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感悟

抄书即是修行!

如果说自己说不相信因果,那自己今天就见证了因果。

接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之前的同事。上来一副熟悉的口吻,真的好像关系有多么亲切一样。其实,除了之前工作上有那么一丝的交集之外,对其一无所知,再就是对其人品,并没有任何好感,仅此而已。

像这种电话,之前接过,误以为是许久不联系后,仍旧留有那么一丝的情谊,有事必然想帮,但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谈不上老练,就五字——不想说废话。连寒暄都懒得寒暄,很直接的回答——有话直说。

果不其然,是询问三年前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如何应对的。三年前的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本来就是一道疤,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本来就不想提,提起来就窝火,再者说了,三年前,自己早有断言——今日自己的下场,就是有朝一日你们的下场,这句话果真应验了!

旁敲侧击之下,总想套出点什么来,对于自己来说厌倦,厌恶这样的面孔,甚至自己可以想到此时这人是什么样的一副表情。

想起《苏东坡传》中提到,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到了黄州之后,变得成熟起来了,标志是什么?他对不同的人,学会说不同的话,比如说,对他的好朋友陈慥写信的时候,言辞就很激烈,就会写很多这些愤懑之词;当时章惇还是他的好朋友,给章惇这样的人写信,就写得义正辞严,说“我今天真的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自己还没有成熟起来,很简单——不想废话。必须承认,有些话自己是说不出来的,一是感觉没有必要,都到了如此地步了,说什么都是白说,并不是怕招人烦,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不被待见的人,也不怕多这个三年都不联系的人不待见;二是当初自己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今天的果报,强弩之末,又能何为呢?

之后,又想着从自己这里套取其他的信息,心想何必呢?本来关系就平平,干嘛舔着脸如此这般造作呢?这也可以能是人们常说的——脸皮比较厚,也许换作其他人会顾及点脸面,可惜碰见的是我——直接封死,不留一丝的余地,三年都不联系的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惹麻烦,即便他人相见,是否记恨自己,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最主要的是真的没有一丝的情谊可言,哪怕是有共事几年时间,对于自己来说,跟陌生过客没啥区别,甚至都比不上楼下小卖铺的老板,最起码嘻嘻哈哈的交谈,你来我往之间,透露出的人与人之间那么一丝的情谊,虽然是买卖关系,各有所得,又能相谈甚欢,何乐而不为呢?

挂掉电话之后,反思了一下,同时想到了基本书上讲的一些知识点:

1、《合作的进化》中提到的: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一报还一报,首先选择善良,不主动害人,但被人伤害的时候,下次的应对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直到对方选择善良。

2、《升维》中所提到关于电车实验的见解——没有理由让一个人为五个人做出牺牲。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接受这种社会上少数人就应该为多数人做出牺牲的这种价值观,那么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任何在某种情景下都会变成少数人。

3、《苏东坡传》中提到北宋时期有一块所谓的耻辱碑,上面刻着三百多位“奸党”的名字,但是对于这些“奸党”们的后代来说,就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情。

职场十几年,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再或者是跟头摔了不少,壁碰了不少,说不上刚正不阿,更谈不上代表正义,但最起码人没变坏,用自己说的——不抢其他人的饭碗,但也不能让其他人砸自己的饭碗吧,事情上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又争论,也仅仅是限于事情本身,至少没有主动的去花心思如何害人,将他人至于私地。

安安静静地的做名抄书人,在抄中学,在抄中记,在抄中感受生活点点滴滴,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笑看风云变换,坐看云起云舒。

加油!抄书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抄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