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上公开课”理解为“为了表现呢?

今天一位异地同行微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引起了我的好奇。她是这样说的:我不需要上公开课,我不想像其他老师那样表现自己,我也不想听谁的公开课,我只想安安静静地上自己的课。

我就纳闷她为什么把“上公开课”理解为“为了表现”呢?

首先,我想从其个人角度来看。

我认为这位女老师要么是能力很强、真正不需要学习、成长的老师;要么是一位自傲的老师;要么就是她看透了现在所要做的“公开课”的不足。

但是,我估计她这样“发帖”,不会是因为前两者原因,而是因为“她看透了所谓的公开课”。

她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角度。

其次,我想从公开课管理角度看。

从这位老师所说的“表现”这个词来看,不管是个人很情愿地去表现给学校看,还是学校抽人表现给上级领导看,既然是为了“表现”,那么这样的公开课就是应付式的,是达不到安排公开课活动的最美初衷的。

我们不妨回过头结合自己身边的公开课,对照一下这位微友所说的“表现”,我想不难发现确实有很多的公开课是为了应付。

应付式地委派选手,应付式地作作秀,应付式地把任务完成了。做的比较好的充其量能把“公开课”上成“汇报课”。

这样的变味了的应付式完成的“公开课”,往往是走过场,无法发挥真正公开课所能带来的能量,留给大家的只是繁重的任务。

在此情形下,公开课不再是教师成长的一把利剑,而是一种负担。

所以,我想:

一是领导要重视公开课在教师成长中的实际意义,杜绝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式举行;二是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勤学善思、积极参与,从公开课的取长补短中真正提升自己。

眼前的教育是我们自己的,要学会应对困难,而是处处借口。不能因为忙就把最有效、最有价值的“公开课”置于脑后。更不能因为忙就习惯性去应付。

这样,老师们心目中就感受不到公开课带来的有效成长,也就反抗去面对“公开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把“上公开课”理解为“为了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