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自己和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

前文说到了,每个咨询师个性化的技巧。本文继续这部分内容。

边界

了解来访者与辅导员之间的界限,如性交往、私下交往、礼物奉赠等。心理咨询对这方面的要求挺严格的。

禁止咨询师与来访有超出咨询关系的交往。因为咨访关系是特殊关系,为了保证效果和效率,严禁发生亲密关系。

有部电影叫《危险方法》,我觉得片名中的危险方法,就是指咨询师与来访者发生关系的这种治疗方法。

不管有多少人证明或说过这种方法的有效,作为咨询师,应该保持这种局限,不能因这种关系做趁人之危的事。

设置并保持适当的界线。前两天听李松蔚讲课说到,夫妻之间的争吵,只有两件事,第1个事表达需求,第2个是捍卫边界。

对于界限,我也有很些困惑。跟身边的人相处,无法守好边界。距离太近了会有刺,彼此受伤,距离远了,会感觉冷,感受不到关系的温暖。

前段时间听到一个观点说,服务的越好,客户的需要越多。对咨访关系也是这样,对来访者服务的越好,需要的越多。

对自己,要守好自己的边界。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对于界限,我感觉有很多内容,但现在写不出来,可以留在心里慢慢发酵,等以后有了感触再写。

理解自我揭露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可以快速拉近关系,建立治疗同盟;运用得当,还可以有很好的榜样,起示范作用,接下来怎么走,来访更清楚。

缺点是自我揭露容易变成自恋。当一个人表达自恋,可能会让来访感觉,你强大我无力。这是一种不太好的暗示。

过度的自我揭露,还会影响咨访关系,让关系没有界限。这不利于咨询的效果和效率,而且对咨询师来说也不合适,不安全。

对个人问题进行有效的回应,我能感觉到关于边界这个问题,有很多的内容,但我现在写不出来,憋在心里。

我知道这个点上有很多内容,可这些内容还没有让我有体悟。道理在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之前,就是一句废话,也可以说是谎话。

我知道有,但现在挖掘不出来。这让我感觉错过,损失,但实际上并没有,只是观察和记录较少,也许我可以把这问题放在心里,等待答案。

与不同文化层次的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工作,有效的工作是能够达成咨询目标的工作。昨天学习督导案例,看到一些咨询师在做的工作是无效的工作。

他们在绕圈子,或者进入循环。但督导往往有一种一针见血,直击问题本质的能力。而且每位督导的风格不同,用不同的方式直击问题本质。

我记得以前听过一句话说,看不同行业一流高手工作,是一种享受。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日常反思

我发现一种感觉是,我不能对自己好。昨天早上起来,有点小好事发生,作为奖励,给自己买了好吃的,觉得可以庆祝一下。

但是我吃着好吃的,感觉很开心,还没吃完就一不小心崴到了脚。当时感觉,那叫一个疼啊。到现在手腕和脚腕还有点不舒服。

等到中午,我想借用别人的躺椅,休息一下。但因为不熟悉,在打开时不小心磕到了手指,出现了淤血。

这三件事是先后发生的,理智告诉我,他们应该没有因果关系,糟糕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我不小心不熟悉。

但情感上,我感觉好像不能对自己好,对自己好,接下来自己就会遭殃。我好像需要对某种存在做保证,保证我会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不能奢靡享受,奢靡享受要付出代价。

哪怕这个享受,是在早餐时买个肉夹馍。一般早上我会喝碗粥,吃个包子;肉夹馍是更贵的一种选择。

我之前好像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如果没有记录下来,并不知道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但当我把这些写下来,好像有些东西已经发生了。

我看见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变化(情绪起起落落落落),看到了我的一种信念的形成(不能奢靡享受,不能对自己太好)。

那么如果,再有好事情,好东西,在我周围出现发生,我就不敢争取,不会争取,可能会有各种借口,但实际上就是恐惧这种好事过后的灾难。

我会告诉自己要平静,情绪太高了,心情太好了,会带来糟糕。我围观了自己一个重大假设的产生或维持的一个重要节点。

部分内容源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反思:自己和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