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学生升学的冲突认识

今天石家庄讲课仍旧是提起一个话题:随着推进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探讨长学制培养等职教规划落地,未来中职教育升学需求会很大。在山东更是提出了近年要达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0%由中职升上去。数字不小,一下子就对中职学校正在推进的校企合作培养形成了影响:大家都去准备升学了,还怎么搞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啊?

这个认识的言外之意就是,校企合作原本是冲着人力资源而来,这最后学生升学了,到不了企业来,那我们有什么积极性。一时间不免困惑,如何继续校企合作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诚然,升学正在成为中职学校学生最重要的去向之一,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姓职,也决定了我们的培养是不能脱离企业独立搞得,在实践中教学仍是最理想的、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于是问题来了:怎么在主体不能补给企业人力的情况下,如何与企业合作起来?

我想到的是短实习。轮流制。滚动式安排。课程,标准,考核,考核后企业应聘优先权...。

这样三个月一批的滚动式派遣学生上岗,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短缺,一方面解决学校教学的需求。需要克服:学生不能整班级派出,管理的复杂性,学校开课配合学生派遣节奏,教师安置打破学期制的安排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学生升学的冲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