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写作,科学高效的积累素材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因为,通过写作你至少可以:提升思考质量、刷新人脉资源、建立个人品牌……

因为我之前写作,比如想写一篇文章,就坐下来写,开始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往外蹦,写不下去了,就查查资料,经常卡壳。

这样的写作每次都是消耗,没有积累。

写了一年多,坐在电脑前,还是为一个开头抓耳挠腮,有时一两个小时写不出一个满意的开头。

怎么办?如果一直这样,这写三年还是老样子,不会有很大的突破。

你应该经历过这样的写作教育,老师们告诉你写作有什么难的,你只要坚持写,每天写,就会越写越好(当然,天天写也是很重要的)。

你如果问对方,如果我坐在电脑前,写不出来怎么办?对方会告诉你,先写 100 字,写完 100 字再写 100 字,一点一滴,一篇文章就出来了。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耐心。

这可能是关于写作最主流的一种观点。

这种教育认为,写作就像拧开自来水龙头一样,只要写,水就能哗哗地流出来。很多写作理论,书籍,都是基于“自来水龙头的隐喻”。

连我最敬爱的电影导演黑泽明,也认为坐在那一天哪怕写一页纸,不放弃,慢慢坚持,就会越写越多。这种行为方式是对的,前提是肚子里得有货啊,灵感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它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肚子里没货怎么办?在主流观点看来,不是等待、酝酿,而是最小行动,让自己先坐到电脑前,开始敲 100 字先,哪怕是满纸荒唐言,也不能让页面空着。

如果你还是下不了笔,没关系,你要给自己一个 deadline。逼迫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完成多少字,完成不了,愧疚感就会爬满全身,让人心情沮丧。

想想这可怕的后果,哪还管质量好坏,在规定时间段内赶紧给自己应付交差完事,骗自己说,我有完成任务哦。

这样写作,就像被疯狗追赶,长期下去,小心脏受不了,质量顾不上,而且难免被狗咬。

如果你现在还是这种写作状态,你要小心,长期处在这样的慢性压力中,会影响身心状态的。

那么正确的写作隐喻是什么样的呢?

写作绝不是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它应该是先给水库蓄水,水库里有水了,水才能流出来。你平是累积的素材,你构思的过程,思考、散步、换脑筋,都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是偷懒,而是给水库蓄水。

给水库蓄水,相当于你得有一个解决写作问题的素材库。这也是咱们007一直说的,用输出倒逼输入。要写作,肯定是要多读书的。

比如,一开始,你的素材库要准备大量经典标题、一流的开头、结尾范例,生动的比喻、动词、类比、幽默段子、故事案例等等,存储在你的印象笔记里面,写作时遇到问题,进行不下去,你可以一键调取。

当我们了解了写作的正确隐喻,就是积累一个素材库。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高效的积累素材库呢?

答案是:用卡片写作科学高效积累素材。

主要有三块内容。

第一块,为你介绍什么是卡片写作;

第二块,给你讲清楚卡片写作的三个好处;

第三块,教你学会「见感思行」创作卡片。

01 什么是卡片写作

咱们先看第一块内容,什么是卡片写作。

说到卡片写作,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就是纳博科夫。

他不仅是 20 世纪超一流作家,他还为昆虫物种做基础分类工作,尤其是他的作品《微暗的火》,使用超文本的写法,就像我们现在使用计算机打开网页,里面有个超链接,点开后又跳到另一个网页,直接碾压同时代的作家。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卡片写作。

他是这样说的:

我并不从头开始写,一章一章写到结尾,我只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取出一块,那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知道了,卡片写作就是玩拼图。

很多大师都有相通之处同,比如:

钱钟书博闻强识,写作也是用卡片拼图;李敖把一本书裁剪成一张张卡片,在上面做标注,写作时一桌子铺开,也是拼图;村上春树用卡片写作软件scrivener ,也是在拼图。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02 卡片写作的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当你创作了一堆卡片,你可以在这堆卡片中寻找交互,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东西。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降低大脑的认知负荷。

你想想,当你打算写一篇 3000 字文章,打开 word 文档,大脑的认知负荷很重,会给你的写作造成心里负担。

如果是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就 300 字,那很快就能写完。

第三个好处是:用卡片写作,创意密度和质量会更高。

你想想,一篇 3000  字的文章,写着写着就开始凑字数了。

但是一张 300 字的卡片,清晰完整的表达一个观点,字数就够了。不给你凑字数的机会,文章质量自然就高。

03「见感思行」创作卡片

咱们说完写卡片就是玩拼图,玩拼图可以让创意密度和质量更高。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些程序化,让每一次写作都能认知升级呢?

答案是用「见感思行」创作卡片。

见:如实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感:记录下情绪/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是什么样,得知这件事之后什么样,写下来。

思: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行:最后是行动,具体你怎么做。

「见感思行」这一套思维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反省→行动`的过程,这样的好处是:素材积累搞定了,写作也能程序化,最重要是认知得到了升级,一举三得。

写作用的就是「见感思行」,功夫在平时积累,写作时可不就是复制粘贴吗。

可是,很多人嫌麻烦,并不做二次素材加工,写作时,临阵磨枪,效率就低。

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

在写「见感思行」时,你要注意一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

你「见」到的素材一定是解决你的某一个问题,所以,看到素材就要把问题写上去,以后你再回顾,就可以看问题口述答案。

素材积累多了,你脑子里会有大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样还不够,在「思」的层面你还要再提问题,穷尽所能找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才是让你认知升级的地方,知识之间有了冲突,才能启发你的思考。

我举一个例子,是我学习梁宁课写得一个「见感思行」卡片,希望对你有启发

问题是:产品人为什么要重视情绪?

见:用户是无法像专业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最底层情绪主要有四种: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叫愉悦,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感:情绪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感受里面一定要记录情绪。

从四种基本情绪开始,深挖一层,看到一件事当下的情绪是什么样,要想到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用满足和不满足来分析

思:为什么我会感到愉悦呢?

因为梁宁从需求满足的角度给了我一个看问题的方向。

比如乔布斯大家认为他追求卓越,能把员工逼疯,原来背后是因为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无法产生愉悦感。

李笑来说对我这种人,坚持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会给事情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哪还用得上坚持,一想到要做这个事都兴奋的不行。

背后是被赋予重大意义的这件事能给笑来老师带来极大的满足,让他爽。

这样下来,一万小时练习理论成为大师,

这句话就要更深入的思考,要看孩子练习这件事的时候是否得到了满足,产生愉悦感。

如果本身的操作系统对这件事是不感冒的,即便孩子通过练习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实内心是没有被满足,很不爽的。

有句话讲,顺着天分做事,其实就是找到那些让你一上手就感到愉悦的事,这又何其难。

不过没关系,人是活的,就自己骗自己,像笑来老师一样,给事情赋予重大意义,尽量给自己找愉悦感。

行:给一堆信息建立秩序感,然后重组,输出一个交付性的知识,可能是我的天分,我继续在这个方向深挖。

你看,这样「见感思行」一张卡片写下来,就积累了一个产品思维知识点,30 张卡片下来,你就把产品思维课内化成自己的了。

每一门学科都是一堆卡片。

你的底气就来自这一堆卡片,一天 1 张,一年就是 365张。如果你再勤奋点,一天 3 张,一年是 1000 多张,这些卡片会排列组合成无数篇文章。

最重要的是,你脑子里会有大量问题的解决方案,认知得到极大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写作,科学高效的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