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清净再清静 白话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一章的内容是前两章的深入。第十一章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阐明有无、利用的关系;第十二章劝勉我们不要执着于外物的感官觉知,要利用好外物,去感悟其内在法则;到了这一章,把“有”的范围,从外物缩回到个人的身体和情感,指出不要为情绪所困,而生宠辱、得失之心。所以题为“清净清净再清静”,意指,我们既不要执着于外物的感官,更不要执着于情绪的觉知,要始终保持一个清明的觉知状态,以更好的感悟世界、体悟人生。


宠辱得失,看似很大的词,却小到我们生活的点滴,小到一顿合口的饭菜,小到心情低落时,家人朋友的一句问候,小到他人的无心之言……


每天,我们的情绪就这样上下起伏着,惊喜着,悲伤着,有时几日喜,有时几日哭,我们为情所困,为得失所伤,为宠辱所惑,严重的甚至心生怨恨,怨他人,恨世界,怨天尤人。


我们细想下悲喜得失的来由,当事情的发展超出我们的预期时,“惊”就来了?就像我们常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们给予了未来太多美好的期许,当不好的结果出现时,落差反而更大了。


所以,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对抗着“宠辱若惊”,有的人做最坏的打算,以减少期许的落差;有的人做最好的努力,以最大可能的达到预期;有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想探知未来的结果;还有的人,把关注点放在了“若惊”上,修得了一张喜怒不形于色的僵硬脸;更有些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其实是放弃了自己的内心,麻痹了自己的感情;还有些人,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活在自我催眠中,逃避现实,“逃”过去的,就一辈子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逃”不过去的,癔症就犯了。


在“宠辱得失”的冲击下,我们甚至患得患失,做不到诗仙李白那样“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喜时忧虑,忧虑时更忧虑。


我们被“心情”拿捏得死死的,跨不出,逃不掉,理不清楚,想不明白,还可能想都没想。


所以今天,我们好好琢磨琢磨“心情”、“宠辱得失”这个事。我们的心情与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以前写过一首打油诗,讲的是十二经络和情绪的联系,下面分享给大家:


“我有一把刀,斩尽心中诸烦恼!

情绪连经络,经络汇腑脏。烦恼病中生,烦恼身中找。

急躁源于胃,委屈起于脾,肝怒胆焦肺悲伤,心怨肠哀肾恐惧,

心包压抑难排解,三焦紧张不轻松,剩下大肠和膀胱,一主烦恼一郁闷。

今日听我一声劝,烦恼消尽身需好,执以此刀通经络,斩尽心中诸烦恼。”


这里的“刀”寓意通开经络不畅的刀,把经络不畅的地方打通,烦恼自然没了。


“情绪连经络,经络汇腑脏。烦恼病中生,烦恼身中找。”说的就是情绪、经络、脏腑是息息相关的,烦恼来源于脏腑、经络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身体中找到烦恼的因由。


“急躁源于胃,委屈起于脾”急躁的情绪与胃经相联,比如我们说的“心慌”就是胃的部位,慌了,就急了。又如“饿怒症”,当我们饥饿时,身体会产生危机应急反应,这种危机感源于人类祖先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所以,存亡之际能不急么?脾,为土,主包容,反之则是委屈,我们说“脾气好”其实就是能容纳不同的观念、见解,同时当一个委曲求全的人,不堪负重忍辱时,突然脾气就大起来了,甚至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肝怒胆焦肺悲伤”,肝属木,为柔顺,代表顺应规则的谋划,但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肝气就不能抒发出去,便成了怒火,所以有些人遇到麻烦时,不是去解决,反而歇斯底里的暴怒起来,就是这个原因;俗话说肝胆相照,肝代表柔顺的计谋,胆就代表着中正、果断,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我们说赵云一身是胆,讲的就是战场中杀伐果断,毫不犹豫,如果胆经出了问题,就会变得犹犹豫豫、左右摇摆,所以说胆的负面情绪为焦虑;肺主一身之气,所以悲伤时会嗷嚎大哭,哭的甚至喘不过气来。


“心怨肠哀肾恐惧”,心为慈爱、喜欢,我们常说心生喜欢,喜极生怨,爱极生恨;心经与小肠经互为表里,心为喜欢,小肠为悲悯,放在一起就是慈悲,所以我们说“菩萨心肠”,悲悯过重就是悲哀、哀愁,所以我们说“百结愁肠”、“牵肠挂肚”。肾主骨,对应情绪为恐惧,举个例子:汶川地震的时候,有一批刚满月的猪仔被地震吓到了,一年里,不管怎么吃他们的个头也长不大,所以,我们常说“不要吓唬小孩子,会长不个子的”,是有依据的。


“心包压抑难排解,三焦紧张不轻松”心包经是辅助心经的,主快乐,反过来就是压抑,所以我们再看“喜极生怨”,当心经“喜欢”的情绪无无法通过心包经发出来时,胸口那么一堵,血压一升,便成了压抑,压抑久了便成了怨念。所以我们说“喜欢就要说出来,说不出来就放下,但是不要憋在心里”,我们要妥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三焦包揽整个躯干,对应情绪为舒缓和紧张,一个人紧张了,腰背胸腹都紧锁起来,甚至连四肢都跟着僵硬了,所以我们看紧张的人在演讲的时,言语往往是哆哆嗦嗦的,因为胸腹太紧,连呼吸都不稳了。


“剩下大肠和膀胱,一主烦恼一郁闷。”大肠经与肺经相联,我们一身的气,除了从口鼻出入,就是肛门,所以大肠通过气把污秽挤压出去。排不净了,便秘了,气就不顺畅,人就窝火烦躁了。膀胱经遍布周身,不仅仅是小解,还有排汗,是人最外向最阳光积极的,当汗憋住出不来了,身子都紧巴巴的,所以反面的情绪代表郁闷。


古人的用词都很妙!比如郁闷,汗憋在里面了叫“郁”,汗液憋在身体里,身子又很热,所以“闷”,就像三伏天一样又热又潮又闷。比如,心经的“慈爱”,慈代表对生长的关心,所以心经的快乐,代表生长的快乐,就像垂体分泌了各种促生长的激素一样分发给各处。再如,三焦经的“紧张”,既描述了人的心情,还体现了身子的紧张状态……


情绪与经络脏腑用现代医学解释多与激素产生关联,比如多巴胺作为快乐、激情的代名词在心脑,肾上腺素与恐惧相关在肾脏,胰岛素让人心慌在胃等等……


所以,我们的情绪跟身体息息相关,情绪是我们身体的外在表现,身体是情绪的物质基础。所以老子说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们患得患失、思前想后的还不就是因为有这个身子,没了身子,还有什么担心的?


这里,虽然这里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但是道德经中并未提及身体不重要。相反,还很重视我们的身体,比如第十章讲的“载营魄抱一”,讲的就是身体的修正。再如下文中说的“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关照天下,从侧面指出身体的重要。


所以,“及吾无身”只是个假设,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荣辱得失”这些情绪源于身体的感官觉知,这些情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自己的身体,更好的察觉自己的状态,以做到自知。


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张白纸,产生了一种情绪,就在身体这张白纸上画一笔,情绪缓过去了,身子恢复过来了,就要擦干净。如果不擦,画的越来越多,就辨不出新画的图案了,就摸不清自己的情绪了,就看不透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就不自知了!


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着一张白纸的样子,始终保持着清清明明的感官觉知,过去的情感就擦掉,病态的状况就改掉,清净清净再清静,然后,更好得感悟当下,体悟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净清净再清静 白话道德经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