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范增同样都是顶尖的谋士,可是结局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上一次说到,韩信成功的摆平了西魏国、代国和赵国。但是刘邦在荥阳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项羽随时都想除之而后快。

  当刘邦刚刚在彭城战败退守到荥阳之后,这时候手底下一个谋士郦(lì)食(yí)其(jī)为刘邦解决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粮食问题。兵法上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对于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战争,你要是让士兵饿着肚子给你去玩命打仗,那多半是要玩完儿的。这时候任凭你给士兵灌什么鸡汤,谈什么理想,士兵都是不买账的,毕竟对于大多数士兵来说,有饭吃就是他们的理想,大多数也是为了吃饱饭才去当兵的。

  郦食其告诉刘邦,你所在的这个荥阳就有一个粮仓,叫敖仓,这个敖仓是秦朝的时候建立的。于是刘邦就听了郦食其的话,专门给囤粮食的地方修了一条路,叫甬道,这样的话,敖仓的粮食很快就能运送到荥阳。这个甬道大概是这样的,两边都修墙,中间修路,这样不易收到楚军的攻击,所以刘邦在一段时间内还能过几天安稳的日子。但是时间长了,项羽总是能看出来的,于是就调了一部分精兵毁了甬道,这样刘邦的粮道被断了,日子又不好过了。

  于是刘邦又去找郦食其了。郦食其说,当年商汤灭了夏桀之后,没有把夏桀的后人赶尽杀绝,而是封他们为王;周武王灭了商之后,又把商的后人封为王。你现在就应该把六国的后人也封为王,他们被封为王,项羽的敌人就多了,你的压力就小了。总之大意就是把敌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别处去。刘邦听完觉得有道理,就让郦食其赶紧去做六国国君的大印,就准备封。

  这个时候张良从外出差回来,刘邦就打算征求一下张良的意见。之前我们也说过,刘邦的脾气很不好,总是爱骂人,但是对张良却是关爱有加。张良张良,姓张名良字子房,刘邦也总是叫张良为子房,这也是刘邦对张良的爱称,也可以看出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于是刘邦就把郦食其的办法说了一下,张良听完直摇头,不可以,不可以。你要是按这个方法去干,你就彻底玩完了,称帝的梦想也就破碎了。刘邦听完都快吓尿了,就问为什么?

  张良说,你想想,你手底下的那些人为什么背井离乡跟着你打天下,还不是为了将来能够出将入相、裂土封侯、享受荣华富贵,你可倒好,现在把土地都封给六国的后人,这就带来两个很严重的问题,第一,你现在把土地封完了,将来你要是得了天下,那些跟着你打天下的人你还有地封吗?第二,你封了六国的后人做国君,你的士兵将来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建设自己的祖国,谁还跟着你。刘邦这时候正在吃饭,听完这话,饭也不吃了,把嘴里的饭也吐出来,对着郦食其就是一顿臭骂,你这个臭读书的,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我们都听过曹操的《短歌行》里面有这么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接下来就为读者讲一下“周公吐哺”的典故。

  周公吐哺:

  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也就是说,周公吃一顿饭多次吐出食物来接见人才;洗头的时候,听到有人才来到,就多次握住自己的头发去接见人才。以此来表明周公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求才心切。因此后人就经常用“周公吐哺”来指在位者礼贤下士。

  我们接着说回来,刘邦骂完郦食其之后,就赶紧命令销毁了已经制作好的六国国君的大印。虽然张良阻止了郦食其提出的这个机会,但是自己却没有更好的主意,那么刘邦该怎么办呢?

  在现如今的企业中,很多人都喜欢提意见,但是却拿不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但是这并不妨碍有极少数人拥有战略眼光,虽然不能给出正确的意见,但是至少不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而张良恰恰就是这极少数人。

  刘邦无奈之下,第一次向项羽提出议和,可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项羽竟然答应了,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两家提出的条件是以荥阳为界,荥阳以西为汉,荥阳以东为楚。刘邦提出这个条件,项羽也答应了,但是范增老爷子不干了,一票否决。范增给项羽说,现在刘邦来向你求和是没有办法了,他没有粮食了,这是最好的机会,你要是现在不打他,以后就没机会了。史书原文是:今释弗取,后必悔之。所以项羽听了范增的话,一脚踹烂了议和的板子,对荥阳发动猛攻,这一下刘邦可就受不了了。

  眼看着议和这条路是不行的,刘邦又想起之前陈平给他出的主意,那就是利用反间计(陈平这个人一直善用反间计)。在项羽手下,最受项羽重用的一文一武,分别是范增和钟离眜。然后刘邦就给了陈平四万金,让他去离间项羽君臣之间的关系。在那个时候,金就是现在的铜,所以也就是四万斤铜,在现在也估计好几十个亿。而刘邦这个时候也是给了陈平绝对的信任,给了陈平四万金,你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你也不用告诉我你干什么了,花的钱也不要发票。就这样陈平带着巨额财富出发了。

  陈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楚军中间散播流言,说钟离眜跟着项羽打天下,立了那么多的功劳,项羽也不封块地什么的,现在钟离眜就想联合刘邦,打项羽、分土地、称大王。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钟离眜莫名其妙的就被安上了要造反的帽子,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钟离眜心里委屈,可是说不出来。这要是现在,你敢在互联网上造谣,只要超过500次转发,那可是要判刑的。

  果然,以项羽的情商,用脚指头都能想到,他对钟离眜不太信任了,所以陈平的第一步算是成功了。不过钟离眜在项羽的心中毕竟和范增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接下来就要离间范老爷子。

  陈平使用了这样一个计策;当项羽的使者来的时候,陈平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故意说,我还以为是范老爷子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羽的使者,就把这豪华的盛宴给撤掉了,换了一桌猪食、狗食。这下项羽的使者不干了,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就火大了,以为范增叛变了。范增也是急了,给项羽说,你听我解释啊!项羽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范增就知道项羽不信任他了,于是就给项羽说我不干了,我要辞职。临走的时候,范增也是无奈的给项羽说了一句话: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就这样范增带着愤怒和无奈就准备赶往彭城了此残生,在路上背上长了恶疮,就病死了。

  可以这么说,范增的一生是空有一身抱负却未遇明主。范增年近70跟随项梁加入了反秦的大军之中,扶持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也是范增的主意,在项梁死后,又继续跟随项羽。范增明知刘邦会是项羽争夺天下路上最大的敌人,在鸿门宴上数次想要杀掉刘邦,却没有成功,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谋士,最后竟然被项羽猜忌,郁郁寡欢,辞官归里,途中病死,真是可敬、可悲、可叹。

  所以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不被重用,后来晋献公灭了虞国,成了俘虏,最后终于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帮助秦穆公完成霸业;再或者,公叔痤给魏王建议要么重用卫鞅,要么杀了卫鞅,可是魏王既没有重用,也没有杀,后来卫鞅到了秦国,帮助秦孝公完成了变法,让一个又穷又落后的秦国完成华丽的转身,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荀彧也是如此,在袁绍的手下不受重用,却在曹操的手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对于一个顶级谋士来说,如果一生能够找到一个英明的君主,那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那么对于项羽来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顶级谋士,接下来的路他又应该怎么走呢?我们下一次再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良和范增同样都是顶尖的谋士,可是结局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