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了,下课了,我们去玩大风吹。大风吹,大风吹,大风不停的吹,我们不停的跑。

下课了,下课了,我们去玩大风吹。大风吹,大风吹,大风不停的吹,我们不停的跑。

我举一个例子,在大陆,要举例,最好是举台湾的,因为这个例子是个笑话,拿台湾来说笑比较没事――我是师范学校的老师,我的学生是要去教小学老师的,──所以,我是老师的老师,以后遇到我要恭敬一点(笑)──我的学生四年结了业,要有一年的实习,我要去考察他的实习,这时,他要做教学的观摩演示。这些学生都很紧张,要写一大堆教案,预备好几天,有时还要彩排,才敢上台。他当然准备得很丰富,教起来都还不错,我的评分都给很高。教学结束后,有评鍳会,往往要我做总结,我常说:“今天的教学,从准备工夫教学技巧上看非常成功,我给他一百分。但是教学的效果,对孩子的影响,我给零分。”我知道,一般的督学以及师范学校的老师,甚至所有校长,家长去看一个教学演示,从来就没有像我这样打两种分数。第一种分数是看教学的态和技巧,大家都看这种。我还看另外一种,我问:“你这节课教了之后到底对孩子有多少好处?”这是从来没有人注意没有人提问的问题。奇怪啊,后面这个问题不是比较重要吗?所以我专门注重后面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老师做了那么多准备,教得那么热闹,而教学效果等于零,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为什么说教学效果等于零?现在跟大家描述一下,让你也来评评分。我去看那个老师教的是,第一册第三课,那一课的课文,题目叫“大风吹”,课文是这样──我一下就会背了呵――它说:“下课了,下课了,我们去玩大风吹。大风吹,大风吹,大风不停的吹,我们不停的跑。”完了。(笑,众笑)我看这个老师把这一课编成的教案,原来编成了五节,今天他所教是第四节,以后还有一节课要教啊!所以我很佩服这个老师,像我就没办法,我教两分钟都教完了!他要教五节课,你可以想见他教得多痛苦啊,学生学得痛苦啊!但,这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老师要照例实施的。各位,你不要认为是台湾的例子你笑,我看你们这里也差不多。(笑,鼓掌)可怜哪!可怜哪!(鼓掌)所以啊,各位爱孩子的家长啊,你一定要去翻翻你孩子的课本,想一想,整天学这些做什么嘛?你不要认为老师很认真教,布置很多作业,作业都改得很仔细,孩子好像也有些长进,你不要只看这个外表啊!那些东西本来是不用教不用学的。孩子在六岁到十三岁的时候,是人类语文学习的黄金阶段,我们却通通教这样的东西。结果,到了十三岁,一辈子只能够读报纸,小说。不能读经、史、子、集!你还像一个中国人吗?!(鼓掌)

    如果我们想要复兴民族,先要复兴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要复兴,先要提高民族的语文程度,想要提高民族语文的程度,必须有合乎人性合乎语文教育规律的教育啊!如何合乎人性合乎语文教育规律?最关键的是:不要问他懂不懂!为什么?因为人类学语文不同于学数学科学,学数学科学要管懂不懂,学语文是不需要管懂不懂的,学多了学久了,就懂了。譬如,请一个外国人直接用外文教一个中国孩子,五六年下来,他就会外文了。何况教中国人学中文?用最高度的文言文教我们的孩子,教五六年,他就拥有了读文言文的能力了。当今,体制学校以教数学科学的方法教语文,教一句,就讲解一句,让他懂一句,我们就考一句,我们的孩子学了一辈子中文,落得个“全民中文程度低落”,到底是谁的过错?

