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关注青春迷茫的孩子?

某写字楼一楼宽敞的大厅里,一位年轻女性跟两位中年人坐在那里,年轻女子一直语速很快地讲着话,像在小班上课的音量和派头,加上她封闭的话语系统,让人很快就可以判定:此人必是老师无疑了。

静悄悄的大厅里,女老师的声音不间断地充满着整个空间,零星坐在其它沙发上看书、玩儿手机、听歌的人都被选择性忽略掉了。

果然,听到了她说自己十年教龄没见到过这样的孩子云云……

一开始,我以为是心理咨询师,因为她面前放了个A4纸的硬底夹子,看样子是提前做了记录或者事先列了谈话提纲,像讲故事一样把她了解到的一个高三男孩子的情形和她的判断讲给应该是这位男孩子父母的中年男女听:“……家庭的包容度太强了,对男孩子你必须让他承受一些东西,而他生活在温室里,完全没有感受到社会残酷的一面。连他同学都评价他:太任性了。我教过的另一男孩,父母会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那些糟糕的、不堪的事情、关系都告诉孩子,让他知道现实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儿,那个男孩做事情就相当老道,甚至有些世故。当然,我不是说他那样就多好,而是说,这两个男孩恰好代表了两个极端。他玩儿十几种游戏,甚至单机游戏也玩儿,不像其他男生那样只玩一两种游戏,他说要在里面找存在感。你们收不了他的手机,是因为你们太由着他了。3~8岁时小孩子随时在试探父母的底线,用哭闹来要挟父母,长大一点就会用出走、跳楼等极端方式继续挑战父母的妥协程度。现在都到高三冲刺时候了,只能靠这半年的努力了,**学校是高三上学期学完全部课程,**系学校则是一直到3月份才开始总复习……”

女老师滔滔不绝,语流密集到针插不进。自始至终,那位妈妈窝(甚至像半躺着)在大厅沙发的角落里一言不发,远远看去,像一位体力不支的病人,只看到背影的爸爸,偶尔会跟老师互动一下。

呃,她应该是校外补习机构的老师吧,不然哪有这么多精力专门跟一对看上去事不关己似的父母谈他们的孩子呢?

漠然,是的,从那样一个场景里,我看到了漠然,来自父母的漠然,没有丝毫急切,似乎那个女老师比他们更着急一些。难道是无奈已极呈现出来的结果么?嗯,也或许是长期的外在宠溺和情感疏离双重夹击造就的这种情形吧!

在小学生忙于作业、课外班,初中生夜里十二点后睡变成标配,高三生“不用睡太晚,一两点就可以了”的大环境下,在减fu喊了又喊,每喊一次都有人肝儿颤的氛围里,有人真正关心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的需要和压力么?

我不知道。

很多事情,可大可小。

在时代车轮滚滚的碾压中,生命的叹息和茫然价值几何?在要结果多于看过程的评判标准下,个体的思考总显得微不足道。

可是,究竟谁来关注青春迷茫的孩子?谁有能力帮助他们走过压力重重的脆弱时刻?他们又能否足够幸运、恰好找到这样一个或一群能帮他们的人?

但愿,但愿,他们能顺利撑到自己长出翅膀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关注青春迷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