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启强手不释卷的《孙子兵法》奇在哪?他都从里面读了些啥?

电视剧《狂飙》男主一安欣推荐给彼时还是鱼贩子的男主二高启强一本奇书《孙子兵法》,让他读一读,从此高启强精读此书,彻底活用,一路狂飙……


先了解下——

孙武与《孙子兵法》的身世及谜团

孙武,字长卿。其祖先在周朝时,被册封为陈国国君。之后陈国发生内乱,,直系远祖妫完流亡齐国,改名为田完。田氏家族日渐显赫,他的五世孙田书官拜齐国大夫,被赐姓“孙”,又称孙书;其子叫孙冯,孙冯的儿子,就是孙武。

后来孙武受政治牵连,逃到吴国,因而结识了受吴王阖闾重用的伍子胥,两人意气相投,成了莫逆之交。此后,孙武隐居吴国,一边务农,一边完成兵法共十三篇,便是后世知名的《孙子兵法》。公元前512年,吴国政局稳定,阖闾欲征伐楚国。伍子胥向吴王举荐孙武,阖闾读完《孙子兵法》,欲招揽孙武。

据《史记》记载,阖闾问孙武:什么人都可以训练么?孙武答:可以。于是阖闾把后宫佳丽交给孙武,要他练出一支娘子军。起初,妃子们以为是玩笑,嬉戏不听使唤。孙武为了建立军纪,便把两位最受宠爱的姬妾斩首,其他佳丽受了震撼,号令无不听从。

阖闾知孙武能用兵,拔擢他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之下,吴国军事实力迅速提升,西破楚国首都,北威齐地,成就霸主地位。越王勾践不服,率军迎战,却中了孙武计策大败,勾践投降,为吴国奴隶。

然后,阖闾去世后,太子夫差继位。随着国力蒸蒸日上,夫差愈发自以为是。伍子胥劝夫差,越王勾践不能留,夫差不仅不采纳,还逼伍子胥自尽。孙武十分痛心,悄然归隐,后不知所终。

现存《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常与孙膑混淆。司马迁在《史记》指名,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孙,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致人而不致于人”,“兵者,诡道也”,你或多或少都曾听过这些句子,甚至可以说出这些句子都出自《孙子兵法》,但真正了解原意的人,恐怕不多。这本2500年前的实战智慧,6000多字的谋略经典,被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大前研一,蒙哥马利等众多企业创始人,战场上的大将军等人一次次推崇,这书到底奇在哪?掰一掰,学一学,从《孙子兵法》的哲理出发,也写一部自己的经营管理兵法


一、经营策略:道天地将法,盘点敌我实力

在《孙子兵法》开篇讲“计”,不是指权谋巧算,而是要厚积实力,包括客观收集资讯、评估成本、降低耗费资源等,依照客观敌我实力拟定作战计划。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多半在开战前就决定了,如果能对自己、敌手、环境有正确的观察与掌握,就能判断是否要打这场战,胜算高不高。

其中,最高明的战争策略,是不用开战,对方不用受到损害、自己也不用耗费人力物资,就能取胜;应用到商场上,经营者必须考量对企业、对消费者、对产业环境都好的策略,找到利基市场,持续耕耘,发挥优势,在开战之前,甚至不用开战,就创造对己有利的局势。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5面向客观分析己方实力‘’

判断实力优劣的关键,在于5个基本层面,称为“五事”,《孙子兵法》中的五事包括道、天、地、将、法。将“五事”运用在商业策略,可以提醒领导者如何体检企业的资源和体质。

:国家与人民有共同的理念,人民愿意同生共死、不畏危险。在企业经营,“道”指的是经营理念、社会责任,领导者提出员工认同的信念,员工才愿意一起达成目标。

:在军事决胜中,天指的是如昼夜、冷热、四季等气象变化,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引申为,企业面临的趋势,产品与服务执行与推出的时间,顺应时代潮流、消费者需求,才容易成功。

:作战时,敌我的地形差异,也是左右生死的关键。从商业角度来看,可以设想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建立难以匹敌的专业实力与价值,才不容易被市场取代,《财报就像一本兵法书》提到,可以用营收、现金流与净利,作为产业地位判断的依据。

:建构目标并掌握天时、地利的轮廓,也需要高阶经理人具备智慧、信赖、仁义、勇气、严明等能力。领导者要思考,要达成目标,经理人必须何种能力?厘清自己需要的人才,就能知道该提拔、任用哪些人。

