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

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意思很明白,宁愿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不要学瓦岗四十六友聚义。同样是陌路相逢,异姓结拜,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

桃园三结义,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刘备本是涿郡小贩,织席贩履为业,关羽因误伤人命逃亡到涿郡,以贩枣为生,张飞本是一屠户,杀猪卖酒为业,三人因为一次偶然相遇街市,却是不打不相识,情投意合之下在张飞满是桃花的后院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之后三人招募乡勇,共举大义,南征北战,创下三分天下之基业,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大业未成,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死于东吴吕蒙之手,紧随其后张飞报仇心切,遭手下叛变被杀,刘备倾全国之兵讨伐东吴,欲报深仇,结果功败垂成,夷陵之战败于陆逊,身死白帝城。

刘关张虽为异性兄弟,但情同手足,同甘苦共患难,生死与共。哪怕因为战事失利暂时分居各处,依然不忘兄弟之谊,在得知彼此下落后,千方百计也要重聚,最后了为了报仇即使明知与自己的战略部署不符合,明知不可为,也不惜一战。情深义重至此,夫复何言。

瓦岗一炉香,是指贾家楼结义,隋唐时期,魏征、徐茂公等共计四十六友为共同的心愿结义结拜,歃血为盟。史称贾家楼四十六友。结拜的时候说着同生共死,共赴大义,可后来却各怀心思,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刀兵相向,兄弟相残。单雄信在临刑前,拒绝喝兄弟们敬的送行酒,可见其对这段情谊有多么淡薄甚至不屑。

原本都是一群绿林好汉,江湖中人应该更重义气,在乱世相逢,为了共同的理想结伴而行,本是一桩美事。可是这群自诩英雄好汉的人物,却是一盘散沙。初起时一腔热血,还能团结在一起,时间一久,人心就开始浮动了。每个人都在算计着自己的那点事,当初的誓约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宁学桃园三结义,虽然最后结的是君臣名分,但情谊不变;虽然不得善终,但肝胆相照履行了誓约;有兄弟如此,已不枉此生。不烧瓦岗一炉香,因为这一炉香烧的很不值得,兄弟之名只是过场,转眼即忘。

由此可见,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结交,更别说结拜,如果所遇非人可能就会抱憾一生。毕竟如果从未结义,人各有志,也就无所谓背叛。但是喝过酒磕过头,以为可以生死相托,最后却发现所托非人,那种感觉怕是永生难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