,暂别影坛三年的王祖贤复出,兼复合。

助阵齐秦的新歌《悬崖》。

MV中,王祖贤光着脚奔跑5公里,跑到脚底和脚趾磨破,却只是风淡云轻说一句:“只要齐秦的唱片卖得好,一切都值得。”

我不管爱落向何处 

我只求今生今世共度

天已荒 海已枯 心留一片土

然而,两人最终并未定格交集,天各一方。

重新再看《大约在冬季》这首歌,大概更加心有戚戚焉。

它在说:

在命运的不可控面前,所有的承诺,都只能是“大约”。

但为什么又是在冬季呢?

大概是从台北到香港,冬季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个季节。

春季我们相遇,夏季我们热恋,秋季等待丰收,冬季我们相约。

但冬季,不一定真的到来……

冬季到台北来等一个约定的人。

可能比一场雪更难遇见。

敏感、多愁的饶雪漫,将这首歌的宿命,写成了另一个故事。

1991,她来听演唱会

那一年冬天,在齐秦北京演唱会的门外,坐着安然(马思纯 饰),在京读书的川妹子,北师大高材生。

今天来听他的演唱会,可是没有票。

齐啸(霍建华 饰),台湾摄影师,在北京开了一家影楼。

今天也来听演唱会,因为朋友爽约,正好多出一张。

从此,他们相识。

性格奔放的她,在演唱会上扯掉围巾,跳上椅子为偶像尖叫。

这样的两个人,遇到是缘分,继续也是磨难。

毕竟,遵循自己的生活轨迹,是最容易的。

他们听着《大约在冬季》。

也走进了《大约在冬季》的安排——离别与等待。

安然总在等。

初识齐啸,她眼巴巴地等一封他寄来的信。

再次相遇,她在影楼等齐啸拍摄完,眼神中透着好奇和热烈。

而齐啸总在离开。

因为要照顾久病的父亲,他不得不暂停在北京的事业,回到台北。

齐啸是每次,给两人的感情按下暂停键的那个人。

在北京和台北两地间,兜兜转转。

就像有一句台词说的,“离别是常态,相聚是奢华”。

车站前,人流如织中两人相隔对望,中间隔着一个指示牌。

即停即走。

餐厅里,分别的话还没说出口,墙上的字画已经有离别意味。

一期一会。

也像极了他俩的爱情,“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个可以来,但总身不由己要走;

一个不能想走就走,便只能留在原地等待。

90年代,漂洋过海来看你,除了要花费半年的积蓄,更要有强大的心力。

其中的无奈难以言说。

这不就是许多异地恋的结局——

他(她)的人生,你无法参与。

只能相望。

多年后再相遇。

两人位置互换,安然站在舞台上,成了众星捧月的那个,而齐啸则成了站在台下仰望的人。

再给一次机会。

还会再错过一次吗?

无需轻下结论。

Sir只想提醒,在《大约在冬季》歌里没料到的一些事:

那时候我们以为只是地理的距离。

但有时候,两个城市,是汪洋大海上的两叶扁舟。

你不知道它们会被时代的大潮推向哪里。

每一次等待。

等来的都是比上次更大的差距。

那么下一次,还会出现在未来吗?

2019,约在冬季

歌曲《大约在冬季》唱的是期待和承诺。

电影却调换视角,表面讲齐啸与安然的故事,实则在讲安然这个人物,在时代中的成长与蜕变。

故事驶向结局之时,一份时代记忆也就此被封存、收藏。

有意思的是,她的成长历程,通过在洛杉矶的女儿小念(文淇 饰),穿针引线地向观众呈现。

这也让故事有了一种对时代“破案”的氛围。

90年代的爱情,更慢。

安然和齐啸的恋爱日常:

看电影,压马路,逛唱片店,等一封不知何时寄到的信。

他们的感情是炽烈的,但表达是含蓄的,总在度量、拿捏。

又因为慢,因为有情感在时间上的累积。

每一次接到信的那一刻,也更加炽烈。

新一代人,恋爱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

小念总是主动去争取,她叫齐一天“我的男神”,带他逛北京,分别后她会偷偷流眼泪,反过头去,就有主见地决定去一趟台北,和齐一天坐同一班飞机。

节奏快了,态度鲜明了。

速度,会影响幸福感吗?

这也是我们总念叨的从前慢、过去好。

因为我们当下有焦虑,有不满。

于是把纾解的寄托放到了那个我们从未承受过的过去。

但就像围城,有人想出来,有人想进去。

你未必真的知道,在“慢”当中,可能潜藏着多少无奈,多少错过。

当年人,应该懂吧。

据说,齐秦看过电影后最喜欢有一场戏。

你估计不会猜到,是齐啸送安然回宿舍时,说了一句:

“上去吧,我看着你上去。”

安然独自上楼,齐啸望着她的背影。

饶雪漫:其实他觉得这种爱情也是非常的浓烈、美好的。他第一次看完片子出来,就跟我说,很希望这个片子能让年轻人去感受一下,当年的恋爱是怎样的。

对于齐秦来说,停一步,很重要,是给自己充分感受恋爱情绪的机会。

而电影。

或许也暗指着齐秦的“停一步,错一生”。

就像电影也让安然同样隐居北美。

甚至,宿管阿姨调侃安然,说了一句:

“齐秦给你打电话,王祖贤知道不?”

片中还有一幕,安然从阳明山上光脚跑下来,实力cos王祖贤在《悬崖》MV中奔跑的剪影。

对于齐秦,王祖贤是刻骨铭心,忘不掉的。

对于看客,他们的过往不止是八卦,还藏着对完美幻灭的唏嘘。

对于观众,安然和齐啸是进行时,还企图向未来要一个结果。

1987,1991,2019。

时间留给我们的是否只有悔恨?

《大约在冬季》说的是,在已经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如何与错过共度余生——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机会,还是一段情。

错过,不一定就是错了。

它也许让我们更真实、清晰地感受到,当冬季到来,自己会比想象中的要坚强。

那时。

多年心事会化作什么呢?

大概不会是“好久不见”。

一句“下雪了呢”。

说不定会更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还是放不下这对世纪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