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表达的逻辑

1.读者会将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与总结概括,以便记住。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经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能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2.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3.组织思想基本上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结构顺序:广州、上海、北京
(4)程序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4.人一般不会阅读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
为了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而作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你将不断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写作,直到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因果关系)

5.序言具体写法
(1)序言的开头因向读者说明背景,如“能源公司正在考虑XXXX”。背景中存在某种冲突,从而引发疑问。而文章中心思想即是答案。
(2)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头更容易激发读者兴趣。报告往往十分无聊。
(3)什么是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并引发读者提问的因素)

三者关系举例

(4)序言叙述顺序: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5)关键句要点:
当文章过长时,最好加入关键句要点用于呈现文章框架,让读者在开头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关键句要点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往往关键点本身也是一个小的结论,对于这个答案,也应该用SCQA法(背景、冲突、疑问、答案)进行解释分析,即引言。
(6)序言常见的四种模式
发出指示式:我们应该做什么等?
请求支持式: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
解释做法式: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
比较选择式:我们应该选择做什么等?

PS:不要将背景或介绍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序言长度取决于主题和读者的需要

6.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新疑问,重复进行回答式对话

7.自上而下的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所有问题)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门别类。
(3)得出结论

8.初学者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直接开始写,你可能觉得自己“字字珠玑”,觉得不错,很难重新梳理结构,让思路连贯起来。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起点,这样你更容易找到“冲突点”。
3.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归纳推理应用:总分形式,分的部分满足“总”中的条件,分属于总说明的同类现象。)
(演绎推理应用:链式结构,首先声明已存在的条件或理论,对前面表述的说明,引出结论或推论……)
(两者区别: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主语或谓语的评述;归纳推理时,同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者谓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字塔原理——表达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