:企业需具备明确的组织体系,包含管理规则、标准作业程序、薪酬奖励制度等。当组织拥有明确的目标、跟随未来趋势、具备产业地位,且能依功行赏,论罪责罚员工就愿意为企业奋斗打拼。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评估双方优劣势,再决定是否开战。

除了权衡利弊,做决策前,分析胜算也相当重要,这是孙子说的“知己知彼”。若是在无法预估胜算几率的情况下作战,像是知道我方实力,不熟敌军状态,了解敌军状况,却不能掌握我方实力,了解敌我实力但不清楚战场(商场)的环境条件,对我方来说可能十分危险。

即使清楚自己的桩体,但不晓得目标难度,很容易遭遇瓶颈;不了解自己实力,实施计划时,可能耗费过多精力。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综合敌军、我军实力,以及外在条件的利与不利,再决定是否要投入竞争。

孙子也说:是故智者之虑,必先于利害。利,是达成目标的基本条件;害,可以防止意外发生。有智慧的领导者在分析局势时,必能兼顾到正面与反面的情形。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先求不败,再求胜利。

孙子认为,我们有办法让自己达到不败的态势,却没有可以保证绝对胜利的对策(胜可知,而不可为),因为对手不可能依照我们的意思行动,应该先巩固防御,尽可能掌控自身能掌控的条件。

善于作战的人,首先要让自己拥有“即使敌人进攻,对方也无法获胜的条件”,等待对方暴露出弱点,我方进攻便能获胜的有利时机。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着也”,策略目标是不损耗就能取胜。

最高明的战略,是在避免互相消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在“不打仗”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因为和对手打价格战、或者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推销,最后就算赢得占有率,赚得的利润也可能答复萎缩。

“取用于国,因糧于敌”,借助当地资源,快速扩张。

战争(竞争)需要庞大成本,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粮食与必需装备,最好能在敌国获取,解决货物运输的问题。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队就是蒙古军队,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牲口既是移动工具,也是食物来源。从商战的“因粮于敌”来说,想进入别人的地盘,就要有取舍与交换。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看准对方疏于防守之处进攻。

攻击时,一定要找敌军疏于防守的地方,使敌人不能抵御;撤退时,速度要快,让敌人无法追赶。意思是,利用对手的弱点,让自己在战争中获得优势。用在商业活动中,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新领域,并且快速加入市场,进军还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开发的版图,进行产品开发。以中小企业或者后进者来说,可以锁定被大企业忽略的利基市场,如果能朝市场漏洞进攻,就有机会在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发挥自家优势,使战况能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是竞争的黄金铁则,即使不需要与他人竞争,也能大获全胜。


二、业务行销:避实击虚,找出进攻机利会。

行销的目的就是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顺利拓展自己的品牌。假如你是产品行销经理,要把《孙子兵法》类比在业务上敌人就是竞争对手的产品,胜负关键在于攻占消费者的心。

孙子用兵之道,会先衡量对手跟自己的实力,当自己兵力是敌人的10倍就包围他,5倍于敌人就攻击他,2倍于敌人就分散他的兵力,少于敌人就暂时避开它,如此以来军队小于敌人也能坚固防守,大于敌人就有获胜的机会。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依实力差距决定策略。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进攻对手无防备之处。如果决定要进攻,那就攻击他的弱项,拟定战略的方式如果能像水一样,根据敌人阵型的变化来调整,就叫做用兵如神。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联盟、合作比杀伐更有效益。致胜,不一定要透过战争。孙子认为,战争的代价高昂,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跟敌人交战,让对方自愿屈服,其次才是透过外交手段,离间对手的盟友关系或寻找自己的策略伙伴,破坏对方的竞争策略,最下等的是透过武力击溃敌军,攻打敌人城池。

“敌近而静者,侍其险也”,推敲对手行动背后的意图。《孙子兵法》提到,我们离敌人很近时,对方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们占据有利地形,有恃无恐;我们距离敌人很远时,对方却派少数部队来挑战,是为了引诱我们前进。


