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6个细节,了解一个人

有句话说:“小事见格局,细节见人品。”

人民日报推荐的6个细节,帮你快速了解一个人。


1.不谈人隐私

常言道:“口是福祸门,舌是斩身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时候,你所说的话在不同的人听起来,就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本来一个善良的人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成了罪恶的传声筒,这是多么可悲。

陈道明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而不是放纵。”


2.不过分计较

《增广贤文》上有言: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能宽恕别人的人不是傻瓜,而傻瓜总是斤斤计较,从来不知道宽恕别人。

《宋史》中,记载了北宋名相韩琦的一则故事。

韩琦在定武为将时,常在夜间办公,旁边总有一名侍卫举着蜡烛为他照明。

有一次,侍卫不小心走神了,烛火烧了他的鬓角。

韩琦没说什么,只是用袖子擦了擦,又低头办公。

过了会,他发现侍卫换人了,于是赶紧喊来侍卫长官,说:

“不要替换刚才那个侍卫,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

后来,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无不感动,更加尽心为他效力。

倪萍姥姥说:“后退的人都是暂时吃亏,给别人一条路就等于又给自己找了一条出路。”

对待人生,用不着太较真,厚道点,宽容点,糊涂点,比什么都好。


3.言行一致

倪萍姥姥说:“在地底下埋的东西都是好东西,都是吃了有劲儿的东西,它往地里扎,那个力就是生命力。

人也是这样,有本事的人都不是在表面能说会道,开个花几日就败了,扎个根儿人才能长久。”

正如《围炉夜话》所言:“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世人相信的,是做事靠谱的人,而不是嘴上说得好听的人。

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4.懂得倾听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倾听是对别人极大的尊重,也是真心实意关心别人的表现。

最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

美国CNN著名主持人拉里·金每天早晨都提醒自己一条重要的原则:

“今天,我不管说什么话,自己什么都学不到;要想学到什么,只有多听。”

每个人都喜欢被倾听,多关注别人感兴趣的事,你会学到更多。

卡耐基曾说过:“很多人为了让别人的意见同自己保持一致,他们往往采用了一种错误的策略:说话太多。

正确做法:让对方畅所欲言,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事一定比你知道得多,所以不如问他一些问题,让他自动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信息。

人一旦谈起自己的事来,一定会滔滔不绝。

虚心聆听比自己高谈阔论轻松多了。不但能从对方那里收获你不了解的知识,还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5.公共场合小声说话

越是公共场合,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

某国际组织媒曾这样形容中国游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近年来迈出国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一项“最不受欢迎游客”的调查显示,美国人是全球最差劲的旅客,紧追其后的是中国旅客。

原因就是中国游客带来了更多的噪音。

靳羽西女士是全球公认的最有气质的东方女性之一。

她说:“我专门向语言专家请教过说话的技巧,说话时尽量把声音放低,听起来会比较好听。

显得人有涵养、有底蕴,容易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

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声,才能够显示你的优雅。

有人大嗓门,方圆三里抖三抖;有人则轻声细语,如沐暖暖春风。

大声讲话,是人的本能;小声说话,则是一种文明。


6.态度平和

网上有个提问:“强大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高赞回答是:“有脾气,但不乱发脾气;有情绪,但不情绪化。”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控制情绪开始。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驴,正在拉磨。

突然,一只流浪狗跑过来,冲它冷嘲热讽地说:

“你这头傻驴,只配在院子里拉磨,你活一辈子还不如我活一天快活!”

驴听后顿时怒火中烧,飞快地冲出去。

可狗跑得太快,它没追上,回来后越想越生气,完全没心思干活。

这时主人八岁的儿子刚好跑过来,驴正愁没地方发泄,于是一脚踢向孩子。

孩子摔了出去,跌得头破血流,哇哇大哭。

主人赶来后非常恼火,认为这头驴已经疯了,直接把它卖到屠宰场。

饶雪漫说:

“管不住脾气的人容易被别人的眼色所伤,藏不住眼色的人就容易被别人的脾气砸中。

学会没脾气,不摆臭脸的过程,其实也是长本事的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生气有什么用?有本事的人都在争气。”


写到最后

我们常说,人跟人之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越是细节的地方,越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

一个人是否聪明,决定了他能走得有多快;而有没有德行,则决定了他能够走多远。

人品,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日报推荐:6个细节,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