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阅读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同样的,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

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的话,对我们教师而言,就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通过专业阅读,开展专业反思,促进专业写作,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走上一条专业发展的道路。

那什么样的书适合教师专业阅读?教师应怎样开展专业阅读,从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真正走上一条专业的阅读之路。

可能很多教师会说,我一直在读书,学校每学期也会布置我们读书,但是回顾一下,我们到底读了些什么书?这些书分别是什么类别的?我们是怎么读的?读后有些什么收获?

当这一系列的问题抛出来后,可能有的教师会说,读书贵在多,还用考虑这么多吗?也有教师会说,我读的书,有班主任治班策略类,有教育学、心理学类,有学科教学类,还有趣味杂文等。是的,过去的30多年,我一直自认为是爱看书的人,且从小积累了不少的阅读作品,但直到我读了魏智渊的《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后,我才来反思自己过去的读书问题,也才真正开始思考: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我想,教师读书还真是个特别值得研究的事儿。第一,教师读书的清单列举,分哪些类别?每个类别最值得读的书是什么?为什么要读这几本书?第二,教师如何才算是专业的读书?第三,如何评价教师阅读效果的达成?这里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地琢磨。

首先我们要动起来,读起来,就是以问题驱动自主读书。我在管理特殊学生上,需要一些具体的策略指导,那么,就先买一本关于班主任智慧管理的策略书籍读起来,从中找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如果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对于如何确定目标有困难,那么,买一本关于学习目标制定的书籍开展阅读,先弄清基本的课时目标的具体写法等。这样的问题驱动式读书,也算是专业阅读的一种吧,但是他却只能暂时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问题,对于书本的选择,对于整体阅读,都没有真正的帮助。

因此,我们要先制定一份教师专业阅读的地图。这份地图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对教师形成专业自我具清晰的方向引领。让老师们通过书单,既能明白自己可以读什么,又能知道怎么读,还能拥有检核自己到底读得怎么样的评价标准,岂不妙哉?也就是说,这份专业阅读地图是融结构、路径、书目、阅读方法为一体的专业阅读服务系统,是一线教师发展专业素养的宝典。

具体书单分类,如语文教师可以读的类别为教育学、心理学为一类,即教育学本体性知识;学科教学专业类书籍;人文科学类书籍,然后每个类别依据教师层次,分别提供1-2本精读书籍,2-3本略读书籍。如此每位教师在读完这个层次的所有图书后,就会自然晋级到下一个层级的书目选择。当他们从书中不断汲取鲜活的营养后,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理解力提高了,就慢慢走向成熟了。

以上还只是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那怎么才算专业地读书呢?学校可以采取的方式是建立读书会,聚焦主题开展读书分享,每次围绕一个话题进行集中讨论,在分享与交流中促进阅读与思考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师个人呢?用怀特海的理论观点来说,可能要经历三个时期,浪漫期、精确期、综合期。所谓三个时期,我理解的无非是初读,直觉地把握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进入到精读,或深读期时,即从感性阶段进入到理性阅读阶段,能自觉地在阅读过程中,对存在于头脑中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将散乱的知识进行分析且条理化,领悟且掌握了书中的思想或道理;最后进行综合阶段,即自由运用所学原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个阶段,即读书的最高境界,化知识为个人的智慧,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时就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真正得到了发展。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教师在漫长的岁月中潜心修炼,更需要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遭遇”,方可导致原有经验的飞升,或是自我否定与摒弃中不自觉的经验主义转向自觉的建构主义了。

其实,要实现这三种阶段的飞升,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知性阅读的训练。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摘抄优美词句,加深对此书的印象,日后查阅学习也方便。其次,是在阅读时,用心地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作者想说什么,且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的。更进一步的,我们要与书籍展开对话。这就是结合书中的问题,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可以是初读时的批注,可以是读后的分享与观点的交流碰撞,可以是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的对比分析。最后,就是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有哪些收获,即与好书进行了生命交流。

其实,按照这个方法来做,就是进入了专业阅读的状态之中,批注、分享、写读后感等,便在这样的记录过程中,真正地实现了专业阅读的最高层次,专业反思、专业写作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上述所说,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从一般阅读走向专业阅读,如何用专业阅读撬动自身的专业发展。事实上,对我自己而言,整个专业阅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翻过后就忘记了,如一本书需要反复地读,如读书速度过慢效率过低等。因此,真正的专业阅读也会因人而异,面对读书,首先不能急,要从相对浅显的书籍入手,固定时间和地点展开阅读,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然后我们再开展反思式阅读,读后问自己,读到了什么,哪些可用于教育实践,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我们再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批注点评,形成文字,让记录变为写作的习惯。就这样,在一日又一日的与文本对话中,我们的精神变得丰盈,灵魂更加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教师专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