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1500词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今天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早上醒了刷到有关英语启蒙词汇量的文章,我立马打开http://testyourvocab.com/给方片测试了一把,这一测可把我惊呆了,网页上赫然显示着1500+,统计的标准是我已知的她日常用过的的词汇。居然有1500+,完全没法相信,不过这个网站是按大量统计样本估测出来的,且15岁以下样本不足,我认为这个预估值是偏高的。上一次给她统计词汇量是在2岁4个月时,我手动按照核心词汇表勾选了500+。

WechatIMG1941.jpeg

第二件事是方片围观生火,火苗冒出来的时候这家伙直喊:help help!I need (a)fire rescue,当时我就震惊了。help help这个表达是从昨天也是我们第一次看汪汪队学到的,fire rescue源自她的消防车书包,今天她居然能恰到好处的组合起来,真了不起!无奈老母亲英文表达有限,接下来我只能汉语跟她科普起火了消防员会碰水灭火,不能用扇子煽火,火会越来越大。

对两岁八个月的孩子来讲,1500+词汇量即使有水份够唬人,但第二件事更让我兴奋和惊喜。虽然只是一个简单句子,但小家伙的思维和遣词造句让我看到了她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词汇积累上。绝大部分时候她都是汉语表达,说英语也并不完整,有时候她会在对话中完美移植英文绘本中的句子,有时候她中英夹杂组合使用。

从8个月开始英语启蒙到现在两年时间,最让我感到骄傲的并不是她的词汇量,而是在某个时候脱口而出的英文句子,以及她经常一个人专注地看绘本、听绘本,这才是真爱的表现。只是她喜欢就好,我心满意足。喜欢英语、愿意吸收,就能灵活运用,我只需要给她提供充足的有效输入,词汇和表达的累积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我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英语启蒙的时候,最在意的是孩子开口说多少这件事,想尽办法让孩子跟读、甚至威逼利诱撬开小嘴,如果孩子恰恰并不配合没有立刻说出来,家长则会很受挫甚至怒其不争。

这样的家长可能是认为说才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吧,把学语言直接和学着说出来画上了等号,但是自主说和跟读跟唱是有所不同的,能够模仿着发音读完并不代表理解单词句子意思。机械模仿其实是小孩子很擅长的,只是有时状态不对不乐意配合而已,这时即使说了孩子也并不懂英语的意思;反之,孩子没说没跟着读出来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懂,从“懂”到“说”之间是有时间延迟的,这种延迟在还不会说话的幼儿身上表现更显著。就像我们所有妈妈都有经历过一种情况:教宝宝汉语时,妈妈教了几次宝宝都没开口,但是宝宝会在某一天突然就冒出那个词。

口语词汇1500+的孩子与不开口的孩子的真正距离,是被点燃兴趣,而不是1500词。

我认为在英语启蒙上父母没必要太紧盯“说”,着急看到孩子说出来,以至于使用了一些更趋向“功利”的方式在引导孩子,而这样的方式又恰恰是违背孩子客观成长规律的,也招致了孩子的反抗。暂时会说多少单词句子并不是最重要的,输出早一点晚一点是没影响的。重要的是,孩子能否保持对英语长期探索的好奇心。当孩子没兴趣说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一放,做个有心人,不同时间反复跟孩子说,一定也会有一天孩子会脱口而出的。威逼利诱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开口次数多,也许看起来会说的词和句子多,但从长期看这是以严重打击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代价的,得不偿失。

所以,也建议家长们将英语启蒙的核心目标应该放在培养兴趣上、养成熏英语的习惯,多和孩子英文互动,让孩子把英语和他认为有趣的事情捆绑在一起,建立起好感,这样孩子会愿意多听多看。孩子对英语感兴趣则进可攻、退可守,通过环境就能自然吸收。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并帮助孩子理解听到的内容,让孩子能听懂。只有建立在大量的听力输入加上听力理解基础上,才会有水到渠成的大量输出。

给孩子输入英文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日常互动、儿歌音频、绘本、动画等,把学习过程游戏化,寓教于乐,既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能通过打造语言环境帮助孩子准确理解。

激发兴趣和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才是孩子英语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1500词那都不是事!平时家长在家要尽可能和孩子多讲英语,如果不会现学现用也行,父母多开口才更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家庭环境是最好的英语启蒙土壤,语言的学习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对方法,静待花开,随着家长的自我提升,孩子也会轻松实现质的飞跃。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启蒙1500词的差距究竟在哪里?)