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章 回忆之路

第四卷  第一章  回忆之路

       就让时间回到2015年的那个夏天。

  那个暑假,是我和小昌、小蒙三个人去的新疆,从学校出发,去北京辗转,到乌鲁木齐。深深记得去北京辗转的时候,中间的转车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们一下车就往大巴车的地方跑去,没有车,只好打车过去,最后找了一辆面包车。都已经做好改签的心理准备了,改签到明天。但还是想以最快速度搏一搏。

  车一路奔驰,一个红绿灯的时间却感觉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煎熬到撕心裂肺。到达北京西站的准确时间我已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们给完钱,一下车就飞奔而去,过安检也是插队的。眼看时间越来越近了,真的是争分夺秒。

  找到检票口,便飞奔而去,当我们到达火车站时,外面已经一个人也没有,我们向着自己的车厢狂奔而去,耳边还响着火车快要出发的警笛声。

  终于在最后一刻赶上了火车,刚上火车,车就开动了。那一刻,我发誓,再也不要赶火车了。要赶也不要要把转车时间弄这么少,幸好赶上了,不然又得住上一晚,又得花上一晚上的住宿费。

  上了火车,汗水一滴滴的往下掉,完全制止不住,裤子衣服都湿透了,只见周围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赶上了火车,或许这也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旅行。

  在经历了三十多个小时后,在经历了一天一夜零十多个小时后,火车缓缓驶进乌鲁木齐火车站,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兴得不能自已。

  在不知道跨越了多少山川河流后,在不知道驶过了多少公里的戈壁滩后,终于到达了一片沙漠中的绿洲。

  一下火车,还没释放完的激动心情,却被一股热浪打回原形。真的是太热了,而且一下火车,还能够看见远处地上的热气。我三便往出站口走着,万万没想到能有这么热。本以为新疆火车站出站应该会很严,但是出去连一个查票的都没有,直接就可以出去了。

  出去之后,等着杜泽猷过了接我们,因为之前跟她说过,她们放学迟,提前打了电话,说过来接我们。

  不一会,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老同学,一个女生,独自来到这么远的城市,挺不容易的,也很佩服她有这个勇气。之前的一句玩笑话,那一刻却真的站在了新疆乌鲁木齐的土地上,和许久不见的老同学并排走着,聊着天。

  后面我们打了个车去到她们学校附近,先去一个餐馆吃了饭,吃了新疆有名的大盘鸡,很好吃,也很感谢杜泽猷的盛情款待。那顿饭吃得很爽,可能是因为火车上泡面吃腻的缘故吧。吃完饭,杜泽猷又带我们走了好远的路去找住的。天挺热的,在外边时间长了,实在是受不了。

  找了住的,杜泽猷便回学校了,我们三稍稍调节了一下,准备明天去小昌他爸那边。下午去杜泽猷她们学校走了一圈,还去田径场走了几圈,可能是对田径场比较偏爱吧。

  逛完去餐馆吃了饭,晚上又去她们学校美术馆后面的小花园坐了一会,还给李著林打了电话,李著林和她一个学校,我们一个画室的,最近出去花墙画去了,没在学校。

  时间差不多了,阿杜送我们到校门口后,就说再见了!我们三凭着白天的感觉回到了住的地方,收拾收拾便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便出发往小昌他爸那个地方去了。住的地方出门右转一百多米就有BRT快速公交,可以直接到达汽车站。没想到的事BRT还得安检,包里的听装啤酒不能让带上公交车,后来才听说只要是液体都不让带,我们差点就在现场复制了王宝强在《人在囧途》里上飞机前的画面,但后面还是放弃了,因为是一点也不想喝,温度太高,我们只好把啤酒给了安检那大爷,可把他高兴坏了,估计也只有我们刚来这边不知道这种规矩的才会做出这种事吧。

  过了安检上了公交,到了火车站旁的客运站,买了到呼图壁的客车,上了车,到了呼图壁的途中停车还接受了警察的身份证验证,最终才终于在一个地方下了车,还是一样热得不行。

  过了一会,小昌他弟和另一个他们家的过来了,我们上了摩托车,往目的地开去。

  不一会便见到了小昌他爸和他妹妹以及他老家的亲戚朋友,很是热情。不一会我们三又在他们住的地方另租了一间房,三百块一个月。过了两三天左右,活来了,我们三早早的五点多就起床,准备去地里干活了,之前说是去地里干活,但具体干什么样的不清楚。

  天还没亮,一群人便骑着车往目的地开去,新疆的昼夜温差真是大啊,早上坐在摩托车后面直发抖,冷的不行,当了中午又热得不行。

  穿着前一天刚买的衣服,特意买来干活的衣服,很便宜。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只见一大片大片的树摆在眼前,说时迟那时快,已经有老乡上前去开始砍起了树叉。心想,这么大一片,啥时候才能干完啊!

