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给女儿的四句话

        这里是吴军的《硅谷来信》第3季。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四句话。如果你读过我的《态度》这本书会知道,我家也有两位女儿,我了解到这四句话之后,把这些话也分享给了我的孩子。也许你会想问,这位父亲到底是谁,这位女儿又是谁呢?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四句话本身。

接下来,我就把这四句话分享给你,也谈一谈我对这四句话的理解。也许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享给你的孩子。

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第一句话:凡事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很多事情之间原本不是对立的关系,没有必要一定把它们对立起来。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我花时间帮助别人,自己的工作就做不好了。其实花时间帮助别人并不一定影响自己的工作。除非你手里这份工作的截止日期就是第二天,做自己的事情的确和帮助别人产生了冲突;否则,你以一种非此即彼的心态看待这类事情,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恋爱中的人常常会抱怨对方不满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说对方这么做就是不爱自己,这也是一种“非此即彼”。不满足某项要求,可能是因为对方确实有困难做不到,也可能是这个要求本身不合理,如果非要把“能不能满足这项要求”和“爱不爱自己”放到对立面,就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之前讲过,小孩子因为智力发展不完善,只能做出对与错的简单二元判断,孩子可能会说“如果不给我玩具玩,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之类的话。孩子用这样的方式交流,是因为他们只能理解这样简单的逻辑,也只能通过这种二元对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诉求。

而人成年之后,智力发育成熟了,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就应该懂得世界上的事情并非一定是黑白对立的。有些事情彼此扯不上边,更不能把它们刻意地放在矛盾的对立面,比如觉得好好学习就不能锻炼身体了,专心工作就不能照顾家人了,等等。一个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长大的表现。

不过总有一些人,身体长大了,思维方式和见识没有随着身体一同成长,仍然停留在小孩子的阶段,仍然抱着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在不是矛盾的地方刻意制造矛盾,遇到真的矛盾了又只会回避问题。结果生活变得很累,累的时间长了,就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想去做,人变得迟钝、懈怠。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忙,没有闲暇,烦心事很多,这时可以考虑一下,有些麻烦是不是自己造成的,有些矛盾是不是自己发明出来的。

女生的感情更细腻,有时候更依赖于感情来做判断,可能更容易陷入所谓“非此即彼”的困境中。这时可以跳出来看一看,用理性想一想,事情是否果真如此?有没有别的思考维度?能不能采取别的做法?

不只看他如何对你,还要看他如何对别人

再来看这位父亲给女儿的第二句话:谈恋爱时,不光要看对方对你怎么样,还要看他对别人怎么样。

说这四句话的父亲本人不是一个爱多说话的人,平时很忙,工作中接触的人非常多,在单位和在家里都是最有定力的当家人。他对女儿说的这句话,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我父亲其实也对我讲过类似的话。我自己生活中不论和什么人来往,都会注意对方怎样对待别人,对方喜欢接触什么样的人。类似的话,我也分享给了我的女儿。

在恋爱中的追求者,很容易做到温柔体贴、出手大方,平时甜言蜜语,动不动就送本书或者送张电影票来,兜里随时装着巧克力,这些恋爱的技巧不用教谁都能会。至于海誓山盟,反正没有成本,恋爱一年可以说得比结婚后一辈子还多。

但这只是他对待追求对象的方式,有的人热恋时对女朋友千好百好,但私下里对待其他人可能粗暴、吝啬甚至偏执。我在前面的信中讲过,不要以为所有人都会心口如一。很多女生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结婚之后,怎么丈夫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变得让人厌烦。其实有可能那才是真实的他,恋爱时那种完美的形象反而是假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办法之一就是多观察他是怎么对待身边的其他人的。

其实不仅恋爱对象会这样,但凡对你有所求的人,都可能会有类似的做法。什么人算是对你有所求呢,比如要和你借钱的人,要租你房子的人,想和你谈成生意的人。在追求目标时,很多人都是热情备至,但等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在美国,经常有房东和租客到法庭上打官司,常常是因为租客住进房子之后就拖欠房租赖着不走了。因此,有经验的房东不仅要查潜在租客的公开信用记录,还会去向他身边的人了解这个人为人处事如何。这样虽然成本高,但能够省掉后面很多麻烦。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对于第一次打交道的创业者,也会秉承一个原则,就是他自己社群里、朋友圈里面的人必须跟着投,这都是花钱得来的教训。

