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各数的认识之备课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至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三单元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学习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即,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10的认识”基础上对数的进一步认识。1—10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验1—9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9再加1就是十,体会十的表达与1—9的不同是在新的位置上写1,这个位置叫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个十用数字符号10表示。那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点这哪里呢?

在教材内容上体现为例一:

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再接着数一数,摆一摆。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的是十一。

图片

逐步追问,探寻教学重难点:

那首先就要追问——为什么要先数出十根小棒呢?为什么不数出二根、五根呢?


其次,还需要追问,捆成一捆是什么意思?和1个十有什么关联,为什么是这样?


最后,需要明确10个一为什么就变成了1个十,而且1个十为什么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

……


这一切的追问,似乎能够追根到底,挖出例一想要传递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位值制的“数位”。


什么是数位?

数位是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数值不同。而这一内容关系到后面的百以内数、万以内数等更大整数的认识,乃至小数的认识都很重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就像之前所言,此时的学生已经对1—10以内的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加减运算都比较熟练,但是对数位的理解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十位上的1表示10。也就是需要让学生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即十位上的1表示10。

那为什么要用10个一表示1个十呢?

首先,回到教材,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个该如何教学呢?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点,因此,必须提前铺垫好。但,很明显直接告知和强制要求是不可取的做法。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创设情境引入——看绘本讲故事,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你们看懂了吗?老二是把10块小石头换成了1块大石头。

那老二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呢?

他是用手想到了,我们有10个手指,所以聪明的古人就想到把10块小石头换成1块大石头。

(在此处,虽然借助绘本说明为什么用10个一代表1个十,但是我们都很清楚,这样的原因是过于草率和片面。可是,在数学课上,重要的并不是数位诞生记,而是这一思考过程和演变。)


紧接着,设计“摆小棒,感悟数的表示”

——事先在每一个同学桌子上放一些小棒。然后,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12根。

师: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就能看出来是12根小棒,请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选取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辨析,展示学生作品。)

我们发现,不管我们怎么摆,其实每个小白板上都有12根小棒。只不过有1根1根摆的,有2根2根摆的,有5根5根摆的,还有10根和几根这样摆的。

你们觉得,谁摆法能够让你很快就看出来这是12根呀?

很多同学都会选者4号。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真是10根呢!刚才把10根小棒放在一堆,为了方便可以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那一捆有多少根呢?够10根了就可以怎么样?再和2根合起来就是12。这样是不是很快就能看出是12啦!


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约定——凡是够10根,我们就把小棒捆成一捆。当我们捆起它时,一定也是10根。


在这里,提供给学生摆小棒这一熟悉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如何快速方便表示出小棒的数量。其中,无论是2根2根数或5根5根地数,还是10根放一起数,都是可以表示这些小棒有12根。同时,学生展示出各自数小棒的方法,既呈现出数数的不同方法,也了解到同伴的不同方法,感受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棒数量。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哪一种表示方法更好,为学生抽象出数的表示方法提供具体的支撑。


最后,设计辨11,引出位值制。

我们还记得吗?聪明的古人用1块大石头和1块小石头表示出11,我们也能够用小棒表示出11。那现在只有两颗颜色、大小一样的小珠子,还能表示11吗?

认为不可以的学生:我觉得两颗小珠子只能表示2,它就是两个,不能表示11。

认为可以的学生:我觉得可以把一颗小珠子看出10,另一颗小珠子看出1,结合起来就是11

认为不可以的学生:可是这两颗小珠子一样大呀?又不是一颗大一颗小。

认为可以的学生:规定一颗珠子表示10,另一颗珠子是1不就可以了吗?

师:咱班小数学家诞生啦!其实,刚才你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特别像,数学家为我们制作的工具,快来看看(出示计数器),你们认识吗?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两颗同样的珠子还可以表示11吗,展开深入思考对话,让学生明白位值制的本质——同样的数放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值。

那这里为什么强调两颗同样大小的的珠子呢?其实是尊重了学生的原认知,又同时在原认知处制造冲突点——同样的珠子与“大石头和小石头”、“一捆小棒和以根小棒”有着相似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都可以用来表示10和1.一块大石头或一捆小棒都可以表示10,一块小石头或一根小棒都可以表示1,所以都可以表示11.

不同之处:大石头和小石头在大小是有区别的;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看上去也是不同的。但是,两颗珠子却是一样的。

也正因为这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两颗同样的珠子,还能表示11吗?

进而明白“规定一颗珠子表示10,另一颗珠子是1”就可以区别了,也领悟到位值制的本质——同样的数放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11-22各数的认识之备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