  我和小昌小蒙一起,刚开始还干劲十足,慢慢的就跟不上大部队了,当然也随着气温的升高,体力开始慢慢透支,双手也慢慢变得没有多大力气去砍树叉了。

  到十点多的时候,太阳开始猛烈起来,汗水一直往下掉,喝水也没啥用。我三落后了大部队一大截,想跟也没力气跟上了。想想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毕竟团队协作,也不好意思多作休息。只好硬着头皮,顶着烈日往前干,也不管什么手上被划破,脸上被刮到了。砍完树叉还不算完事,还得把砍掉的树叉抱田外边去,这个就更费体力了。

  但是也没办法啊,看着其他人都在拼命干活,我们也不能闲着,慢就慢点吧!我和小昌还行,能吃得消,小蒙就不一样了,干活干得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毕竟第一天,身体给方面都不太听使唤。

  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的时候,太阳时真大啊,温度也是极高,干活的速度都像慢镜头一样。

  心里一直在想,难道他们都不知道累吗,一直不停干活,女的干的都比我三快。还有小昌他妹妹,年纪还挺小的就来干这种活,都挺不容易的。

  到了中午,太阳差不多最猛的时候,实在是不能再干下去了,温度太高了。便一行人骑着摩托车准备回去了。回去的路上,坐在小林车子的后面,吹着风,离开了那片地,感觉就像是离开了炼狱一样。

  车开得很快,吹来的风是那么的凉爽,离开地里的心情很是激动,感觉终于熬过来了。回去的路上看见一片果林,全是小苹果和李子,我们几个把车放路边,就直接进去打去了,也不管有没有人会来。

  打了一个,在衣服上擦了擦就吃了起来,也不管干不干净了,因为又累又饿,管不了那么多了。苹果虽小,但是很甜,吃得很是过瘾,临走时还用口袋打了一大包回去,也是够够的了。后面才听说,那种是果林,一般没人管,可以去打,但别把人家树叉弄断就行。觉得还挺不错的,下班还能吃到免费水果。高强度的工作让小蒙吃不消了,他去了两三天就干不下去了,后面就没去地里干活了。我和小昌还是每天都跟着他爸他们一起去地里干活,吃饭的时候我们三就和小昌堂哥一起开火。

  有那么十多天,每天早早的起床,去到地里,勉强能够看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干活了,干到十二点左右差不多就回去了。但有时候早上会带饭过去,中午就在地里吃,找一块凉快点的地方再睡个午觉,其实所谓凉快的地方只是太阳没有晒到而已。

  待了十多天的小蒙可能觉得这样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准备过两天就走了,去哪儿也没确定。

  就在他要走前一天,我们都去地里面干活去了,干了一早上,中午刚在一个鱼塘边的阴凉处吃完饭。小昌亲戚接到他家那边打来的电话,说雄哥和小富同学出车祸了,我们一听都吓了一大跳,但庆幸的是没出什么大事,只是有点皮肉伤,但心里还是不太放心。

  下午干完活回到家,却发现没有电话里所谓的皮肉伤那么简单。雄哥伤到骨头,小蒙的右脚挫伤了一大块。本来明天就准备走的小蒙,原本想着最后煮一顿饭给我们吃的,便和雄哥一起骑着车去买菜去了,谁料回来的路上几条够从路边一下冲出来。由于太突然,可能也是由于速度有点快,来不及避让,撞到一条狗之后,车也倒了,两人也倒在了地上。

  原本该是一个圆满的故事,却因为这一出即兴表演改变了故事的过程和结局。出了事,小蒙想走也走不了了,只能好好待着养伤了。看着那一大块伤都感觉很痛,特别是过两天后,挫伤的地方变硬之后更是老火,一动就扯着痛,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种感觉,肯定不好受。