如果你是女生的父亲,在恋爱婚姻这方面,我再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相比儿子来讲,父亲对女儿的陪伴更重要。举两个例子:同为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张爱玲的感情经历非常不幸,而林徽因的婚姻生活则相当美满,两人在感情上的不同遭遇和他们小时候成长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满清遗少,品行不端,没有给张爱玲带来什么好的言传身教;而林徽因则有一个把她捧为掌上明珠的父亲,带她游历欧洲,是她的良师益友。

第二个给父亲的建议,千万不要对女儿催婚。不要老觉得婚姻一定是一种获得,硬逼出来的婚姻有可能是灾难。如果理解不了一件事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就像只知道有正数,不知道还有负数一样,思维水平还停留在小学。

不要仓促做决定

这封信要分享的第三句话是:只要不是关系到生死的事,不妨先放一下,不要仓促做决定。

大部分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感性,有时在感情的作用下会很快做出决定。比如,生气的时候、委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冲动的发言;遇到突发情况,难免因为慌张仓促行事。可一旦做决定太快,后悔的情况也会变多。事实上,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话可以暂时不说,事可以先不做,这样犯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越是冲动慌张的时候,越是要冷静。只要事不关生死,不妨去喝杯咖啡,或者去健身房锻炼一下,平复一下心情,很多事就云散风清了。心平气和之后,好的解决方案,好的表达方式,也会自然地浮现出来。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只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只有女性才会遇到的问题,有的女性在这方面其实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比如我曾经有一位亚裔女同事,她是和我一同进的谷歌。当时她所在的团队里很多人都是男性白人的博士,学历比这位女同事高,英语也比她好,但领导却把团队交给这位女同事管理,就是因为这位女同事为人淡定,很少冲动,也很少犯错误。别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她常常不说话,事后把那些问题逐一解决掉。

守住底线

这封信要和你分享的第四句话是:守住底线。

这句话不只是可以给女儿,也可以给每一个人。在美国社会,和中国一样也有各种复杂的关系要处理。在单位里也有各种派系,有权力斗争。很多时候,来一个副总裁,就会带来一批自己的人,排挤掉一批原来的人。这样的内耗在任何单位里都可能有。有的人遇到这样的事喜欢站队、抱大腿,甚至为了上层的变动和单位工作重点转移大伤脑筋。抱大腿抱对了且不说,一旦抱错了,结果可想而知。更何况,靠抱大腿上位,就算暂时抱对了人,以后单位业务重点转移了,常常就得和上级一起走人。

2021年,奈飞从中国引进了一部电视剧《理智派生活》,这是一部职场剧,里面就有一群很不称职的总监,在公司抱着一个副总裁的大腿,然而这个副总裁错判形势,后来被公司扫地出门。前面说的那些浑浑噩噩的总监,前景也好不了。现实中,我们也会看到有的大公司整部门整部门地裁撤。靠派系斗争上位的人,很难永远是派系斗争的赢家。

在任何单位里,人都要记住原则,守住底线。当然,如果自己能够把工作干得出色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最出色,也要让整个单位都了解到你的价值,而不是只依赖一两个人。对于已经做到中层的人,最需要动脑筋的事情是如何让自己的团队有效率。可以引入必要的竞争,这会给团队带来朝气;但是物极必反,过度鼓励竞争会造成内耗甚至员工的离心离德。

对于女性来说,在男性主导的职场中打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因此就觉得,自己一定要比男性同事更狠才行。其实大部分时候单位任命一位女性做领导,可能恰恰是需要她用智慧来平衡各种关系,安抚团队成员,这是女性的优势所在。明白自己的价值,守住自己的底线,才是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正解。

如果是在基层岗位,女性则可能面对更多的困难和诱惑,更要记住守住底线这句话。我们时不时会听说某公司某位女性员工因为和男性中高层的暧昧关系获得了什么职位;然而一旦公司调整组织结构,清理不称职的人员,这样获得职位的人就留不下来了。如果女生本身有能力,卷入这样的事里就更不值得了,就像我在之前信里说过的,有些路看起来是捷径,其实是离成功最远的道路。

小结

总结一下这封信分享的这四句话:

一,不要做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二,对于对你有所求的人,不仅要看他对你如何,更要看他对别人如何;

三,不要仓促地做出决定;

四,守住底线。

其实这些话不仅对女性适用,我相信对男生也应该是有启发的。对此你有什么心得和体会,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好了,这封信就说到这里,我们下一封信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父亲给女儿的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