  现在国民普遍都认为文言文会很难?文言文难吗?我常常问一群听众:“文言文难吗?”大家都说难。我再问:“哪一本书最难?”大家七嘴八舌,最后一致的共识:“易经最难!”我就问:“说易经难的人请举手!”全体举手。我再问:“读经过易经的人举手!”没有人举手。(笑)我说:“那你怎么知道易经难?”大家儍眼了。如果找一个人来追问:既然没有读过,为什么说难?他会说:“听别人说的。”我问他读过几年书?他说是大学毕业。“大学毕业的做人水平是这样子吗?这样容易地人云亦云吗?”这叫自欺欺人!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人──五四以来的中国人的特质──盲从!自已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如果有人敢说:“我亲自读过,真的很难。”那我就再问:“老兄,请问你读过几页?”他会说“我读了两页,没有一句懂的,可见很难。”我说:“你懂得的在第三页,你为什么不读下去呢?”(笑,众笑)所以如果我现在问大家:“易经难吗?”你千万不要随便回答。你应该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连读都没有读过。我很惭愧,我不知道。”你该这样讲话啊。其实,易经难不难,是个比较的问题。易经的程度这么高(用左手比个相当于鼻子的高度),而一般人的程度这么低,(右手比个相当于胸前的高度)所以对这个人来说,是很难。假如有一个人,程度这么高,(右手也上升到下巴)易经就不很难。有的人程度这么高,(右手上升到头顶以上)那易经简直太容易了。你为什么不让你孩子的程度这么高,(右手比在头顶)为什么让你的孩子程度永远这么低?(右手下降到胸前)他到了二三十岁,还跟你一样。如果中国人一代传一代,都认为易经很难,中国还有前途吗?(鼓掌)

  要让你的孩子,语文程度高,怎么办?只要在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用高度的语文教他,他将来就有高度的能力。那些是高度的语文?经典就是最高度的语文,但经典中还有经典,我把中国的经典分成四个层次:从最高度讲起,第一个层次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国人不管是几岁,要读书,就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起,没有例外。我常去学校推广读经,有些校长非常感动,过了几个月我再去看,校长说:我们全校已经开始读经了。我问:你们读什么?校长说:一二年级读三字经,三四年级读弟子规,五六年读唐诗,问他为什么这样安排?他说:“因为教育必须循序渐进。”(笑,众笑)我也循序渐近啊,但我的循序渐进不一样,我的循序渐进是:第一步,不论胎儿、婴儿、幼儿,乃至于八十岁的老人,中国人开始读书,第一本书叫做论语。(鼓掌)一步到位,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熟了,中国五千年再没有你不能读的书,这是最有智慧的读书法。从低度的书读起,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假如还有时间,想要再读,可以读第二层次的书:易经,诗经,老子,庄子。假如还有精力,再进到第三步:古文,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类的经典。其间行有余力,在读经的空档,当然可以随便读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这些所谓童蒙书,这些童蒙书读读也可以,不读也罢。那些书营养太少,不要当真,因为它里面没有“真”。不过它总是比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的营养还多一点。(鼓掌)近百年来的小学语文课本,是天下间营养成份最少的书了,虽然不是一无用处,但,既然营养这么少,我们相对的,老师不必花那么多精神来教,学生不必花那么多时间来学,那些书,让孩子随便看一两遍就可以丢掉了。