三、领导带人:视卒如爱子,关爱与纪律并行

在《孙子兵法》里,最复杂也最核心的概念是“形势”。做事先看形,做起来就靠势。“形”指的是实力,是战略,但孙子讲的“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管理。只要懂得造势,就能得到好结果。领导者可以从《孙子兵法》里提及带兵的体悟,学到许多管理心法,通过造势去影响人的心志,驱使团队前进。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管理要靠制度与讯息传递。《孙子兵法》兵势篇第一句就是讲管理与组织架构。孙子认为,不管是要管理人多或人少的部队,靠的都是组织编制,也就是分数。指挥少数的人与指挥多数的人一样,靠的是“形名”,也就是完整的指令或流程SOP。“分数”与“形名”着重在组织和平日的训练无法一朝一夕达成。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主管不求名声,更不能卸责。只有不求功名战绩,不惧怕罪责与誉名,并尽全力保全民众性命、符合君主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将帅,才可以成为国家的财富。领导者的工作态度,要不求名,不求利,更不会规避责任。要常保谦逊的心,把团队的成功看作是下属的功劳,而下属的失败是自己的责任,进退都不是为了自己。

5种领导性格缺陷

“将者,国之辅也”。领导者须信赖且赋权主管。<兵势篇>提到: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若。将帅是辅佐国家的重臣,“周”代表周全、周密,“隙”则是有缺漏。意思是,将领和君主的关系如果合作无间,国家就会强大,相反如果有嫌隙,国家就会衰弱。君主和将领的关系,就如同上司与下属,信任非常重要,领导懂得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将权限委任给他,因为很多时候,只有在第一线的人,才是最了解状况的。就如同孙子所说“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当老板越过现场最高指挥者去发号施令,将使员工感到不知所措,组织的齿轮就会运转不顺畅。领导者要尊重专业,赋予权限给最了解现场的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用天时地利,而非苛求员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会设法营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而不是规定下面的人一定要办到。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应该过分仰赖员工个人的能力,要懂得运用环境的力量。成员能力高低不同,对于能力较差的员工,不要太苛责他,应该要把力气投注在提高团队全体的士气。以业务团队来说,当销售提升,气势就会出来,进而激励业绩较低的成员非努力不可的心。

为了维持组织与个人的气势,我们必须时时抱持紧张感跟危机感,假想自己处在危险的环境。因为无论是人或组织,长时间处在安定的环境里,难免会松懈。孙子曾说:"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树干或石头在平地不会滚,如果处在斜坡之上就会滚动,方形的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就会让圆木、石头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营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

六种领导过失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营造急迫感,才能成功变革。士兵一旦面临生死关头,便无所畏惧,一旦明白无处可去,便能做好决一死战的觉悟,一旦进入敌国领地,就会团结一心,一旦被逼上绝路,就会奋起反抗。领导者如果想把危机带给团队,就必须“投之无所往”,把员工置于无路可退的绝境,就有可能激发斗志。。举个例子,某主管眼看公司运营每况愈下,决定向员工坦承困境,结果那些过去一起打拼的元老级公园相继离开。留下来的人,都是过去那些被视为“包袱”的人,但没想到,那些人因为没有 后路,突然奋发向上,公司也因此挺过危机。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爱部署,也要能驱动他作战。将领把士兵当作是自己抚养的婴儿一般疼惜,即使危险的深谷也能率领前行,视兵卒如同自己的孩子,在战场上才能生死与共。战国时代的吴起,曾经亲自用嘴巴吸吮士兵腿上的伤,那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邻居疑惑,将军对你儿子好 ,为什么反而哭了?母亲说,之前孩子他爹腿上有伤,武将军替他吸吮,后来就战死了,如今又来吸我儿子的伤,看来我儿也要为他而死了。领导者必须对员工灌注情感,感情越深刻,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员工都会信任他、追随他。不过,只有厚待员工是不够的,“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如果一味溺爱却没有规矩,那士兵就成了宠坏的小孩,没法用了。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以关怀和规矩管理团队。要想士兵们心思一致,必须用关怀对待他们,以严谨的纪律整治。“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如果员工跟你还没有很亲近,就用惩罚去管理,他们会不服;反之,如果大家对你已经亲附,而你却不能严格执行纪律,那团队也不能作战。“文”是怀柔安抚,是胡萝卜;“武”是军纪军法,是大棒,胡萝卜加大棒,打造必胜之军。领导者和同事打成一片没问题,但要守住原则,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


四、沟通谈判:奇正相生,沟通零阻碍。

兵势篇指出,“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意思是说,声音不过宫、商、角、徵、羽,但加以组合后,变化无穷。

