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月读书分享

今天来分享2018年最后两个月看过的书。

1.《内在工程》 - 【印度】萨古鲁

人类就像笼中鸟,而这笼子并没有笼门。我们只不过是出于长久以来的习惯,而拒绝自由自在地飞翔。因此,每个灵性导师的教法都只有一个宗旨——指出那个笼子没有门。灵性修持的整个目的,就在于破除我们为自己所设下的界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所以,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场布道,而是一门科学;不是一个教法,而是一项技术;不是一种戒律,而是一条道路——那就是瑜伽」

认识萨古鲁是通过ishayoga这个公众号。他是一位当代瑜伽士、诗人、神秘家、人道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在1992年成立了isha基金会,一个将正统瑜伽带给全世界的非营利组织。通过ishayoga公众号,我看到了很多他的语录,无数次被击中内心,解答了很多人生疑惑。而这本他的新书,当然要第一时间买来看看了。

整本书从本质上解释了瑜伽、生命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讲述了头脑的不同维度、理性的局限……这不是宣扬某种宗教,而只是简单地指出人类受困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转身向内,便是出路」

往外探寻,可能走遍千万里也不明所以,此时不妨转个方向,向内走,或许一步就到达。

2.《如何思考男人和女人》-【英】阿兰·德波顿

性原本就是诡异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因为没有以更加正常的方式对它做出回应而责备自己。这并不是说我们无法更明智地面对性,只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永远无法克服性欲带给我们的困难。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跟这股无法无天的力量和平共处。

由于最近对这方面有疑惑,找了一本这样的书来看。不禁感叹阿兰·德波顿真的是通才。

看了此书后,稍微明白了一点点,例如性感、情欲的本质,也明白到婚姻、爱情和性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很认同作者所提出的对待性的态度——不应该像绝大多数文化展现的那样去压抑,似乎没有性欲才是最正常的,而是应该承认、接纳,努力与它和平相处。至于如何和平相处,作者也提出了新式婚姻等一系列想法,但至于我自己,还是不太明白如何做。

3.《人性的,太任性的》 - 【德】尼采

从激情中产生主张,精神的惰性让这些主张讲话成了信念。——然而谁要是感觉自己有自由的,永远生气勃勃的精神,谁就可以通过不断的改变组织这种僵化;如果他从整体上讲是一个会思考的雪球,那么他在头脑里将永远不会有主张,而只有确定性和精确权衡的可能性

最近看书尝试不断向经典靠拢,现代的书,就作为经典书的导读。例如我看尼采的这本书,是受到欧文·亚隆的《当尼采哭泣》的引导。其次,生活上的一些疑惑,也会让人渴望听到来自一些大师的观点。

这本书看了一遍下来,部分地方很多共鸣,很多启发,当然也有很多的颠覆与疑惑。很多句子就可以抄下来当座右铭了。书本封面就写着“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是啊,我们永远要当尼采所说的自由精灵,永远要独立思考,不依附于任何一种主张与强烈信仰。

4. 《失乐园》 -【日】 渡边淳一

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前言,把整本书的核心都概括出来了▼

image

感觉是渡边的另外两本书《男人这东西》和《女人这东西》的故事版。对爱和性的本质有了一点更深入的理解。

1. 从对性行为的探讨中,感受到男女之间本质的不同与互补,造物者的奇妙。

2. 从对爱与婚姻的探讨中,感受到社会道德与人类自然情感的矛盾之处。是啊,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有什么错呢?可是人类注定要受到社会的约束。也正是这种约束,才得以形成秩序。

3. 爱情,是易逝的。美好的事物,从来不会常留。除非把他毁灭掉。突然想到了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道林不也正是因为对青春逝去的恐惧,最终杀掉自己吗?

很多人拒绝这本书的原因是色情/婚外情。但我觉得那只是表象而已,这些表象帮助我们更好地体察真理。

5.《百年法》 - 【日】山田宗树

然而,正是因为有死亡的存在,生命才会显得光芒万丈,死亡不复存在后,生命也就黯淡无光了。这个国家缺少的正是死亡!

这本书分为上下册,我只看了上册,因为感觉没什么太大兴趣,弃读。主要讲了若干年后,人类可通过不老化技术实现长生不老,但这样不可避免会带来很多问题,于是政府试图颁布《百年法》,规定实现了不老化的人最多只能活一百年,时限一到就要实施安乐死……

整本书在探讨死亡,我也稍微明白了一点:死,也是生的一部分。它能让一直活在幻想中的人看清真实。要是一旦没有了死亡,人就很容易一直活在幻想中,「在自己释放的毒素中自体中毒」。

于是我想,有必要那么悲哀,一定要通过死亡来让我们看清事实吗?其实不然。根据此解释,自然可推导出——解脱的关键是,意识到自己是活在幻想中的,即:在死亡之前死亡。

6.《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 【美】丹·艾瑞里

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
第一种怪癖,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第二种怪癖,是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上,而不是会得到什么上。
第三种怪癖,是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一本讲行为经济学的书。挺不错的,收获了一些人类认知和行为上容易犯的错误。虽然有很多在其他书中已经看到过,当温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11+12月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