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曹雪芹纪念馆随记

文/原创

        我喜欢梦,于是就自然关联到做梦。有时是做睁眼梦,人们把这种梦叫做“白日梦”——大多这形容对我这个执着于认知“社会核心本质”的人来说贴切,好比曹雪芹先生倘若没有“白日梦”那样,他哪来的一部情漾人间的《红楼梦》呢?有时是做深度睡眠梦,中午也好夜晚也好,偶有美梦来时候是一种幸福,虽没有曹公《红楼梦》的场面那么大,但情感中的伊人入梦之后醒来,依然印象深刻和心怀甜蜜。

        因为梦,我喜欢曹雪芹。中学那时十几岁,什么都不懂却很好奇,加上那个年代社会整体观念还没有放开,《金瓶梅》绝对是禁书的,言男欢女爱的《红楼梦》刚一出版便被大人们疯传着看,情窦初开和猎奇心驱动着我唯有偷看《红楼梦》,所以,曹雪芹先生就这样烙印在脑子里了。

        在曹雪芹纪念馆里,也可以见到曹雪芹先生的介绍。先生是清朝人,生于1715年5月28日,而辞世于1763年2月12日,其人生挎着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正是当时满族人统治清朝的鼎盛时期。先生的先祖是中原汉人但却出身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一个破落的大官僚地主家庭里。先生爱学,好思,兴趣广泛,涉及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所知、所思、所写都在他的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里体现出来了。或许正是因为中学偷读《红楼梦》中毒太深的缘故吧,让我至今摆脱不了情愫的困扰,喜欢去追求属于灵魂深处的纯净情感的爱恋。

        曹雪芹先生的纪念馆,坐落在今天西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内,位于整体园中的东南地方,以先生写作之地黄叶村为中心的几处院落构成纪念馆景点。而从黄叶村开始有一条通往白家疃的山间小道,几乎贯穿了整个植物园的东南和西北,人们把这条印记着曹雪芹故事的山间小道叫做曹雪芹小道。如果有时间,我是非常地愿意走一走这条小道的,因为在那上不仅可以领略风景、捡拾典故,还可借幽静去深度思考。但今天大概半天时间,最愿意逗留的地方就是曹雪芹纪念馆了。

        曹雪芹纪念馆是对当时清代旗人生活环境和曹雪芹本人在西山生活及创作环境的一种模拟重塑。我喜欢这里古朴清幽的环境,或是这样的环境才可以安静下来思考和写作。在我对这重塑环境布局的印象里,大致由曹雪芹先生的生活院落和曹雪芹先生的创作院落构成。

        生活院落是曹雪芹纪念馆的主体,馆前有三棵古老的槐树守门,主四合小院是一排北房和东西厢房及南墙构造,院中央鲜花簇拥着曹雪芹先生的塑像。走出主四合小院的西角门可以进入到附设的生活套院,又由东院和西院两部分组成,东院是主四合小院的配宅,只有北边的一排房子与前院北房后墙构成一个独立的有小甬道连通的小院;走出东配院的西门就可以到空落的名为“芹圃学坊”的西配院了,院里的生活气息表现在两个磨台上,此外小院可看作是散心的花园——我喜欢生长着草木的空落静谧的园子,更喜欢其中被矮草覆盖去大半的弯曲的石径,在那上边我沉思着漫步了几个来回,体会当年曹雪芹先生写作之余在其中放飞思想的感觉。

        出生活区再往西北不远,又有一处独立的院落就是人们传说的曹雪芹先生专注写作《红楼梦》的黄叶村了。对于黄叶村的描述,曹雪芹先生的好友敦诚赠诗于曹雪芹说:“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诗句印证了曹雪芹先生写书的地方,但如今这个场所已变为就餐之处了。恰是中午时分,我们闲游的一行人,也乐意在这里品尝其中味道。

曹雪芹塑像
黄叶村
黄叶村餐厅
石径漫步

黄叶村就餐

梁驰  2019.10.5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曹雪芹纪念馆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