“为兵在于烊順敌之意”。先倾听对手,再拟定沟通策略。孙子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道各诸侯国的政治意图,就不能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不能预结外援。《孙子兵法》<九地篇>提及,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意思是,我们要打敌人,又找不到他的破绽,就先把自己隐藏起来,敌人要做什么,都顺着他,让他得志,让他松懈,然后打他。日本的脱口秀演员,在刚出道的初级阶段,说话都像子弹一样,好似讲话要有说服力,就必须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能成名的演员,都懂得说完一个段子之后,先停下来看看观众的反应,再决定之后的话题,顺着听众,更容易博得满堂彩。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强调对方关心的利益,促成决策。掌握对方意图之前,不要急着说服,先想清楚要讲什么。“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意思是集中火力攻其一点,才能产生奇效。除此之外,孙子提醒,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想要对方照着你的话去做,就得“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意思是不要告诉他们有多危险,只提报酬有多大。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意思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他松懈思归时再攻击他。最容易松懈的时刻,就是傍晚。

战斗了一天,下班了,要不要去健身房?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不在对方擅长的领域竞争。这正是《孙子兵法》<虚实篇>的重点,就是“能虚实彼己也”,我有虚有实,敌人也有虚有实。作战想以我之实,击敌之虚,就要调动敌人,让他化实为虚。所谓“致人”就是让敌人来,“致于人”是到敌人那儿去。善战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自卑而备者,进也”。进入谈判局面时,要更留意对方的言行举止。对手采取与事实不符的低姿态,背地里可能正积极谋划下一步要做什么。反之,如果对手一再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故意刁难,便可能是“备强而进驱者,退也”,指来使措辞激烈,摆出前进架势,其实是色厉内荏,要跑了。在谈判上,可能不是为了成交,而是要拖延时间。

轻车先出其侧者,阵也”。讨论具体数字,表示谈判成行。在古代,战车数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当轻车出来,定好位,插上旗,各个部队在自己旗下集结,表示准备开战。在数字尚未出现之前,都只是彼此试探。相反,如果对手不断丢出数字,很可能是对手急了。《孙子兵法》行军篇指出“奔走而陈兵者,期也。”意思是,敌军展开兵力,期待交战。在谈判桌上,如果对手一直提出详细数据佐证自己的提议,并依次不断丢出提案,正表示对方想要解决问题,也有可能是对手公司急着想完成交易。

“无约而讲和者,谋也”。未逼迫就妥协,小心有陷阱。以下两种情况,对手可能有阴谋。第一是“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指没有实质性的谋约就请和的一定是有阴谋。在谈判中,我方还没有开始追问、逼迫,对方马上就提出妥协方案。这时候就要小心,这个妥协方案中,可能存在陷阱。第二是“半进半退者,诱也”,半进半退,即使进退不一,有进有退,队形杂乱不整,那就是引诱我们前进。他进,怕我们跑了;退,又怕我们不追。谈判中,对方一下同意,一下又反悔。一再反复进退,故意表现出只差一点点就能成交的感觉,让我方焦虑不安,进而提出折中方案。

“以正和,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解最多的一句话。最大的误解,就是以“奇”胜的“奇”,音同“机”,是数学词,奇数偶数的奇,指的是正策之外,多余的招数。正奇是有先后概念的,孙子不是要你一开始就出奇制胜,而是留牌在手,看状况打出。


五、职场生存:先于利害,思虑更周全

摊开《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主旨就是,凡事都要有计算;<军形篇>也提到,“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意思是善战的将领,首先重视情况判断,其次是兵力部署,第三是评估人力、物力数量,第四是计算敌我的优劣,第五是战胜敌人。度、量、数、称,指的都是敌我实力计算的单位。

人生也是这样,要懂得计算。比方说,你衡量自己的基准点,以后转职需要多少筹码。有衡量的意识,做事情也会更有章法。职场上不只是衡量自己实力与成长也要考虑工作、同事和竞争对手。《孙子兵法》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如果能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时间出现,即使远涉千里,也应该前往会战。如果不知道敌军动态,很有可能我在右边,对方攻我左边,我在左边,右翼被袭击。