  刚开始是我们把饭做好了给他送过去,一天躺在床上,后来时间长了,能够走了,一瘸一拐的能够自由走动了才渐渐好了起来。

  小蒙养伤养了十多天,我和小昌也在地里干了差不多十多天。那段时间,心里和身体上都承受着折磨,每天干活回去,浑身无力,精疲力尽,心也累。每天重复着相同而又繁重的事,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每天都告诉自己,咬咬牙就会过去的。

  后面我是还是受不了日复一日繁重的工作了,便和小昌以及他爸说清楚要去乌鲁木齐找我同学,于是就和小蒙一起去乌鲁木齐找杜泽猷去了,那时候李著林也回学校了。到了乌鲁木齐第二天,我和小蒙、杜泽猷、李著林还有一贵州老乡,去玩了一天,第二天小蒙就出去走了,好像是去兰州找水波去了。而我也就住在了李著林他们寝室。刚开始去新疆师范大学,还有点新鲜感,但玩了几天心就开始慌了,觉得那样下去也不行啊。后面开始在网上找各种兼职,日结的那种,后面有一次还去了天山当服务员,看了美景,同时也看了一场山上的婚礼。

  新疆的学校或许管理都比较严格吧,进学校还得刷校园卡,进寝室的话还得押身份证,去李著林寝室住了一晚上,宿管阿姨看见我就说,咋没看见过我,说叫我把身份证给她看看,我给了她,她却押着不给我了,过了三天我去找她要身份证,却说我住了三天得交钱,我顿时就懵了,还带这样的。我想着身份证一直放着也不是办法,那要一直住还不得一直交钱啊,只好给了钱,把身份证先拿到手,后面又在地下室住了十多天她也没说啥了。别说,大夏天的住地下室还真挺凉快的。

  做了几天兼职,也把杜泽猷她们学校逛差不多了,也很怀恋她们学校六块钱的快餐,好吃还实惠。感觉在新疆师范大学上了半个多月的学,虽说没学到些啥,但深刻感觉到,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熟人的重要性。虽说不能帮你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但能让你有家的感觉。

  最后要离开新疆回学校的时候,我又坐车去找小昌去了,又和小昌他爸以及他兄弟姐妹、叔叔伯伯。

  真的很感谢在哪遇到的每一个人,甚至也感谢小昌他一小堂弟,每一个人都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和深思。在外面,就必须得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同时也很佩服和惋惜小昌的弟弟妹妹,小小年纪就辍学出来打工,就仅仅因为家里没钱供他们上学。因为毕竟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哥哥,迫于现实的残酷,不得不出去干活,只为让自己的大哥上好学,每每想到这样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伤心的同时也让我倍感欣慰,有这么懂事弟弟妹妹。

  我和小昌临走的时候,他妹妹还从工资里拿出来四百块个小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简简单单地心意却让人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我不知道小昌要用什么才能够报答弟弟妹妹的这份心意和付出去的青春年华,又或者说这根本不需要去回报,而付出的人的出发点似乎也是没有要从中得到什么。

  而这样一份情,也是无法去衡量的。这样的一份情,是无法去还的,因为压根就还不了,毕竟逝去的青春年华怎么能说还就还的。我们都没资格说还别人一个青春年华,我们也没资格要别人为我们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我们都担不起这份责任,更承担不起。

  当然,故事的最后不可能只有一个结局,我们都不得不去接受一个个我们不喜欢的结局。也但愿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青春好好努力一次,好好疯狂一次,好好活一次。

  故事的最后,也不去谈什么回不回报的事了,再说这份情他还不了,哪怕是一辈子。

  看着目送着我们走出屋子的“父老乡亲”,相处这么久,我也早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叔叔伯伯、弟弟妹妹了,对我的好我也是看在眼里,明在心里。都很朴实,很善良,对人简简单单,有时候却能让你感动落泪。

  坐在去乌鲁木齐的大巴车上,心情也还久久得不到平静,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车开了,看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街景,往事却还历历在目。

  从当初第一天到那开始,从早上五点到中午十一点干活相处开始。还有大中午骑着摩托车去打台球,大晚上的去坟场抓蝎子。也还记得去公园偷偷游泳的荒唐事迹,当然也还记得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一群吃苦耐劳、可爱的人,愿你们身体都健健康康,每天都开开心心,做不了什么,只有送上一句简简单单地祝福,希望你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互帮互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卷 第一章 回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