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历史:夏朝“家天下”面临危机——二代不懂创业之艰辛

上一回我们讲到夏启在平定有扈氏叛乱之后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制度来约束人心,这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礼。那么效果如何呢,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也就是说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不久,就丢失了政权国家陷入动乱,他的五位兄弟在洛水边等待着流亡而来的太康,作五子之歌表示哀悔。五子之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太康接了老爸的班当上CEO后,根本不管公司的事,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公司上上下下对太康的行为心生不满。太康不但喜好出国旅游而且还关手机,这次太康出国旅游已经100天了还没消息,全公司上上下下根本联系不到他。这时在公司颇有实力的部门经理后羿,想起公司现在CEO继任传统已经变了,现在是谁强谁上实力第一,于是乘势而起总揽公司大权了了,派公司安保人员去各大交通要道口拦截太康,并且把太康的母亲和五个兄弟的职位也全部罢免赶出公司了。太康一家在国外沦为难民,一家人都很埋怨太康。家天下才刚开始就出了问题,只能说二代很难理解创业之艰辛。

至于史记为什么提到这里一笔带过,借此正好能回应一些朋友对我史料引用不完整的指责。《竹书纪年》这是一本春秋晋国以及后来魏国的史书,根据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也就是说倍受后世推崇的圣君和禅让制竟是舜看尧势力变弱,就抢班夺权把尧关在平阳,把尧的长子丹朱关在不同的地方,不让他们父子相见。又记载启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武观流放到西河,四年后武观竟因争位起兵造反。又有后世称颂的千古贤相伊尹竟是把商王太甲流放后自立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其实在我看来历史无关乎真假,你说这些资料当年司马迁为作史记游历各地,搜集风土人情时会一点都不知道嘛,有些事情不记录是司马迁记录史料严谨,不是相互印证的资料不收录。可是刚才提到的“武观之乱”,“后羿夺位”已经被多种典籍互相印证,可信度非常高了,这两件大事司马迁明明知道为什么史记没有记录呢,难道就不能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希望给后人留下希望,让人们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曾经存在过,人曾经真的可以做到无私心,真的有过圣人。非要写成从一开始人与人之间就是尔虞我诈,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全是私心,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几千年来都未曾改变,又怎么能寄希望于未来呢。这样人还有什么希望?这样让人越读越觉得人心丑陋可憎的历史真的不读也罢。时常听到人说这个史是假的,那个书是假的,传统文化毒害人,其中确实有糟粕,但是你说礼记把做圣人、君子的标准设置如此之高的门槛是为了什么?“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制定一个圣人都达不到的标准,这样我们只要去做,做的再差再不遵守至少也能落个品德高尚,难道这不就是先辈们发自内心的善意。传统文化里的报应一说,联系你生活实际你说报应真的有吗?可是如果不这样说,你说怎么能让人心压制住自己的丑陋展现美好的一面。

司马迁以后我会专门写一个我心目中的司马迁传记系列,我也希望我述说的历史能像我敬仰的那些充满善意的先辈们一样传达出的是美好,是希望。我更希望能读到这里的你如果能感受到一点善意,我的这些坚持也就值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好了下一次我们来说说后羿夺位后又该怎样面对乱局呢,欢迎关注,每天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话历史:夏朝“家天下”面临危机——二代不懂创业之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