“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平日蓄积能量,已备上场表现。行军篇提到“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意思是军队所在的地方,都喜好高亢、凉爽,厌恶低洼、湿地;当日光充足、空气干燥,军队的疾病也会减少。“养生”指的是靠近水草;“处实”则是占高地、靠高山。“养生处实”,代表生活有保障。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综合考量利益与风险。聪明的将领,能够考虑、兼顾事情的利害关系,能够看到有利与不利的条件。<九变篇>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进一步解释了如何面对利害。顺境时,把不利、有害的所有可能性,都放进去考虑,在艰困、不好的情况下,找到有利的线索,就能解除患难。有点类似现在的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等4个面向,把事情考虑的更全面。

先夺人所爱,则听矣”。先取得有利条件,掌握主导权。如果必须掌握局势,或是预料到对方会有负面反应时,《孙子兵法》中提到“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当敌人整军而来,该如何应对?答案是夺走他关心、爱护的东西,攻击对方最在意的事情。

“是故始如处女,后如脱兔”,请敌人放下戒心,再快速行动。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要像姑娘一样深藏闺中,让人有柔弱、不足挂虑的感觉;等到战争开打后,则要像狡兔一样灵动,一旦敌人露出破绽,就使敌军感到猝不及防。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说,战争的法则,保全敌国与自己国家的是上策;打败敌人、破坏其他国家的则是次等策略。在作战的时候,如果能把敌方困住,使对方认清形势,感到绝望,是再好不过的情况。如果对方拼死反击,双方都会付出代价,你得到的也不是“全城”。《孙子兵法》火攻篇也提到,“主不可以怒而与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符合国家利益,才可以行动,生气的时候,总有一天会恢复喜悦与平静,但战争打下来,伤亡却难以恢复。

在职场、生活上,这句话的含义是,尽量不要树立无谓的敌人。同事、部门、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能用平和的方式处理,通常会有更好的结果。保有“化敌为友”的空间,保持情谊,对双方都有好处。


六、资讯收集:知己知彼,赢在开战前。

胜算建立在你知道多少,投入前先观敌情,找情报。

从《孙子兵法》的篇章安排俩看,<用问篇>是最后一篇,用问,指的就是派间谍收集情报。孙子认为间谍太重要了,可以说是战争的总结与起始。

如果把间谍,视为“情报收集”的手段,就可以看出,孙子强调“胜算”,资讯和情报的整理,就是“算”的一环。而且,正因为间谍不容易,要有智慧的将领和君主才能巧妙使用间谍。

“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无知是最不可原谅的失策。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打仗非常耗费人力物力,如果只是爱惜爵位、金钱,不知敌人内情去打仗,是“不仁”的极致。而且,卓越的君主和将领,都在于他们能做到“先知”。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解释了情报的重要性之后,接着谈资讯的品质和来源。“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此句出自<用问篇>,意思是资讯不可以祈求天地,也不可以从仰赖过去的经验,也不能卜卦,必须来自于人。“人”的意思,可以有几个面向,一指的是第一手,来自现场的情报。二是指来自值得信赖的人。

“故有问有五。”5种取得情报的人脉。如何丛人身上得到资讯呢?孙子将间谍分为5种,也可以视为5种获取情报的人脉。因间指的是本国人在敌国;内间是敌国的官吏;反间为将敌国间谍变为自己的间谍;死间是奉命到敌国工作,可能无法回来;生间是派往敌国但随时回国报告情报的间谍。

《孙子兵法》<军争篇>也,“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一定要采用当地熟悉的人。举例来说,想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除了直接询问之外,也可以试着体验看看。

资讯到底要多详细呢?《孙子兵法》说,“凡君之所预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性命,令吾间必索之”。想要进攻的时候,必须先调查主将、部署、联络人、护卫、侍从的情形和性格。这也符合5间的概念,就是了解客户和同业,最好是从上到下各层级都能打通,不会只有单点的消息来源。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从外在踪迹解读对手动向。《孙子兵法》也提出了不少判断解读资讯的方式。<虚实篇>提到,“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也就是彻底了解对方,就知道给他什么诱因,让他自己上门。

“非圣贤不能用问”。成为别人愿意透露情报的人。最后提醒的是,情报不是问了就会有。没有人愿意向不值得尊敬、信赖、或没有价值的人提供有用的情报,最大的关键在于自我提升,让人觉得因为是你问我,我才愿意透露消息。能否取得够利多的资讯,与请托者的人品有关。《孙子兵法》原文为“非圣贤不能用问,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还说,“故为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侍而动也。”不仅是自己的品德要好,也要使用最好的人才去获得资讯,驱动公司的决策和执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高启强手不释卷的《孙子兵法》奇在哪?他都从里面读了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