    所以,还是老话──该么做就怎么做,高走的我们高看,低走的我们低看。该用功的教材要用功,不必用功的教材不必用功,我们功夫与教材的价值两相对应,这也是科学精神啊!这样你就安排出你教材的顺序了。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你要教他读书,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没有别的了。从别的教起,通通都是胡涂,通通都是自我障碍。至于教学的方法更要顺乎自然,就是只能听的时候就只给他听,能跟着念的时候就带他念,能看字读的时候让他看著书读,尽量反复的听,反复的念,反复的读,叫做“读经”。到了“看字读经”,要用耳朵听,要用眼睛看,要用手指,要用心认识字形,想到字音,还要用嘴念出来,这叫“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五种心灵的能力一把抓,真是最具效能的教育了。而在儿童期,人类的精神力气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所以,你这五种的官能,一起训练,他反而兴致高昂,愈学愈想学。如果已经二三十岁,四五十岁了,精力日渐衰退了,要叫你这样做,你就精力不继疲惫不堪了,所以一定要把握时机。儿童正是模仿的时候,正是语文发展的时候,儿童正是全盘吸收的时候,儿童正是储藏记忆的时候,也是准备长期蕴酿的时候。所以他能够吸收就给他吸收,让他储藏,放着就好。他生命在运转,他所收进来的东西,会在生命深处自我蕴酿,这种蕴酿是老天的力量在运作,现实上的生命是不必费力的,所以人是不会疲倦的。不论白天晚上,时时刻刻都在运作,什么时候运作好了,遇到恰当的状况,忽然间融会贯通,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那就是功力,那就是智慧!你不要烦恼功力和智慧在什么时候可以表现,你只要给他含有智慧的文章,反复地读,就可以了,其他都不要管,也不是你管得着的。因为他现在的重要能力就是吸收,他吸收了自然会储藏,如果反复诵读,便储藏得非常巩固,叫做记忆,而记熟了,便终生不忘。千万不要认为记忆是死的。记忆如果真是死的,但只要人的生命是活的,记忆下去的东西,自然会有来自天地宇宙人性的力量天天在运作,终有一天,它活出来给你看。从五四以来,很多名人告诉我们:读经,都不懂,是死读书,背多了,会变成书呆子。告诉各位,你只烦恼他肚子里没有学问,你不要烦恼他不懂。就好像你应该烦恼他的银行里面没有存款,不要烦恼他不会花钱。(鼓掌)你不给孩子存款,天天问:我让他存了那么多钱,将来这些钱他会用吗?你天天问这个干什么呢?有人举证说,你看,不是有些古人小时读了经,长大以后,只会背书,也不会用,变成一个书呆子!告诉各位,这一种人是很少的,一万个读书人里面,没有几个是书呆子。而他为什么会变成书呆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来资质就不够。这种资质不够的人,还好背了几本经,还可以成个“书呆子”,如果这种人没背过书,就变成只有两个字――“呆子”!(众笑,鼓掌)书呆子已经不错啦!(笑)我们国民都是呆子啊,你还笑书呆子吗?另一个成为书呆子的理由是:古人常常一辈子不出门的,安土重迁的观念,加上交通不发达,也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也没有计算机,甚至买一本书都难得,乡下人想看一本书,都要借书来抄的,所以他们只抄要背的书,其他什么书都没有,你知道吗?我们现在信息这么发达,饱读诗书的人,还会有书呆子吗?所以各位,不要再被胡适之所骗了,不要再被鲁迅所骗了!(鼓掌)你就勇敢地教吧,你不要烦恼他什么时候懂那一句,什么时候会懂这一句,你会突然间发现,咦?他怎么好像懂得一些了,再过一阵子,咦?懂得越来越多了,而且突然间会冒出一句几乎不可能从这个小孩子出口的话,这就是生命!生命是个秘密,你不可以把生命拿来安排,瞎安排!

  总之,就是:我们这样教他,只用经典,只教他读,读的遍数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那些经典,无形中会释放出它千万分之一的能量,虽然只是千万分之一的能量,就已经大大地增长了他的语文能力,叫做“语文的敏感度”。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提升了语文的能力,也就提升了学习的智能。所以读经的孩子,不只语文好,所有功课都好,将来成为好学不倦的学者。而经典的内容又是圣贤之教,又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日渐蕴酿,对人生的智慧将有重大的启发,有学问有智慧,总起来叫做文化教养,叫做人生素质!所以,白话文可以不教,因为不教就会,经不可以不读,读经了,什么都有,不读经,什么都没有!(鼓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课了,下课了,我们去玩大风吹。大风吹,大风吹,大风不停的吹,我们不停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