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属于哪种信念类型

今天晚饭是我一个人与儿子吃,吃什么,在早上孩子出门就定了基调:清淡。儿子其实挺想吃点外卖冒菜的,但我告诉他我需要吃清淡点,立即将就了我。我挺享受孩子将就我的时光,如晚上问喝豆奶吗?我告诉他我喝热的,他去搞定。我将他的也喝了,立即说,自己喝冷的。晚上我做饭,他自觉地将碗洗了。

晚上他去锻炼身体,我呆在家,剥瓜子,追剧,去看看家里最美的风景。家里最美的风景就是年前的蝴蝶兰,紫色的花儿在春季的家里不断尽情绽放。已经一个多月了,只见绽放的花儿,没见到多少凋谢的。我偶尔会去看看叶子,是否有枯萎。网上查了查,蝴蝶兰的花期约有一个月左右,挺长的。

如果儿童的教育能够像蝴蝶兰这样,不需要他人过多地参与,能自我绽放该多好。我查询了蝴蝶兰的养殖,并不复杂。

“蝴蝶兰的生长基质必须排水良好,并具有一定的能保水性能。常用的基质有苔藓、蕨根、树皮、木炭、陶粒等。换盆应选在生长期的夏季进行,方法是先将植株倒出,清除旧的栽培基质,并剪去老化和腐烂的气根,然后在新盆底先放上一层木炭粒,再放入植株,填入新基质,压实浇透水即可。”

可见,再容易生长的植物,想要成长得更好,还是需要了解其成长规律的。

儿童的成长规律因其家庭与家庭所创造的社会环境不同,而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正是因为其不确定与成长的共性,使教育的复杂性具有了吸引力。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提到,儿童对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心理,以及人是如何学习和变得聪明的,主要有两种信念类型:实体理论和增量理论。具有实体理论的儿童相信智力是个人所固有的属性,具有增量理论的儿童相信智力是可塑的。持实体理论的儿童倾向于学习情境中坚持行为表现目标;他们尽力表现出色或看上去表现出色,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正面判断,避免评价。他们避开那些会反映其能力肤浅的表现。他们面对失败极少能坚持下去,他们的目的是表现好。相反,持增量理论的儿童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智力是能够改进的。他们把自己不断增长的能力看作他们的目标,寻求挑战,具有高坚持性。

这段描述特别有意思,就像当时我们学习性格色彩学一样的感觉。我的脑中立即将自己的学生分成了大概这样的两类。而明显,学校的教育更多,至少我所看到的,更多的希望儿童接纳增量理论。只持一种的永远都是比较少的,多数儿童都可能处于两个理论的连续体之间。

我在想,儿童持哪种信念类型与其性格是否有直接关系呢?或者说不同的信念最后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可能两者皆为互相。像我班的仁这类的孩子,可能属于典型的持实体理论的学习者,他们需要的更多是正面的判断。儿童具有这样的信念,那孩子的家长们又是持怎样的观念看待孩子的学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属于哪种信念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